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000萬美元從澳洲買一艘廢船,打開艙門後讓西方懊悔不已

2023年09月24日18:59:04 國際 1964

本文素材來自於網路,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繫刪除。


1984年,中國與澳大利亞達成了一項歷史性的購船協議,以3000萬美元的高價購買了澳大利亞的廢棄航母墨爾本號。這個消息傳出後,西方國家充斥著嘲諷之聲,他們認為中國竟然願意花這麼多錢購買一艘看似破爛的船隻。

然而,要深入理解這一事件,我們需要回顧當時的外匯儲備狀況。1984年,中國的外匯儲備只有26億美元,而這3000萬美元的購船費用相當於那個時候的8820萬元人民幣。這一巨額支出可謂非常巨大,但中國政府仍然堅決決定購買墨爾本號航母。

中國3000萬美元從澳洲買一艘廢船,打開艙門後讓西方懊悔不已 - 天天要聞


為什麼中國會如此決定?原文提到,當中國得知澳大利亞計划出售墨爾本號航母時,中國立即派遣專家前往澳大利亞進行考察。這些專家登上航母后,驚訝地發現船上還保留了一些秘密技術和設備。為了防止這些技術落入其他國家之手,中國毫不猶豫地以高價購買了這艘航母。

但究竟有哪些秘密技術和設備呢?墨爾本號航母的故事源遠流長。它起初是澳大利亞從英國購買的二手貨,而後在經歷多次改裝後,成為一艘具備空戰、對海攻擊和對地攻擊能力的航母。這種能力對於一個國家的海軍實力來說至關重要。

中國3000萬美元從澳洲買一艘廢船,打開艙門後讓西方懊悔不已 - 天天要聞


然而,墨爾本號也以其多次撞船事件而聞名。從1957年首次撞船到1969年與美軍發生重大碰撞,再到1979年發生爆炸事故,這艘航母似乎註定是個「禍端」。澳大利亞海軍為了提高航母編隊的水平,進行了嚴格的培訓,但墨爾本號的撞船模式卻難以遏制。這些事件導致了傷亡和損失,也讓澳大利亞開始懷疑是否值得保留這艘「災星」。

隨著時間的推移,澳大利亞認為購買英國的"常勝"號航母來替代墨爾本號並不划算,因為航母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逐漸減弱。所以,澳大利亞決定出售墨爾本號航母,中國抓住了這個機會。

中國3000萬美元從澳洲買一艘廢船,打開艙門後讓西方懊悔不已 - 天天要聞


中國的專家考察發現,墨爾本號航母的甲板完好無損,關鍵設備如蒸汽彈射器和阻攔索設備也未被拆除。這些技術在當時的國際軍事市場上幾乎不可能獲得,因此中國決定花費3000萬美元購買這艘航母。

墨爾本號航母的購買不僅為中國海軍提供了寶貴的技術積累,還為後來的航母建造提供了關鍵的參考。遼寧艦山東艦的建造都得益於對墨爾本號的研究和學習。2012年,遼寧艦正式服役,標誌著中國進入了航母時代。而2019年,中國交付了第一艘完全國產的航母山東艦,這顯示出中國在航母建造技術上的巨大進步。

中國3000萬美元從澳洲買一艘廢船,打開艙門後讓西方懊悔不已 - 天天要聞


綜上所述,墨爾本號航母的購買對中國海軍的現代化建設和航母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儘管當時的花費巨大,但這項決策為中國帶來了技術突破和國際地位的提升。隨著中國海軍的不斷壯大,我們可以期待中國在世界和平維護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這一歷史性事件也證明了中國堅定追求國防現代化的決心和勇氣。

中國3000萬美元從澳洲買一艘廢船,打開艙門後讓西方懊悔不已 - 天天要聞


以上內容資料均來源於網路,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數據,理論考證於網路資料,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產生的任何問題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2015年,87歲老太死後被切成2.7萬片,而這一切卻成了她的永生 - 天天要聞

2015年,87歲老太死後被切成2.7萬片,而這一切卻成了她的永生

文/扶蘇秘史編輯/扶蘇秘史一位87歲的老太太,為何主動要求醫生將自己死後的遺體切割成27000片?這一數字之大,意味著她的整個身體都會被切成片片碎肉,比中國古代的酷刑「凌遲」還要殘忍上萬倍。一個普通老人家,為何生前還未咽氣,就做出了這個極端的選擇呢?
你的城市下雪了嗎? - 天天要聞

你的城市下雪了嗎?

12小時內阿拉善盟東南部偏東、巴彥淖爾市東南部、烏海市、鄂爾多斯市大部、包頭市中部和南部、呼和浩特市、烏蘭察布市大部、錫林郭勒盟南部、赤峰市西部和南部可能出現對交通有影響的道路結冰。請有關單位和人員做好防範準備。
年底了!會計們千萬要挺住啊! - 天天要聞

年底了!會計們千萬要挺住啊!

余女士是常州某有限公司的出納,由於自己的微信是長時間在電腦端登入,且電腦上存在遠控設備,遂不知何時被「假老闆」拉進微信群,群里有3個人(老闆,股東,受害人余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