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30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第三次訪問以色列,但這次會晤的氣氛並不融洽。會上美方試圖就加沙戰後治理問題向以色列施壓,「訓斥」以色列不得在加沙南部展開像北部那樣造成大規模平民傷亡的軍事行動,並暗示他們不能將戰爭一直持續下去,最多只有幾周時間。多方媒體報道稱,對於布林肯的話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產生了強烈抵觸,他不顧布林肯的要求駁斥美方稱,只要自己仍然在執政的話,不可能允許扶持巴勒斯坦當局的政權繼續出現在加沙。
消息提到,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曾被曝光有訪華行動,但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沒有執行。今年4月17日,以色列外長埃利•科恩曾向中國致電,提出以方「建議中國說服伊朗讓其停止推進對中東許多國家和世界帶來危險的核計劃」,同時也提醒以色列未來不排除採取行動,讓伊朗付出代價。這被認為是以色列單方面要求中國介入此事,同時也是近年來以色列罕見和中國開展外交計劃,儘管「可能進行的訪華任務」沒有成功。
1日,美媒《國家利益》雜誌發布了美利堅大學教授安東·費佳申的刊文,文章中提醒美國必須要小心處理和以色列的關係,否則可能導致不利的後果。這篇文章表示,美國當前對以色列政府採取「說教式」政策,以色列的耐心已經越來越不夠了。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之前指責哈馬斯在加沙地區重挑戰事。他認為,哈馬斯在耶路撒冷實施了「可怕的恐怖襲擊」,但隨著戰事發展,美國和以色列的利益越來越分裂,所以他們多次給內塔尼亞胡施壓。
費佳申認為,美國當前的影響力正在減弱,如果他們仍然要排斥以色列,美國有可能被排除在歐亞大陸安全問題的討論圈外。而另一邊國積極促進伊朗和沙特恢復關係以及金磚國家組織擴員,以色列未來不排除會倒向中國。分析人士認為,美媒所關注的是內塔尼亞胡之前的「取消訪華行動」,以及以色列外長的電話,足以證明以色列至少考慮過和中國接近,這讓一些人更加「不安」。
值得一提的還有,文章中還認為烏克蘭危機使美國所有外交政策問題加速惡化,致使美國不僅逐漸喪失地緣政治霸權,還在避免影響力衰弱方面屢屢犯錯。他認為,其中可以窺見「冷戰結束後精英的道德墮落」。對此有評論稱:「以色列應該很清楚他們的盟友美方在管理『世界問題』方面非常有經驗,那麼他們還是需要拜託美國解決問題,至少從當前的情況來看,以色列轉向中國的目的性太明顯了,如果他們這樣做的話也不會被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