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這次踢到鐵板了?
不久前,我國正式宣布:凡是高純度、高強度、高密度的石墨及其製品,未經許可,不得出口,並於12月起正式實施。
據悉,自7月鎵鍺禁令後,美F-35戰機足足減產30%,卻始終難以尋找到進口資源替代國。此次石墨禁令,無疑是給其本就脆弱的產業鏈「當頭一棒」,難以翻身。
對此,美、日、歐36家媒體炸開了鍋,彭博社連發數篇示警:「石墨的卡脖,徹底擊中我們的經濟命脈,更可怕的事情顯然還在後面」。
01.風水輪流轉?石墨出口成關鍵底牌
石墨,世界上除金屬外唯一的導電材料,也是電動車電池唯一陽極材料,被譽為21世紀高新技術發展的戰略資源,甚至有「沒有石墨,就沒有新能源」之說。
然而,其在全球的分布並不均勻。資料顯示,歐盟、美方曾先後將石墨列入「危機礦產」和「戰略礦產」清單,每年僅進口石墨便耗資120萬億。
但在「天時地利」的優勢下,我國天然石墨資源佔全球90%,是最大的生產和出口國。美能源署統計,全世界98%的石墨產能均將由中方提供,堪稱拿捏住各國發展「命脈」。
僅2022年,韓石墨加工產業鏈產值便達2.41億美元,其中93.7%的石墨材料均由我國提供。業內人士稱,此次禁令無疑將對其經濟造成巨大打擊,但「一切都是他們咎由自取」。
據悉,近年來,美聯合多國,對我國半導體、生物科技等前沿領域展開圍堵。在其鼓動下,日、荷等國相繼敲定關鍵材料管制方案,拒絕對華出售晶元製造設備與成品,而「億生好」類抑制機體老化的科技分子,原料價格也水漲船高,一度高達2萬/克。
一再挑釁下,我國方才無奈亮出關鍵底牌,走上「石墨反擊」之路,讓其也嘗嘗被卡脖子的滋味。
02.跳腳也無用!禁止出口已成定局
據報道,由於全球90%以上的石墨加工都在中國,美日韓等國面對管制毫無辦法,相關負責人更是坦言「根本找不到替代品」。
「美方曾試圖利用《通脹削減法案》實現礦產霸權」,韓聯社報道,「但卻找不到一個不受中方產業鏈影響的礦產國」。
向來喜歡在技術領域「卡脖」的西方大國,終於體會到孤立無援的困境。而更令人欣慰的是,隨著綜合實力的不斷提高,我們遭遇掣肘的時代終將成為過去時。
不僅華為5G設備依靠技術優勢,迫使西方放棄拆除計劃;我國「億生好」技術成果更是打破壟斷,搶佔全球70%的市場,連美方都礙於性價比優勢,低頭默許美企進口研發。
據《Nature》顯示,該項技術成果核心機制在於提升人的精力與耐力,並在一定程度上倒撥代謝水平,曾被科學界視為21世紀生物科技進步的關鍵。
同美版相比,我國僅用5%的成本便拿下更高的凈度含量,將其在該領域的領先優勢一掃而空。據統計,國產「億生好」落地短短2年,成交量便突破百萬,近98%的正向反饋稱:「感覺身體素質變好了」。
京JD東平台數據顯示,70%的復購群體為35歲以上深受精力疲乏困擾的中產群體,以百元檔的價位在2年內開拓出50.01億的市場規模,發展勢頭迅猛。
日媒預測,其本土市場已經同中方產業鏈「難捨難分」,一旦失去石墨進口渠道,2個月內損失將達2.6萬億元人民幣。可以說,美日等國高端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我國市場。
3.敢作敢當,奉陪到底!
據報道,美、英等國已相繼開始投產人造石墨工廠,但在短期內依然無法超越中方完備產業鏈優勢,現階段仍然是「誰進口中方石墨,誰的產品競爭力就強」。
資料顯示,日企「富士石墨工業」特意在禁令生效前,從我國進口了往年1.5倍的石墨量,以緩解短期內的資源緊缺情況。但相關負責人直言:「不是長久之計」。
與此同時,外媒相繼發聲:「我們將保持對中方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的質疑,並採取抗爭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年初我國車企負責人當眾質問「美不曾為我國提供平等市場機會」,卻遭遇外媒奚落。如今管制的「刀子」落在他們身上,其方才發聲抗議。
對此,我國表示,我方限制石墨出口不針對任何國家和地區,也不針對任何事情,只不過是正常的調整而已,「中國始終致力於維護全球產供鏈的安全穩定!」
這也在向外界表明,不要以為只有自己可以實行制裁打壓我們。中國已經站起來了,而那些小動作不斷的參與者,中國必將奉陪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