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普金會,輿論明顯被美國帶偏了,他們一會兒警告俄羅斯不要賣高端技術,一會兒警告朝鮮不要賣武器。
這就是美國在攪渾水。
俄羅斯雖然身處大戰,軍火多多益善,但烏克蘭反攻已經失敗,再想大規模進攻,要到明年4月的春天了,這麼長的準備期,還缺思密達的仨瓜倆棗下鍋?
思密達也不急,這兩年核武器、洲際導彈全有了,雖然準頭還不大行,但只要是核導彈,即使從洛杉磯偏到了紐約,又有多大區別?
所以,美國嚷嚷的那兩件事,其實都是煙霧彈,真正想掩蓋的:是他們想從烏克蘭抽身,在東亞挑起第二場戰爭。
這一點,普京和金將軍都看懂了。
最近的黃海軍演已經實戰化,隨時可以動手。
尹錫悅的心態也已調整到位,為了美日韓同盟,看反對黨領袖餓不死,就直接抓人……這狀態隨時可以出演「澤連斯基二代」。
大夥看到沒,是隨時可能爆發的戰火,促成了普金二人的聚會。
四年來,疫情、俄烏戰爭這種級別的大事,都沒讓二人相見,如今卻不得不見,可見東亞局勢,已經急迫到什麼程度。
美國雖然沒在烏克蘭直接參戰,但信息戰、經濟戰、輿論戰,卻讓俄羅斯大吃苦頭。
作為過來人,普京真有一肚子話,要告訴思密達。
一、「家長里短」上不了檯面
俄羅斯吃的一個大虧,就是在戰爭定性上,落了下風。
理虧的本來是美國,這些年違背承諾,一直推著北約東擴,最後推到了烏克蘭,俄羅斯退無可退,終於拍案而起。
所以,俄羅斯最好的說法,是類比美蘇的「古巴導彈危機」,說大國需要安全緩衝區,你們逼人太甚!
這話聽起來也很霸道,但美帝當年就是這麼乾的,全世界一聽就懂了,然而,俄羅斯卻扯起了歷史,說給了烏克蘭多少土地,balabala一堆……
那大夥一看,哦,你們這是兄弟分家,嫌沒分勻是吧?那你們鬧去吧……
本來「有理」的事,搞成了家長里短,看起來還有點以大欺小,簡直虧大了。
如今,美國又跑到東亞半島點火,思密達要吸取教訓,做到師出有名,做正義之師。
具體方法我們上一篇《危機東移後,怎麼打贏新半島戰爭!》說了,先要做好戰爭定性:推翻偽政府、反帝反侵略、統一全國。
南方得國不正,當初就是日本扶植的偽政權,北方思密達想推翻這個反動政權,卻又被美軍阻止。
當時,北方思密達一度佔領了全國90%的土地,南方僅剩大邱、釜山兩個城市,就是地圖右下,被紅箭頭包圍的那塊。
可惜,在民族統一的關鍵時刻,卻被美帝打斷了,致使朝鮮民族分裂了70多年。
而且數萬美國大兵盤踞至今,韓國連軍隊指揮權都沒有,成了「沒有戰敗的殖民地」,偽政權的特徵,十分明顯。
所以這次一旦動手,要避免俄羅斯的尷尬,大旗要樹好:「推翻偽政權、反帝反侵略、國家統一、民族統一」,做好這一步,才能爭取到國內外,更多的支持。
二、核武器好用不?
戰爭定性清楚了,就可以說下戰鬥,這方面俄烏戰爭的最大教訓是:核武器不好用!
這話倒不是說核武器真的沒用,而是沒法用。
俄烏開打前的兩個月,五大國搞了一個協議,說好互相不扔原子彈。
五大國之間不扔,那還能往哪扔?往烏克蘭、波蘭扔?
有啥理由往那扔呢!
