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組內閣後,岸田文雄再度強硬表態,要求中國解除禁令,打開大門進口日本水產,不到24小時,中方的反擊就來了。日本內閣改組釋放什麼信號?對岸田文雄的表態,中方又是如何進行反擊的?
當地時間9月13日,日本內閣府全體辭職,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接受了請求。當天晚上,新一屆內閣調整完畢,成員正式亮相,並舉行了首次內閣會議,這意味著岸田文雄正式完成了內閣改組。雖然這次人事調整看起來動靜很大,但實際上卻是「換湯不換藥」,多個重要職位並未出現人員變動,比如內閣官房長官、財務大臣、經濟產業大臣等。
其中,本來被外界普遍看好,留任可能性極大的外務大臣林芳正,最終被上川陽子替換。上川陽子此前曾3次擔任日本法務大臣,政治經驗豐富。不管是上川陽子還是林芳正,都同屬於岸田文雄派系,因此,這次日本外務大臣的人事變動,說明岸田文雄既想表現出內閣的「新風貌」,又想保持外交政策的穩定性。
此外,岸田文雄改組內閣,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為2024年自民黨總裁選舉鋪路。雖然這次內閣改組被批評「雷聲大、雨點小」,但在岸田文雄看來,維持政局穩定更為重要,這可能會提升他在自民黨內的支持率,對岸田文雄準備全力聚焦2024年自民黨總裁選舉有利。
值得注意的是,在當天舉行的記者會上,他公開對華喊話,態度強硬。他表示,將繼續要求中方「立即撤銷禁令」。也就是說,岸田文雄要求中方打開大門,繼續進口日本水產品。而新上任的日本外務大臣上川陽子,也公開表示將繼續敦促中方採取「負責任」的行動。
據悉,由於岸田政府單方面強行啟動核污染水排海,導致日本國內反對聲四起,尤其是生計被嚴重衝擊的漁業從業人員,更是多次舉行集會,要求岸田文雄給他們一個交代。甚至有漁民發起集體訴訟,將日本政府告上法庭。要想平息民眾的憤怒情緒,為接下來的選舉挽回民意,岸田文雄必須解決這一難題。因此,在內閣改組後,他再度公開對華秀強硬,也就不難理解了。
不過,就在岸田要求中方解除水產禁令後,不到24小時,中方就展開反制。當地時間14日,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陳旭在聯合國火力全開,譴責日本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侵犯人權。
陳旭一針見血地指出,日本政府強行啟動核污染水排放的正當性、合法性、安全性備受國際社會質疑,嚴重侵犯太平洋沿岸國家乃至全球人民的健康權、發展權和環境權。他還呼籲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重點關注此事,並敦促日本政府立即停止排海行為。
陳旭的表態亮明了中國態度。日本強行啟動核污染水排放,是自私自利、極不負責任的行徑,不僅對周邊國家造成嚴重危害,還將全球人民拉下水。為此,在日本正式啟動核污染水排海的當天,中方的反應也十分迅速,通過多種渠道要求日本立即停止排海,並宣布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
這些措施,是基於中方保護本國正當利益作出的,是完全合理合法、正當且必要的。但日方不僅拒不認錯,反而指責中方小題大做、反應過度,要求中方「立即撤銷禁令」,這種無視中方正當利益,還倒打一耙的舉動,對中日關係形成負面影響。中日就核污染水排海一事多次展開博弈,兩國關係遭到衝擊,這完全是由日方導致的。不管日方怎麼狡辯,都改變不了這個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