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①: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飛虎隊友誼學校柳州市壺西實驗中學,代表團成員與表演結束的孩子握手。
圖②:飛虎隊老兵及後代一行在北京市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飛虎隊圖片展前合影。
圖③:在雲南省昆明市,飛虎隊訪華團成員與昆明市外國語學校的師生同唱《友誼地久天長》後合影留念。
圖④:在重慶市史迪威博物館,飛虎隊老兵梅爾文·麥克馬倫(右二)在飛虎隊照片牆前合影。
圖⑤:飛虎隊老兵哈里·莫耶(右二)與代表團其他成員一起遊覽北京八達嶺長城。
「怎能忘記舊日朋友,心中能不懷想?舊日朋友,豈能相忘,友誼地久天長!我們往日心意相同,讓我們緊握手!讓我們來舉杯同飲,友誼地久天長……」
11月初的雲南昆明,天高雲淡,陽光和煦。在「中美駝峰空運紀念學校」——昆明市外國語學校的禮堂,歌聲朗朗,氣氛熱烈。舞台上,來華訪問的美國飛虎隊老兵與孩子們簇擁在一起,齊唱《友誼地久天長》。
在飽含深情的歌聲中,103歲的飛虎隊老兵哈里·莫耶熱淚盈眶。「孩子們用掌聲和鮮花迎接我們,稱讚我們是與中國人民並肩抗戰的英雄,這樣的場面深深打動了我。」哈里·莫耶說,「飛虎隊精神代代傳承,願兩國人民友誼地久天長!」
不久前,哈里·莫耶同美中航空遺產基金會主席傑弗里·格林和飛虎隊老兵梅爾文·麥克馬倫共同致信習近平主席,介紹基金會和飛虎隊老兵支持推動中美友好交往的情況,表示將傳承和弘揚中美合作的寶貴精神財富。
很快,他們收到習近平主席的複信。在信中,習近平主席強調,新時期中美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需要新時期飛虎隊員的參與和支持,希望飛虎隊精神能夠在兩國人民之間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受習近平主席複信所鼓舞,應中方邀請,傑弗里·格林、哈里·莫耶和梅爾文·麥克馬倫及飛虎隊老兵家屬等一行30多人組成的美中航空遺產基金會代表團(又稱美國飛虎隊老兵及後代訪華代表團),10月底由美國舊金山啟程,經中國上海到北京,再到重慶、昆明和柳州,一路沿著飛虎隊的足跡,重遊故地,重溫歷史,講述飛虎隊往事,傳承飛虎隊精神,共敘兩國人民情誼。
本報記者跟隨代表團,進行了全程採訪拍攝,記錄代表團訪華的精彩故事,見證中美友誼的感人時刻。
「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老朋友」
「我把習近平主席複信讀了一遍又一遍,還給我的朋友看。」98歲的梅爾文·麥克馬倫難掩激動心情,「習近平主席在信中說的每一句話,我都由衷認同。我會珍藏這封回信,將它傳給我的子孫後代。」
收到回信後不久,由美中航空遺產基金會、美國飛虎隊歷史委員會組織的美國飛虎隊老兵及後代訪華代表團,開始了正式訪華之旅。
提起飛虎隊,就要追溯到80多年前,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歷史。1941年,一大批美國青年飛行員在陳納德將軍的率領下,組建「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飛虎隊)。他們來到中國,同中國人民並肩作戰,共同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1943年,飛虎隊被編入美國空軍第14航空隊。
援華作戰期間,2000餘名美籍飛虎隊隊員在戰鬥中犧牲,2000多名飛虎隊隊員被中國人民營救,許多中國人在營救過程中獻出了生命。飛虎隊與中國軍民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80年來,飛虎隊與中國人民在戰火中結下的情緣代代相傳,歷久彌新。
時隔80年,兩位飛虎隊老兵又一次來華,實現一次跨越萬里的相聚。
10月29日下午,深秋的北京八達嶺長城,層林盡染。站在長城上「不到長城非好漢」石碑前,哈里·莫耶許下心愿:願世界和平,願兩國人民友誼長存。
「我一直深愛著中國,當我踏上中國這片土地,接觸到中國人民,我就想一直待下去,這種感覺直接流入我的心中。」哈里·莫耶說,「當年我是一名P—40戰鬥機飛行員。我選擇了中國,因為我知道中國人民仍在遭受日軍的轟炸,遭受同美國人民一樣的災難。」哈里·莫耶始終堅信,這是「正確的選擇」。
1925年出生的梅爾文·麥克馬倫是飛虎隊B—24轟炸機機炮手。「來中國時我只有19歲,」梅爾文·麥克馬倫說,「我們的基地在昆明機場。當時我們駐紮在農村,所以我能看到人們每天的生活:母親照料呵護孩子,兒童歡笑玩耍,父親在田間勞作,就算日子艱苦,人們的臉上仍帶著微笑。那時我就認識到,美中兩國人民的願景是一樣的,都期望在和平中幸福地生活。」
