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性是永遠上不了保險的一樣東西。
作者:洞見muye
01
前兩天,看到無比心酸的一幕。
某醫院病房裡,一位年邁的老人虛弱地躺在病床上,胸前墊著一張毛巾,一隻手顫顫巍巍地往嘴裡送麵條。
他的手抖得像篩糠一樣,湯汁滴在臉上,費了很大的勁才勉強把麵條吃進嘴裡。
一碗面,他吃了足足半個多小時。

而在一旁的陪護床上,花高價請來的護工正在躺著玩手機。

剛開始護工手腳還算勤快,可幹了沒幾天,她就開始偷懶。
吃麵條的時候,老人叫了她好幾次都無動於衷,這才有了文章開頭那一幕。
據拍攝者說:老人也換過別的護工,都一樣愛偷懶,後來索性懶得換了。
老人住院以來,就沒有見兒女來看望過他。如果兒女守在身邊,護工肯定不會像現在這樣。
老人手裡有積蓄,原本以為有了錢就能體面養老,可生病了才發現很難請到一個盡職盡責的護工。
有網友評價說:存錢不如存人,想要晚年過得幸福,還是得依賴孝順的兒女。
不管你曾經多麼輝煌燦爛,當你變老變弱,子女就是你的靠山。
如果沒有靠山,你就只能任人擺布。
想起一句話:人一旦老了,就會想要拚命抓住自己的子女。
年輕的時候你不會察覺,當你老了病了住進醫院,就會直面這個世界滔天的惡意。
02
醫院裡的老人被護工們大致劃分為三個等級。
第一等:有兒女且經常來看望能自理的老人。
第二等:有兒女,但很少來看望的老人。
第三等:無兒無女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
最後一類老人小心翼翼地活著,是被護工欺負的對象。
博主@鬍子說媒分享過一個老人的真實生活。
老人是廣州人,年輕時瀟洒愛玩。離婚後沒有再婚,也沒有生孩子。
前年他突發腦梗雖然搶救了回來,卻再也無法下床行走。
老人委託別人將廣州的房子賣掉,加上手頭的積蓄湊了400萬養老金。
他報名一家頂級養老院,被安排在一間獨立病房裡,配備有專門的護工和醫生,平均一個月最少8萬起步。

原本以為在這樣精心的護理下,老人會幸福地度過他的晚年生活。
可沒想到,住進病房才兩個月,老人就去世了。
後來大家才知道,護工在得知老人無兒無女後對他態度極其惡劣。
他無法下床活動,成人紙尿褲墊在身下,尿飽了、拉滿了,護工才會給他換。
他的床上總是散發著一股異味,每天都要被護工嫌棄地嘮叨幾句。
餓了,就喂幾口床頭的餅乾;渴了,只能眼巴巴地等人來倒水。
老人在受盡百般侮辱後,喪失了活下去的信心,很快撒手人寰。
一位從事10餘年的護工,辭職後說道:
「無兒無女的老人病了,護工儘力與否,沒人找她的麻煩。若是其他老人病了,子女一定會來大鬧一場,約談護工,甚至索要賠償。
有錢有勢的,比不上有子女的。孩子越多,晚年生活越有保障。」
生病沒子女的老人就像幼兒園沒父母的孩子,連生氣的權利都沒有。
在學校,父母是孩子的依靠;在醫院、養老院,子女就是父母的依靠。
出了問題,子女幫你喊冤,為你出頭,但無兒無女,只能打碎了牙齒和血吞。
03
有位醫生說過這樣一段話:
「患者可以輕易投訴醫生和護士,但很少有患者敢投訴護工。因為投訴過後,患者要面臨的是變本加厲的欺凌。」
如今,很多人有這樣的觀念:年輕時不生孩子,老了就住養老院,生病了就請護工。
但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生病住進醫院,請到的護工是人是鬼。
安徽阜陽一位老人躺在病床上,吃飯時間護工站在一旁不聞不問。
飢腸轆轆的老人只能側著身子,艱難地用手去抓取食物進食。

陝西漢中,老人因為聽力不太好,被護工認為不配合她的工作。
隨後,護工對老人進行了揪耳朵、推搡、扇耳光的動作。

山東煙台93歲老人吊瓶不滴了,護工躺在陪護床上睡覺不管不顧。
隔壁病床的大哥實在看不下去了,於是提醒護工,沒想到被護工一陣怒罵。

護工老奶奶喂飯,嫌奶奶吃得太慢,失去耐心的她用手打老人的胳膊,甚至連扇老人好幾個耳光。
老人沒有力氣反抗,嚎啕大哭,可護工不依不饒,對著老人就是一頓暴揍。

還有廣東的這位護工,吃飯時故意把腳伸向老人的床頭。
老人一臉無奈,卻也不敢吭一聲。

人性是永遠上不了保險的一樣東西。
老了以後,把自己的幸福和安全,寄托在沒有血緣關係的人身上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04
《增廣賢文》里寫道:「養兒防老,積穀防饑。」
養育兒女是為了防止年老了無所依靠,積儲糧食是為了防備饑荒歲月。
當你老了,生病住院了就會發現:再好的護工,也不如自己的子女。
之前,湖南衡陽某家醫院,一張兒子抱著母親去做檢查的照片,感動了無數人。

照片里的男子姓李,他的母親患有阿爾茨海默病。
母親患病以後,他辭去深圳的工作,回到老家找了份工作陪伴母親。
他專門給母親定製了陪護床,方便母親隨時坐起來、躺下去。
母親半夜要喝水,他用奶瓶給母親裝好溫水,遞到母親手裡。
等母親喝完再拿走洗刷乾淨,無微不至地照顧生病的母親。
母親有些過意不去,對兒子說:「還要麻煩你伺候我。」
兒子連忙安慰說:「你沒麻煩我,一點都不麻煩,這都是我應該做的。」
擔心母親傷心,他還溫柔地用手撫摸了母親的臉頰。

人都會老去,老了最大的願望就是,晚年生活有保障,過得安穩幸福。
這個保障,不是你攢下了多少錢,而是身邊有個知冷知熱的孩子。
人到晚年,最大的幸福莫過於有孝順的兒女陪伴,為自己送來溫暖和關懷。
71歲的老爺爺生病住院,三個兒子影形不離陪在父親身旁。
父親病情好轉以後,他們每天變著花樣給父親買飯吃。

高齡母親生病住院,兒子們趕到醫院,一起精心服侍,耐心地陪母親聊天。

93歲的老奶奶生病被送進醫院,怕母親受冷,兒子特意帶來了一床被子。
怕醫院的枕頭枕著不舒服,兒子還貼心地為母親帶來了舒適的枕頭。

母親吃飯沒有胃口,兒子就哄著母親,一口一口地喂她吃飯。

人這一輩子,最大的不幸無非兩件事:一是少無所養,二是老無所依。
當你老弱不堪,兒女是那個幫你維護利益的人,是保證你生存質量的人。
正如作家李月亮所說:情感、血緣和道德,會讓兒女大概率成為你最可靠的依託。▽
著名財經作家葉檀,年輕的時候是堅定的丁克一族。
五十歲這年,她罹患乳腺癌,丈夫在國外,母親年事已高,身邊沒有人照顧她。
這個時候,她特別希望有人在身邊照料一下自己。
談起年輕時的決定,她很後悔當年成為丁克一族。

最後,我想告訴大家的是:
孩子生與不生,這是個人的選擇,沒有對錯之分,我們尊重每一個人的決定。
只是對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結婚生子,或許是最符合現實,也是保障晚年幸福最可靠的一條路。
點個贊吧,願所有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被歲月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