這問題到了半島會更突出,即便南方是偽政權,但人也是思密達,咋下得去手呢?子孫有點後遺症,一但問起來,說是你給炸的,這歷史責任怕是扛不起……
再說了,半島本身不大,南北才800公里,就算扔到最南邊,那也沒多遠,核輻射飄回來,自己也得倒霉。
可見,核武器不能這麼用,而是作為威懾力量,嚇阻強勢方,不敢輕舉妄動,這就是非對稱戰略。
想明白這個事,就會發現:北方思密達能扔核武的對象,只有兩個,美帝和日本。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美日都像俄烏戰爭那樣,躲在後邊使壞,比如給軍事信息、導航之類的,甚至是大量給軍火,反正就不直接出兵,狂打擦邊球,那怎麼辦?
真就發個核導彈過去?
這就是核武器尷尬的地方,威懾作用確實有,但美日只要不玩過界,就不太好扔,到最後還是得拼常規武器。
其實,這就是俄烏戰爭的樣子,越打越像二戰,俄羅斯空有全球最大的核武庫,對烏軍也沒啥用,就像被捆住手腳的老虎。
看起來,真的像掉進美國布置的陷阱。
真的是這樣嗎?
三、武功再高,也怕菜刀
常規武器對飈,看起來是西方的特長,他們科技水平高,又很有錢,要麼用高科技裝備砸死你,要麼用錢砸死你。
從俄烏戰爭之初,美國就是這麼說的。
這話放到半島,也很合適,韓國軍力世界第6,一水的美械,GDP世界排名第13,人均則是北方思密達的26倍。
這不就是俄烏的翻版嘛,那錢和高科技裝備,總有一樣能砸死你。
但俄烏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和美國吹噓的並不一樣,雖然標槍、毒刺、海馬斯火箭炮、豹2坦克、和F16戰鬥機,都像大明星一樣耀眼,但實際戰果卻越來越差,豹2甚至排著隊,被俄軍摧毀。
錢也不那麼好使,美國製造業的空心化,十分嚴重,根本支撐不了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庫存用完後,連炮彈都生產不出來。
甚至整個北約算到一起,也支撐不了烏克蘭的需求,下圖是戰爭早期,部分裝備的缺口,現在這個缺口要更大:
裝備供應不足,反應到實戰中,就是俄軍雖然被輿論各種嘲諷,但還是拿下了烏東4個州。
俄軍是怎麼做到的呢?
道理也不複雜,嗯嗯,現在的俄軍確實也複雜不起來,他就是「結硬寨、打呆仗」,一步一個腳印。
這其實是俄軍的傳家寶,從蘇軍傳下來的,叫大炮兵主義,說起來十分簡單,就是大炮炸炸炸,炸到敵方沒有喘氣的,步兵再上去。
具體工作效果,就是下圖那樣,每一個黑點就是一個彈坑,這個密度如果是齊射的話,很難留下活口。
戰術簡單粗暴,但比華而不實的高科技裝備,有效的多,這就是武功再高,也怕菜刀的道理。
典型戰例就是巴赫姆特,我們以前講瓦格納的時候說過,瓦格納三面圍城,故意留下一個通道,烏軍想跑也行,想增援也行,反正城裡只要有喘氣的,就是大炮各種炸。
整整炸了7個月、220天,每天發射的炮彈,都是烏軍的6-8倍,最終消滅了12萬烏軍主力,到最後,巴赫姆特也不是被打下來的,而是烏軍主動跑了,不跑不行呀,主力全死光了。
可見,火炮是性價比很高的武器。
有件事,同學們不一定知道,當年的朝鮮戰爭,條件很艱苦,但我軍殺敵的主要方式也是火炮,這點可能和大夥的印象不一樣,覺得當時後勤很差,我軍都是輕武器。
但實際情況就是這樣,戰後美軍自己統計,62%的傷亡是炮彈造成的,槍彈只有32%,地雷造成了4%。
說了這麼多,和東亞半島有啥關係呢?
因為,好巧不巧,北方思密達搞的也是大炮兵主義!
