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本政府的核污染水排海計劃再次引發了國內外廣泛爭議。儘管遭遇多方反對,日本政府不僅堅持進行排海工作,還試圖藉助美國等盟友的力量來左右國際輿論。然而,最新的動態表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竟然拉攏了一個與核污染水似乎毫不相關的國家——蒙古國,引來了一系列質疑聲音。
據報道,岸田文雄在聯合國大會期間與蒙古國總統烏赫那·呼日勒蘇赫進行了工作午餐會,力圖爭取蒙古國對核污染水排海的理解與支持。岸田向呼日勒蘇赫解釋排海計劃是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實施的,並尋求對方的理解。令人意外的是,呼日勒蘇赫竟然做出了「旨在支持日本立場的表態」。
這一消息被日本廣播協會等媒體傳播,稱之為「蒙古國總統支持日本立場」。然而,這在日本國內的網路上引發了強烈的質疑,許多人認為這只是一場宣傳遊戲。他們紛紛發表看法,指出蒙古國是內陸國家,根本沒有海洋,因此與核污染水排放問題似乎毫不相關。
一位網友諷刺道:「蒙古國沒有海,蒙古國人也不吃海魚吧?」另一位則戲謔地說:「跟一個內陸國家說海產品的事,真是笑了。」
更有人質疑,岸田政府究竟向蒙古國承諾了什麼,才得到了這種回報?還有人認為,蒙古國對核污染水排放計劃並不直接受影響,因此可能是出於某種政治考慮,稍微施加一些壓力或奉承一下日本而已。
這一事件披露了日本政府在核污染水排海問題上的強烈動機,以及他們願意付出的代價來推動這一計劃。據日本媒體此前報道,為了對抗有關核污染水排海的「負面傳言」,日本外務省甚至專門制定了傳播政策和計劃,而其公關預算高達約7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5億元)。
此外,為了應對中國全面停止進口日本水產品的挑戰,岸田政府還公布了累計撥款達1007億日元的支援計劃。其中包括在國內外「發聲」應對「負面傳言」的公關項目。
這一系列舉措凸顯出,日本政府竭盡全力地改善其在核污染水排海問題上的形象,同時也在國際舞台上尋找支持。然而,蒙古國總統的意外支持引發了更多的疑慮,使人們開始懷疑這背後可能隱藏著更複雜的內情。
無論如何,這一爭議引發的各種疑問和觀點都突顯了核污染水排海問題的複雜性和敏感性。如何平衡環境保護、國際關係和國內利益,將繼續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也需要更多的公眾關注和國際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