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10月第一天,西方亂套了,美英上演同時大罷工,英國打算出兵黑海
曾幾何時,唯恐天下不亂的佩洛西多次用「靚麗風景線」來形容別國混亂,大有一副幸災樂禍、看熱鬧不嫌事大之感。
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令美西方始料未及的是,當初佩洛西口中的「靚麗風景線」如今正接連席捲西方。
10月1日,美英內部再次爆發了大規模混亂。
先來說說美國吧。
10月1日,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表示,底特律娛樂場所的工人將加入罷工抗議活動中,如果無法就提高薪資待遇一事達成協議,那麼預計會有3個場所舉行罷工,而該決定是有相關工會投票得出,99%的工人都贊成罷工。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之前,由於對當前薪酬情況不滿,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已經舉行了半個多月的罷工抗議,前幾天又宣布加大罷工力度,約有2.5萬人參與,而這隻占該組織總人數的約17%。也就是說,若罷工抗議最大化,該組織可動員最多15萬人罷工,這對美國汽車製造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打擊。
更要注意,從如今底特律娛樂場所也加入罷工隊伍來看,若此事持續發酵,將吸引更多的人罷工,屆時,最大動員規模可能達到數十萬,這對美國經濟來說,將是一記重擊。
此外,隨著罷工抗議浪潮持續擴大,也再次體現了美國當前通脹、經濟、社會等危機日益嚴峻之下,美國民生問題正迅速惡化,若拜登政府無法在短時間內平息混亂,那麼危機將會成倍上升。
更值得關注的是,前不久拜登還趕赴美國汽車工人罷工現場,表達了對罷工者的支持,此舉不僅對緩和局勢沒有幫助,反而還引發反效果,即:給緊張局勢「火上澆油」。
不過話說回來,美國2024年總統大選在即,這令拜登不得不站隊罷工者,如若不然,拜登接下來的參選之路將走得更加坎坷。
此外,拜登前往罷工現場「獲取民心」之後,特朗普也將訪問該地區,與拜登展開「民意爭奪戰」,屆時,拜登面臨的麻煩或許會更大。
然而,美國這邊抗議不斷,英國這頭處境也不樂觀。
10月1日,為了抗議日益嚴峻的通脹危機,以及高居不下的生活成本,英國多家工會的鐵路司機宣布,即日起將舉行多次罷工。
其中,英國機車工程師和消防員協會計劃從9月30日至10月4日罷工,英國鐵路、海事和運輸工會將在本月4日至6日舉行罷工。屆時,英國大量火車和地鐵運行都將受到影響,嚴重的話,交通與運輸樞紐都將癱瘓。
很顯然,相比美國的罷工抗議,英國抗議者的舉動更為強烈,而這背後,是對當前種種危機日益嚴峻、英國政府卻毫無作為的不滿與憤怒。
然而諷刺的是,英國政府放著眼前的危機不去解決,卻不斷對外做出挑釁之舉。
1日,英國國防大臣沙普斯表示,英國正在研究向黑海派遣軍艦,以保護商船免受俄羅斯影響的計劃,並強調英國是一個「海軍強國」,具備為國際水域與航道安全提供助力的能力。
嗯,英國自詡「軍事強國」,不斷對外挑事、伺機挑起動蕩,但卻對正處於水深火熱的民眾視而不見,這顯然是自相矛盾,充滿了諷刺意味。
最後,且談3點粗淺看法吧。
1,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生才是最大的政治,當前美英內部所面臨的種種危機,同樣也是法德日韓等國正面臨的困境,引發了西方民眾強烈不滿與抗議。
而與持續上升的民怨形成反比的,是拜登、蘇納克以及馬克龍等人「跌跌不休」的支持率,若繼續無視民意,放任危機,美西方不僅將迎來更多、更強烈的「風景線」,拜登、馬克龍等人也將迎來嚴峻的政治危機。
2,需要警惕的是,美西方內部危機越是嚴峻,美英法德等國對外挑起爭端、轉移內部視線的可能性就越大,例如這次英國突然打算出兵黑海,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持續干預俄烏局勢,就是最好例子。
對此,各方不可不防。
3,種種跡象表明,當今國際社會的主題早已不是衝突和對抗,取而代之的是攜手發展、互利共贏,美英法德等國的當務之急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而不是滿世界胡作非為、煽風點火。
如若不然,馬克龍此前哀嘆的「西方霸權正走向末路與終結」,將成為現實。
接下來該何去何從,美英法德確實得三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