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根據環球網的消息,俄羅斯國家杜馬副議長紹爾班·卡拉-奧爾日前表示了對蒙古國的擔憂,稱在其最近訪問蒙古國期間,有一種「不安的感覺」。他認為美國在蒙古國的行動一直非常「積極」,或許是想把蒙古國變成下一個烏克蘭,利用其與中俄對抗。
卡拉-奧爾曾長期擔任俄羅斯圖瓦共和國行政長官,而這個圖瓦共和國就是咱們歷史書上經常出現的唐努烏梁海,曾是外蒙古的一部分,和當下的蒙古國有著大量的領土接壤。所以卡拉-奧爾和蒙古國也算是打了多年的交道,給出的觀點自然也有一定的道理。
正如他所擔憂的那樣,美國和蒙古國這些年確實是打得火熱,在經濟、教育以及國防諸多領域都有著十分深入的合作。
比如前段時間,蒙古國總理奧雲額爾登就開啟了對美國的首次訪問,並且還在白宮發表了聯合聲明,在將美國確定為蒙古國「戰略第三鄰國」的同時,還達成了「開放天空」和「稀土開採」的合作意向。
儘管蒙古國作為一個獨立國家,可以自由的選擇和誰合作談生意。但我們都知道蒙古國那特殊的地理位置,就夾在中俄兩國之間。這意味著誰能搞定蒙古國,便可以在中俄之間打進一根楔子。
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去懷疑,美國接近蒙古國的背後,多少是有些對中俄兩國的不懷好意,而這便是卡拉-奧爾所謂「不安感覺」的源頭之所在。正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東西,作為蒙古國的鄰居,中俄確實是有必要去警惕美國在其中搞事情,多少都要留個心眼才行。
不過警惕歸警惕,像卡拉-奧爾那種把蒙古國當作下一個烏克蘭的擔憂,卻是大可不必。至少在老王我看來,以蒙古國當前的各方面條件,並不具備復刻烏克蘭模式的可能性。
首先從地緣環境上看,蒙古國是一個典型的封閉式內陸國家,沒有出海口不說,還有且只有中俄這兩個鄰居。中俄兩國就如同是包餃子一樣,將蒙古國全境給緊緊的包裹起來,不留下一絲縫隙。
這就意味著蒙古國的對外進出通道,不管是空中還是陸地,全都是掌握在中俄這兩位鄰居手裡。不管是蒙古國自己想要走出去,還是外面的國家想要進入蒙古國,那都需要看中俄的臉色。但凡是中俄兩國不同意,那麼誰也別想自由的進出蒙古國,除非他們能坐火箭從大氣層繞路。
我們常說蒙古國是世界上最難入侵的國家,其實原因就在這裡。由於進入蒙古國的通道全在中俄手中,導致那些除了中俄兩國之外的其他任何國家和勢力想要入侵蒙古國,都要先至少搞定中俄兩國的其中一家才行。
而放眼當今世界,估計誰也沒有這個把握,哪怕是美國也不行。要知道那可是在亞洲內陸腹地,屬於是中俄兩國的主場。美國的實力雖強,卻也不敢說毫無顧忌的跑到這地方來撒野。
所以蒙古國是一個絕對封閉的國家,但凡是他們圖謀不軌,中俄便可以隨時將其封鎖起來,斷絕其與外界的一切聯繫。然而在烏克蘭,俄羅斯卻是無法做到這一點,只能是眼睜睜的看著北約將各種援助送進烏克蘭。
試想一下,要是烏克蘭能像蒙古國那樣被徹底封鎖,俄羅斯哪裡還會打得這麼艱難,光是耗也能把烏克蘭給耗垮了。
其次從國家實力上看,蒙古國這個國家是出了名的地廣人稀,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僅僅生活著300多萬人,放咱們這邊連個二線城市都比不上。所以別看蒙古國面積挺大,但實際上卻只是一個小國家。
當然蒙古國人少也就罷了,關鍵是他們還很窮。雖說蒙古國有著不錯的資源稟賦,像什麼煤炭、鐵、銅、稀土等礦產都是位居世界前列,堪稱是坐在礦山上的國家。但是由於開發能力的限制,導致蒙古國壓根兒沒讓資源變現成為土豪,只能是守著金山討飯吃。
以GDP數據為例,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蒙古國在2022年完成的名義GDP總量約為168億美元。以其大約330萬的人口計算,蒙古國人均GDP在2022年約為5000美元。這個數據如果是放在其他國家可能還算過得去,但是對於蒙古國這樣的資源型國家而言,那無疑是不夠的。
一方面蒙古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產業附加值較低,利潤空間相當有限。即便是產值高一點,那實際賺取的收入也少得可憐。另一方面蒙古國工業基礎薄弱,需要大量的對外進口工業品,其需求甚至還要大於出口。
