中東在哈馬斯與以色列的戰火,重燃當中逐漸淪為「無主之地」。
世間萬般道德禮法,在野蠻的侵略面前,都顯得如此無禮。
如今世界的目光,已經不再單方面指望美利堅,能夠擔負起世界一流強國的責任與義務。
中東世界更為盼望的,則是日益崛起的中國能夠說得通美國,為加沙的無妄之災畫下休止符。
中國在此番巴以衝突當中秉持的客觀、中立態度,以及對傷亡平民抱持的人道主義關懷備受中東人民讚揚。
故而將戰爭調停的希望,寄託於我國,倒也名正言順。
但如今的拜登政府,將面臨明年的換屆選舉,前有俄烏僵持不下,後有巴以戰火重燃。
美國在這兩場戰爭當中,投入的沉沒成本太高了,卻少了以往的高額回報。
故而,拜登在國內的支持率一路走低。
明年今日,穩坐華盛頓的還不一定是他。
另一頭,普京在中東一招「閃現」,幾乎在全世界被蒙在鼓裡的時候閃電出訪中東。
這次別說拜登,連作為「全方位合作夥伴」的中國都是滿臉問號。
但隨後而來的一系列動作告訴我們,絕對不可以小看普京政府。
措手不及
12月5日,俄羅斯官方媒體,突然發布一條關於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行程報道。
上邊表明他將要出訪中東,目的地是沙特和阿聯酋。
大家心裡門兒清,普京這兩年在西方國家的嚴酷制裁當中,邁出國門的次數屈指可數。
因為他的公開露面,發表的所有觀點,勢必會讓俄烏衝突像美國人把持不住的方向發展。
鑒於此,西方國家舉辦的國際盛會,不給俄羅斯遞帖子。
只有明確保持中立的國家,會主動朝著背腹受敵的俄羅斯遞出橄欖枝,普京還要挑揀著重要的出席。
就在今年十月份我國舉辦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峰會上,普京久違的在公開場合露面。
並對俄羅斯的國內局勢,以及經濟做了美好展望,也是俄烏衝突進入僵持階段後的首次公開發聲。
而此番普京出訪中東,估計全世界除了莫斯科,沒人知道他的行程。
故而,這則消息前腳公開,後腳大帝的腳步已經踏上了利亞達的土地。
以往這種國家領導人級別的訪問,每個國家都會撿著官話,糊弄一下國內外記者的嘴。
但此番克林姆林宮連套話都懶得說,他的助理只是表示:「此番會談極其重要」。
這下所有人坐不住了。
即便是俄烏衝突最僵持的階段,克宮的回復還是很體面的。
這次就回復八個字,所有人都嗅到一股子「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味道。
作為新時代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俄羅斯總統的個人行程,自然用不著和咱報備。
作為兩個擁有獨立主權的國家,我們彼此尊重對方的政策與立場。
但普京此番出訪的目的,再聯繫到當前其國內的戰局、社會層面的穩定以及西方國家的態度,幾乎是瞬間得出結論。
這個蟄伏在西伯利亞的猛虎,已經蠢蠢欲動了。
同仇敵愾
特定的時代,每個國家所表現出的面貌是全然不同的。
世界大戰期間,有的國家能夠被利欲熏心。
從一戰時期的受害者搖身一變,成為二戰的邪惡軸心。
那麼,有的國家一開始確實秉持了「希望世界和平」的美好希冀。
但是卻在利益與地位的雙重夾擊之下,成為新時代的「超雄」。
美國在熬走了蘇聯這個老對手後,面對這些年囤積的武器,發誓要把武力制霸這條路走到黑。
軍火擺在家裡不用,和燒火棍子沒有區別。
而兩伊戰爭為美國找了個絕佳的由頭。
於是,美利堅向聯合國請纓,要為維護世界和平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一打,讓整個中東成為這個世界最動蕩的區域,再加上美國自己的頁岩氣開採技術的發展,世界能源格局也悄然發生改變。
伊朗原想著能和美國搞好關係,讓自己在阿拉伯世界中好過一點。
不想,美國卻全然沒有交朋友的意思。
你不仁休怪我不義,一來二去,兩國關係急速惡化。
沙特明面上與美利堅親厚,但伴隨著今年和伊朗在北京握手言和後,美國進一步發現。
自己苦心構建二十來年的中東平衡,正悄然被打破。
意味深遠
作為能源大國,俄羅斯對西方國家的制裁作用到國內經濟的弊端,可謂是深有體會。
故而此次普京出訪中東。
最大的動機,應當是咋能源合作方面將有更進一步的舉措。
烏克蘭全境淪為戰場,巴以衝突又進一步限制了中東的能源出口,美國的福特號航母在紅海逡巡。
怎麼看,今年的歐洲又是挨餓受凍的一年。
而普京在這個節骨眼上兵行險著,應該是要聯手中東,一同衝破美國的能源封鎖桎梏。
為俄羅斯萎靡不振的經濟,注入一針強心劑。
另一方面,此番的巴以衝突以及美國的做法,猶如一把重鎚,將原本各自為政的阿拉伯國家錘鍊的更為緊密。
更耐人尋味的是,普京這次在中東只停留短短兩天,後便立刻飛回莫斯科。
伊朗總統即刻到訪莫斯科,幾乎是和剛下飛機的普京無縫銜接。
這一下,普京的戰略以及中東的態度,可謂是昭然若揭。
而伊朗領導人,在莫斯科與普京達成的共識,克林姆林宮也不再閃爍其詞。
援引俄羅斯媒體的報道,此番兩國領導人,就基建與能源方面的深入合作交換看法。
而且對目前國際熱點問題詳細交換了意見,特別是巴以衝突方面。
也就說明現在的中東,在美國的霸權威壓之下,真正實現了同進退。
而美國自己花精力打造的「朋友關係」逐漸消解,中東諸國對美國的不滿,也逐漸「掛了相」。
畢竟巴勒斯坦的前車之鑒擺在這,以色列如此逆天的行徑都能得到美國的支持。
誰又知道,哪一天以色列不會在自己門口發癲。
當然,政治永遠不能被賦予人格化。
但政治表現的主題是人,我們不能對政客的一舉一動抱有善意的幻想。
中國的外交原則是獨立自主,我們歡迎一切有著共同利益與訴求的國家合作。
但也不會因為一時的利益,就混淆自己的立場。
俄羅斯領導人的此番行動,正是印證了中國那句老話「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
中國也會逐漸加快多邊合作的進程,為實現全面的民族偉大復興而籌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