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素材來自於網路,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繫刪除。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披露,美國政府在聽取了本國製造商的意見後,決定延續特朗普時代對中國商品的加征關稅。這本應該是自動終止的關稅,但美國政府選擇重新審查,這一審查可能需要數月時間。在此期間,拜登政府不會考慮取消對中國商品的關稅,這一舉動引發了廣泛討論。
不久前,美國媒體《華爾街日報》曾報道,拜登政府計劃在未來幾周內取消部分對中國商品的關稅。美國財政部長耶倫也證實了這一計劃,但為何在不到一個月內改變了主意呢?其中涉及到多重因素。
根據美國工業與安全局官網消息,美國已將600多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其中110多家是拜登政府新增加的。在處理關稅問題方面,拜登政府內部存在分歧。財政部長耶倫等人認為特朗普時代的對華關稅實際上由美國民眾承擔,因此主張取消以降低國內通脹。
然而,美國貿易代表戴琪等人認為,關稅是美國用來施加壓力、迫使中國做出讓步的重要籌碼,堅決反對取消關稅。由於這一觀點在美國政治上佔據上風,關稅問題一直無法解決。
最近,美國知名投資機構高盛集團發布了一份經濟預測,為延續對華關稅提供了所謂的「依據」。高盛認為,美國通脹已經觸頂,將會迅速下降。他們指出,商品短缺和能源價格上漲導致的消費品價格上漲已經達到頂峰,預測美國年底的PCE為4.2%,而明年12月將降至2.6%。
一些美國對華強硬派認為,取消對華關稅的主要目的是抑制通脹。然而,如果通脹問題能夠解決,那麼美國對中國的施壓條件也將減弱。因此,在拜登政府是否延長關稅的關鍵時刻,高盛的報告似乎非常及時。
但需要注意的是,高盛在重大問題上的預測幾乎都不準確。他們曾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預測油價將迅速攀升至200美元每桶,但事實並非如此。因此,高盛的通脹預測也可能脫離實際。
高盛的預測似乎更符合政治需要,而不是客觀實際情況。美國過去曾通過類似高盛這樣的機構和專家,在輿論、金融、經濟領域製造幻覺,影響全球。因此,我們需要摒棄這些人為製造的錯覺,真正理解中美在關稅問題上的本質。
首先,不論拜登個人意願如何,美國政治現實不太可能妥協。特朗普引發的關稅爭端並不是我們期望的,但我們一直試圖與特朗普政府進行對話,可惜特朗普堅持強硬立場,缺乏理性。
如今,拜登政府只能繼續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這是歷史趨勢的結果,不是個人能夠改變的。此外,美國即將舉行中期選舉,民主黨陷入內外交困,除了採取所謂的「強硬姿態」來迎合民粹主義,別無他法。
其次,美國在關稅問題上並沒有佔到便宜。儘管美國採取強硬立場,但中國經濟表現出了更大的韌性。美國政府加征的關稅主要由美國消費者承擔,對中國經濟的衝擊逐漸減弱。
最後,美國無法解決國內嚴重的通脹問題,而關稅只會加劇問題。美國通脹問題的根本原因是貨幣供應過多,生產不足。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複雜的工業鏈和能源生產,但美國政府未能解決這些核心問題。因此,關稅措施只會使問題更加惡化。
事實上,全球都能感受到美國國力的下降。然而,美國政府受到「政治正確」的束縛,只能繼續堅持特朗普政策,這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所說的「美國正在走蘇聯的老路」不謀而合。
總的來說,關稅問題背後有複雜的政治和經濟因素,解決這個問題不容易。美國政府的決策往往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而與真正的經濟利益背道而馳。我們需要理性看待這一問題,摒棄幻
想,以實際情況為依據,而不是被政治利益所左右。
此外,我們也不能忽視國際形勢的複雜性。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糾紛並非孤立存在,全球經濟體系和地緣政治格局都在發生變化。在這個多極化的世界中,美國需要更加謹慎地處理與中國的關係,以確保維護國際穩定和合作。
另一方面,中國也在積極應對挑戰,努力實現自主創新和科技發展,減少對進口的依賴。中國願意與國際社會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問題,這為解決貿易爭端提供了機會。
綜上所述,美國政府在關稅問題上的決策可能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包括政治利益和經濟考慮。然而,需要認識到關稅措施對美國國內通脹和國際形勢的複雜性帶來了挑戰。我們應該摒棄單一立場,秉持理性和務實的態度,尋求共贏的解決方案,以促進全球經濟的穩定和繁榮。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理解並應對中美關稅問題的本質,並為世界的和平與繁榮作出積極貢獻。
以上內容資料均來源於網路,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數據,理論考證於網路資料,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產生的任何問題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