10月30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莊嚴肅穆的音樂響起,兩位美國老兵恭敬地向抗戰英烈群像獻上花籃,並深深鞠躬、表達敬意。
當日上午,紀念美國第14航空隊援華抗戰80周年活動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紀念活動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舉辦。美國飛虎隊老兵及後代訪華代表團以及美國加州地方政府官員等中美各界人士近百人出席活動。
在紀念活動上,美方一行參觀了「紀念美國第14航空隊援華抗戰80周年圖片展」以及「美國援華空軍志願隊積极參加對日作戰」「中國軍民營救盟軍飛行員」等常設展。
這場參觀將老兵們帶回到與中國人民並肩作戰的記憶中。「我們有很多理由欽佩和尊重中國人民,我們沒有忘記他們的英勇。」談到抗戰期間兩國人民守望相助的情義,梅爾文·麥克馬倫動情地說,「當我們不幸遭遇機械故障或者被敵人擊中而不得不跳傘時,我們知道中國人民一定會找到並救助我們。」
「在戰爭年代我們並肩作戰,在和平年代我們也要做永遠的夥伴。」他說。
梅爾文·麥克馬倫的講述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這樣熱烈的氣氛也讓傑弗里·格林深受感動:「飛虎隊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習近平主席的複信再一次向美國以及全世界表明,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老朋友,這也是我們要傳達給美國民眾的重要信息。」
參觀結束,在場館外的陳納德將軍雕像前,飛虎隊老兵哈里·莫耶和梅爾文·麥克馬倫精神矍鑠,挺直身板,注目敬禮。為了給曾經的將軍獻花,梅爾文· 麥克馬倫把手中的鮮花高高舉過頭頂,動作可愛得像個孩子。
當天恰逢哈里·莫耶的103歲生日。晚上,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宴會廳,主辦方為他精心準備了一個生日蛋糕。在一首溫馨的《生日快樂》歌之後,哈里·莫耶走到蛋糕面前,激動地說:「對於中國人民,我總是有一種溫暖的感情。他們對我們很好,美中人民心心相印,這種情感是發自內心的。今年我103歲了,我一定要在中國過103歲的生日,所以我又來到中國,希望明年還能再來。」
「我的眼淚不是因為悲傷,而是因為自豪,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至今仍然堅固」
11月1日,從北京出發,代表團開始了對飛虎隊戰鬥故地的重訪之旅。
當日傍晚,美國飛虎隊老兵及後代一行走進重慶市史迪威博物館,他們一邊聽講解,一邊認真參觀館內展品、圖片、文字資料。展館外,「銘記共同抗戰歲月,傳承中美人民友誼」的標語莊重而醒目。
「這座漂亮的博物館讓人印象深刻,這裡記錄了那一代人的犧牲和榮譽,而這段美中合作的情誼是被中國人民銘記的,感謝你們所做的這一切。」代表團成員、飛虎隊組織者陳納德將軍的外孫女嘉蘭惠在參觀博物館時說。
今年73歲的嘉蘭蕙是美國陳納德航空軍事博物館館長,多年來致力於美中民間友好工作。在博物館裡看到展覽中關於外祖父陳納德將軍的資料時,嘉蘭惠說:「我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並肩戰鬥,取得勝利。現在和平時期,我們共同努力,一定能為後代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不只是嘉蘭蕙,此次隨行的還有多位飛虎隊老兵家屬。如今,飛虎隊精神不斷傳承,代表團的隊伍中,不僅有飛虎隊「二代」,還有「三代」甚至「四代」。
「大家好,這裡是東航MU5866航班,我是本次航班的機長。歡迎飛虎隊老兵及代表團相關成員乘坐本次航班,昆明曾是飛虎隊的大本營,歡迎你們回家。」
11月2日,重慶飛往昆明的航班上,在飛虎隊老兵代表團登機後,飛機上的廣播忽然響起。聽到廣播,一些代表團成員眼眶濕潤了。
當日下午,在昆明飛虎隊紀念館,飛虎隊老兵後人、美中航空遺產基金會副主席小克利福德·隆,一進門就在照片牆上發現了父親克利福德·隆的照片。看著父親年輕時的笑臉,再看看站在自己身邊同父親面容如此相像的15歲孫子傑克遜·隆,時光彷彿交匯在這一刻,小克利福德·隆感慨萬千,哽咽落淚。
他回憶起父親的故事:1944年,年僅19歲的克利福德·隆來到中國,是當時年齡最小的飛虎隊員之一,他戰鬥經驗豐富,被日機擊中但幸免於難。「父親是我們家族的英雄,我們看到他在中國被更多人銘記。」小克利福德·隆自豪地說。
