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時隔三年的「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再度回歸,澳門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彷彿一雙巨手,捧起朵朵綻放的璀璨煙花。
漫天星火之下,成立剛滿兩年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合作區」)再創粵澳融合新局面——以「指揮高效、多元聯動、智能防控、保障有力」的社會治理綜合服務新體系,助推粵澳合作向深度拓展。

科技硬實力: 一屏觀橫琴,一網管全城
暢通數據流,打通信息大動脈。在數字基礎設施支撐下,合作區的社會治理局面正在發生一場質量變革、效率變革。
今年6月,合作區社會治理指揮中心數字展廳建成啟用,以構建珠海橫琴特色的社會治理體系為主線,通過視頻、圖表、海報、照片等多種新媒體展示形式,全面展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等七大「治理要素」。
展廳中的一塊大屏幕,是合作區社會治理的「中樞大腦」。屏幕上,網格員動向、待處理事件、平安指數、糾紛處置情況等數據一目了然。
「這塊屏幕整合了物業城市、綜治網格、平安橫琴、勞資糾紛化解、志願服務等資源,實現了合作區社會治理『感知、分析、預警、指揮、監督』全程閉環管理,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機制。」合作區社會治理指揮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個社會治理綜合服務平台,方便合作區社會治理指揮中心統一調度、統一指揮,開展社會治理各領域的日常指揮、調度、案件派遣、跟蹤、監督、督辦等工作。
除了統籌各部門力量之外,該平台還讓每一個市民都有機會參與社會治理,並成為合作區的「管家」。
市民隨手拍下城市治理問題並上傳,後台就會根據時空信息,自動推動至附近的志願者、執法人員等終端用戶手上,終端用戶可實現即時的問題處理;普通市民不僅可以投訴、舉報、反映問題,還可以搶單參與問題的處理和化解,每次完成任務還會獲取可以兌換禮品的積分。
數字展廳是合作區藉助信息化、數字化的科技手段,探索社會治理現代化的一個生動縮影。在科技加持下,合作區打通了政、企、社、民之間的互聯互動,形成了「指揮高效、多元聯動、智能防控、保障有力」的社會治理綜合服務新體系。

人文軟環境:引入澳門團體,共建琴澳互融紐帶
琴澳一水之隔,合作區承擔著建設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新家園的使命。
今年初,「三大工程」的提出,助力琴澳發展邁上新台階。其中特別提出,要加快實施「民生深度融合工程」,圍繞澳門居民需求深度對接澳門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
在合作區管理機構正式揭牌2周年之際,在合作區就業生活居住的澳門居民已達7000餘人。如何搭建琴澳兩地民生融合的橋樑,讓這些澳門居民更有歸屬感?
合作區將目光瞄向澳門的社團組織——出於歷史原因,在澳門的發展歷史中,澳門居民習慣於通過社團維權。回歸後,社團的作用從保護澳門居民的權利,轉變為更好地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依然受到澳門居民的信賴。
於是,合作區相繼引入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澳門婦女聯合總會等澳門社團組織,來拉近兩地居民的距離。
一直以來,政法工作處持續加強與澳門社會組織的多元協作,積極探索合作區社會治理新模式。以「共建橫琴美好社區」項目為例,自2022年與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攜手共建以來,為琴澳居民提供服務17316人次,舉辦琴澳聯建活動共計157場,參觀接待澳門居民153人次,加快推動了琴澳民生深度融合。
「我們在橫琴的服務中心已發展到4個,服務琴澳居民超過50萬人次。」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會長吳小麗說,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邁入快車道,「相信澳門同胞將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合作區與澳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因此需要發揮社會各界力量逐步探索。」合作區政法工作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合作區將持續探索合作區社會組織「放管服」改革,為社會組織提供政策指導、資金扶持、場地支持,盤活社會資源,激勵社會組織發揮更多力量。
來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