四、大炮兵主義
中朝的軍事思想,都深受蘇聯影響,當然,我國後來博採眾家之長,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北方思密達卻保留了蘇式作戰思想,這也是為啥普京這次見面,很想買點炮彈的原因,都是蘇制彈藥,拿來就能用,而且量大,庫存很充足。
思密達被封鎖了這麼多年,有限的資源主要就投入了兩個方面:
一個是核武器、戰略導彈。
另一個就是各種大口徑火炮、遠程火箭炮。
第一個好理解,核武器+導彈就是核導彈,一但發展起來,美日想在半島參戰,就得好好掂量一下。
而發展火炮技術,除了傳統之外,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思密達因地制宜,設計了一種特殊的卡脖子戰術,而且成本很低。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道理很簡單,我上張圖,大夥一看就明白:
首爾離三八線,實在太近了,直線距離只有40公里。
這種距離,常規火炮不好打,但也不是太難的事,北方思密達自研的谷山大炮、遠程火箭炮都可以摸的到,因此很多年前,就有個說法叫「讓漢城變成一片火海」,說的就是這個戰術。
這個戰術非常厲害,因為炮彈不像導彈,基本無法攔截。
不過,從俄烏戰爭的情況看,這戰術卻有個大問題。
如今的人類社會,已經不是一戰二戰那會兒,一場戰鬥下來死個幾十萬人,平民大量傷亡也不少見,但這種事現在沒法干。
俄烏打了一年半,俄軍幾乎沒打過民用設施,就算是水、電、網路這種軍民兩用設施,美軍以前在伊拉克、敘利亞隨便炸,但俄軍這次也沒碰過,使得烏克蘭老百姓,經常能用手機直播戰鬥。
即使是所謂的攻城戰,比如馬里烏波爾和巴赫姆特,也讓平民提前撤走了,所以,要讓某地變成火海,已經沒辦法操作了。
那北方思密達幾十年,苦心設計的卡脖子戰術,真的就作廢了?
也不是,火海戰術幹不了了,但俄烏戰爭又演化出另一種戰法,效果甚至更好。
新戰法不僅能卡脖子,還能打七寸,一旦生效,南方思密達真可能要丟半條命。
五、笨蛋,問題是經濟
俄烏打了一年半,表面是熱戰,本質其實是經濟戰。
戰爭爆發之初,美國第一時間,就把俄羅斯踢出swift美元結算系統,讓俄羅斯沒法做生意。
接著號召盟友,凍結俄羅斯國家和私人資產,同時讓各國企業撤出俄羅斯,擾亂其經濟體系。
然後想盡辦法打壓油價,減少俄羅斯財源。
看到沒,整個北約那是啥實力,對付俄羅斯,也要靠經濟戰拖死他。
北方思密達作為弱勢的一方,想畢其功於一役,不太現實,不過,南方剛好把首都,放在了三八線附近。
這就大有文章可以做了。
首爾,常住人口2000多萬,佔到全國的一半,經濟總量佔到了全國的70%,90%的大企業都在這裡,我們耳熟能詳的三星、現代、LG、樂天、大宇等等,都是首爾企業。
人口這麼多,經濟單位密度這麼大,可首爾偏偏是個盆地,四周一點騰挪空間都沒有。
即使不擔心戰爭,只從經濟和民生角度看,這裡都不算太合適,這麼多年一直有人呼籲遷都,甚至提出過具體方案,向南遷到世宗市。
世宗市距離三八線有100公里多一點,雖然仍在遠程火箭炮的射程內,但心理上總是安全了很多。
可惜,遷都方案被否了。
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是大財閥,經濟體系盤根錯節,韓國的製造業又很發達,產業鏈規模很大,這些都沒辦法輕易搬走。
第二個反對的群體,就更龐大了,是有房一族,首爾房價也是出名的高,先不說自己要不要搬家,就說核心部門一搬走,房價必然大跌,這不是奪人錢財嘛。
這情況就和當年的橫崗有點像,政府說我們多蓋點房子吧,有房族就先跳出來反對,房子蓋的太多,房價多半要大跌。
這個群體實在太大了,幾乎是全民反對,那遷都肯定就做不下去了。
這真是瞌睡,碰到了送枕頭的。
北方思密達搞火海戰術不行,但搞個破壞啥的,那是綽綽有餘。
沒事往首爾郊區打上幾炮,就那個小盆地,躲都沒地方躲,首先崩的就是房價。
房價崩了可是大事,盤子太大,一旦崩了,根本托不住,會搞出金融戰的效果,美帝一直想這麼對付我們,結果他們還沒搞成,反倒韓國有點玄。
零星炮戰的第二個後果,就是韓國的製造業會完蛋。
工廠大部分在郊區,時不時炮彈從天上飛過,那還咋開工?