代表團成員大衛·古德里奇是一位「飛二代」,他的父親傑克·古德里奇是「駝峰飛行員」。當大衛走進博物館,雪山、飛機、飛行服,童年聽到的故事就這樣直觀地出現在他的眼前,他不禁流下熱淚。
「我既為父親感到驕傲,又為美中兩國人民的深厚情誼而感動。」這位68歲的美國老人情不自禁地說,「我的眼淚不是因為悲傷,而是因為自豪,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至今仍然堅固。」
11月3日,代表團一行在參觀呈貢機場舊址時,看到當年為搶修機場立下汗馬功勞的石碾子。石碾子已飽經滄桑,上面依稀可見斑駁的彈孔,如今已是中美兩國人民團結一致、攜手抗戰的友誼見證。
「在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的國家空軍博物館裡,也收藏著一個雲南捐贈的石碾子。」傑弗里·格林說,石碾子沉甸甸的,像兩國人民的友誼一般深厚。
「未來更應該傳承這份友誼」
在中國,人們一直以各種形式紀念飛虎隊歷史,傳承飛虎隊精神。
11月3日,昆明市外國語學校的禮堂,在看完講述飛虎隊開闢駝峰航線故事的音樂劇《翠堤長虹》後,哈里·莫耶與學校的師生一同唱起了《友誼地久天長》,這位平日里愛開玩笑、風趣幽默的老人潸然淚下。
「即便經歷二戰的艱難時刻我都沒有哭,但當重溫那段歷史、看到孩子們為我們做的這一切,我忍不住流淚。」這位103歲的美國老人拭去眼角淚水說,「這份友誼來之不易,我非常感動。」
在昆明市外國語學校的「駝峰精神永存」紀念碑前,美國飛虎隊代表團成員和學生們共同植下中美友誼樹。
看著肅穆的紀念碑、稚嫩的樹苗、學生們充滿朝氣的臉龐,嘉蘭惠眼中閃動淚花。她說,和孩子們一起種下小樹苗的同時,「希望我們也在中美之間種下善意和友誼的種子,期待它在青年一代心中發芽、成長。」
當日下午,飛虎隊老兵及後代一行來到飛虎隊呈貢機場居住舊址參觀時,剛一下車,就被一列拿著飛虎隊徽標誌、寫著昆明飛虎小學旗幟的學生歡迎隊伍圍住了。
隊徽上,一隻插著翅膀的猛虎從代表勝利的V字中撲出,這是飛虎隊老兵們最親切的圖案。
講解員介紹,這些都是來自昆明飛虎小學的學生,手中的飛虎旗是學生們每天大課間「飛虎旗操」最亮眼的工具,他們想用這種方式來歡迎遠道而來的美國朋友們。
不只是昆明,在廣西柳州市壺西實驗中學,代表團也感受到了孩子們熱烈歡迎的情誼。
11月5日,飛虎隊老兵代表團一行走進「飛虎隊友誼學校」——柳州市壺西實驗中學。校園裡,扎染、團扇等各具民族特色的工藝品上,均繪製有飛虎隊的元素,吸引著代表團成員的目光。
哈里·莫耶、梅爾文·麥克馬倫觀看學生表演古箏、民族舞蹈。隨後,學生們獻上親手繪製的禮物,表達敬意。有學生大方地向兩位老兵發出邀請:「兩位飛虎隊老兵爺爺,歡迎你們來柳州品嘗螺螄粉。」
今年6月,柳州市壺西實驗中學與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斯科菲爾德中學舉行線上籤約儀式,締結飛虎隊友誼學校。雙方將組織師生互訪交流,參觀美國飛虎隊戰鬥過的地方、歷史遺迹和紀念館等,舉辦飛虎隊歷史知識競賽活動、徵文比賽、筆友交流等活動。「美中年輕人在相互交流和學習中增進了解。」傑弗里·格林表示。
在柳州,嘉蘭蕙還見到了一位特殊的「親友」——90後湖北姑娘李岩竹。2015年,在美國留學的李岩竹想將飛虎隊這段歷史作為自己畢業設計的拍攝主題。她與嘉蘭蕙相識後,嘉蘭蕙詳細為她講述了外祖父陳納德將軍當年的故事。李岩竹也被飛虎隊這段歷史深深打動,決定為傳承這段中美友誼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在8年多的時光中,李岩竹與嘉蘭蕙建立了深厚的情誼。
嘉蘭蕙向代表團成員以及前來採訪的記者親切介紹李岩竹是她的「中國孫女」。這段中美民間交往的佳話為此次飛虎隊訪華行程中增添了新的一筆。得知柳州是此次飛虎隊老兵代表團訪華的最後一站,李岩竹清早從廣州出發乘高鐵趕赴代表團下榻的賓館,並向嘉蘭蕙和代表團的其他成員送上了自己親手準備的禮物。
這是一款以廣東英德的桑葉作為原材料進行提取研發的護膚品。李岩竹說:「中國有個詞叫『桑梓情誼』,我希望通過這樣的伴手禮向嘉蘭蕙奶奶和飛虎隊成員及家屬們表達歡迎你們回家的心愿。希望我們兩國各個領域的朋友能有更多愉快交流。」
「我想把此行的收穫帶回美國,促進兩國人民有更多互訪,攜手共同發展。」行程即將結束時,哈里·莫耶的兒子皮特·莫耶表示,中國不僅有飛虎隊紀念館、飛虎小學、飛虎大道,連小學生們都知道飛虎隊曾與中國人民並肩戰鬥。許多美國人並不了解這段歷史。如果飛虎隊的故事流傳更廣,美中友誼也會更加深入人心。「既然我們曾經是非常親密的盟友,未來更應該傳承這份友誼。」皮特·莫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