簡而言之,蒙古國每年自己放牧開礦賺的錢,還不夠自己花的。以至於蒙古國的財政狀況非常糟糕,常年都是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需要找外面借錢或者尋求援助投資來維持基本的運轉。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足夠的經濟家底支撐,那基本就談不上多少實力可言。畢竟咱們俗話說得好,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如今國家各行各業的發展建設那都離不開的經濟上的支持。尤其是在軍事建設方面,那完全就是一個燒錢遊戲。不管是人員的訓練生活開支,還是裝備的採購維護花費,那都是極其龐大的開銷,沒點兒家底壓根兒就玩不起。
或許很多人對於蒙古國的軍事實力印象還停留在13世紀,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鐵騎幾乎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妥妥的歐亞大陸扛把子,誰也惹不起。但事實上那都是老黃曆了,自從槍炮被發明出來之後,能征善戰的草原民族就變成了能歌善舞,武力值是低得一塌糊塗。
根據軍事網站「全球火力指數」的統計,蒙古國當前的常備正規軍人數僅有9000人左右,裝備了400多輛坦克和10來架飛機。且不說蒙古國當前的武器裝備大都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古董,單就這個軍隊規模都是極其的慘不忍睹。
畢竟就在蒙古國的隔壁,可是站著兩個堪稱全球戰力天花板級別的存在。面對蒙古國的這點兒家底,咱們中國也好,俄羅斯也罷,那都是能夠輕鬆將其擺平的。基本上是只要中俄想動手,那麼蒙古國就不存在任何取勝的可能性。甚至他們被徹底擊敗的時間都應該是以小時,甚至於分鐘計。
相比之下,烏克蘭的情況可就不一樣了。雖說他們的軍事實力和俄羅斯相比,同樣是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但總歸是有著一戰之力的。畢竟人家好歹也是一個有著3000多萬人口的歐洲大國,同時又有著蘇聯時代留下了的龐大軍事家底,軍事實力水平怎麼都不會太低。
要知道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前,烏克蘭都還有著20萬人左右的現役部隊,裝備了大約300架飛機、2600多輛坦克,以及約40多艘軍艦。很明顯這樣一股力量,即便是沒有其他國家幫忙,那也夠俄羅斯喝一壺的。
所以總的來說,蒙古國是一個典型的戰五渣,要錢沒錢,要槍沒槍,和中俄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一旦是有戰事發生,他們壓根兒無法像烏克蘭那樣去和俄羅斯硬剛,只能是接受失敗這一條路。
最後從局勢發展的大背景來看,中俄是蒙古國離不開的鄰居,他們沒有理由去給美國當炮灰。雖說對於中俄這兩位過於強大的鄰居,蒙古國這些年一直都不是太放心,以至於搞了一個所謂的「第三鄰國」策略,意圖繞過中俄去尋找新的出路。
但是不管蒙古國怎麼操作,中俄始終是他們最重要的選擇,這是地理位置決定的。如果一味的捨近求遠,那最後吃虧的只能是自己。
有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和俄羅斯分別為蒙古國的第一和第二大貿易夥伴,兩國在2022年同蒙古國實現雙邊貿易金額分別達到了136億美元和27億美元,在蒙古國對外商品貿易額中的佔比分別達到了64%和13%。
從這個數據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蒙古國的經貿發展高度依賴中國和俄羅斯。如果他們選擇追隨美國來對付中俄,那無疑是自己砸掉飯碗。但凡是有點兒正常人的腦子,都不會做出這樣離譜的事來。
所以總結來講,儘管美國在蒙古國可能有想法,但基本沒多少可行性。因為蒙古國和烏克蘭不一樣,而中國更不是俄羅斯。當然本著料敵從嚴的原則,該有的警惕還是要在線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