首爾的貨主要從仁川港走,就是美軍當年登陸的那地方,這裡離三八線也很近,沒事對著港口外海來幾炮,航運也得停。
現代製造業一環扣一環,一環停擺、整個鏈條都會出事,看看我國魔都去年鬧的疫情,只是一兩個月時間,就讓全國二季度的GDP,降低到了0.4%。
首爾對韓國來說,經濟分量比魔都重得多,GDP佔比可是高達70%。
北方思密達只要隔三差五來幾炮,要麼南方經濟完蛋,要麼首爾經濟圈整體搬遷,無論什麼結果,都是天大的麻煩。
大夥看明白了吧,半島的南北之爭,不一定非要大部隊血拚,短期打崩南方的房價,長期打掉南方經濟來源,零星炮戰一樣可以致命。
六、大國之爭
這就有意思了,半島要是像俄烏那樣,打個一年半,甚至搞個三五年,長期消耗戰就來了。
這種長期消耗,對兩邊的思密達,肯定受不了,必然會有外援。
南方思密達的背後,顯然是美日,甚至是整個北約支撐;北方思密達的背後,則會是中俄支撐。
南北之戰,最終還是會變成大國之戰。
沒辦法,美國仍然主導著世界,他們下決心挑起戰爭,多半還是逃不過。
這也回答了不少同學的疑問,說「別中了美帝奸計,在中國周邊生戰」……「別讓東亞戰亂,把熱錢攆去美國」……或者說「別搞成半島統一了」。
咱們號的粉絲水平確實可以,這些都是好問題,需要我國仔細拿捏。
但看看過去,美國只要一心讓俄羅斯陷入戰亂,辦法有很多,比如喬治亞、敘利亞的戰亂,再比如把北約東擴到烏克蘭,然後在烏東對俄族人搞大屠殺,這怎麼忍?
所以東亞的事,不是我們想咋,而是只能做好一切準備,一旦有戰亂爆發,那就要揪住美國,不讓他躲在背後謀利。
俄羅斯也是這個思路,這次普金會,給的就是遠程投送能力,火箭技術、衛星技術。
思密達有核武器、有遠程導彈,缺的就是精度,爭取今後瞄準華盛頓,最多偏到紐約,要是偏到西部草原上,效果就不太好了。
有了這種威懾,美帝想像1950年那樣,直接掃蕩北方,可能性極小,最多在南方做做防禦。
所以,半島的南北之爭,遠比俄烏複雜的多,雙方都有大國加持,註定要長期斗下去,只要中美俄不點頭,那無論戰果咋樣,都不作數:
北方思密達推到大邱,佔領了90%的國土,然後被美軍反推;美韓快摸到鴨綠江了,然後也被反推回三八線。
這就是歷史,鬥爭註定是艱苦的。
就像前文說的零星炮戰,說起來輕鬆,但實際操作起來,困難也不少,面臨南方空軍和導彈的反擊,所以,大炮多半要放在山區,條件非常艱苦。
老百姓的生活也會更苦,肉更少了,制裁更嚴厲了。
但一個民族,能不能叫作「偉大的民族」,就看這會兒了,這種苦難,思密達要面對,俄羅斯要面對,我們自己也要面對。
其實,美國一樣要面對。
華為晶元都做出來了,科技戰即將失敗,美元加息都5.5%了,金融戰也不順利。
這一仗美帝搞不定的話,會加速退出東亞。
(文章來自公眾號:今視點)
今視點:力求把複雜的事,說得簡單又明白、深刻又有趣!如果你想探尋世界真相,又厭倦了垃圾文、煽情文,那就關注今視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