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9日-10日,G20峰會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這次會議相較以往是比較特殊和引人注目的。在此次峰會上,美國、印度和部分G20國家共同宣布,將建設一個連接歐洲、中東和印度和陸海聯運項目,以促進多個經濟體之間的貿易。那麼美國牽頭的項目具體內容如何,這件事靠譜嗎?
一、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
該走廊的名稱是「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簡稱IMEC。該走廊的發起人是美國,參與者有南亞的印度,中東的沙特、阿聯酋、約旦、以色列,以及歐盟國家。目前相關各方除約旦外,都已經簽署備忘錄。
該走廊兼具海運和鐵路運輸,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該走廊分成兩部分,東線將通過海路橫跨阿拉伯海,連接印度和阿聯酋,北線則是東線的延伸,從阿聯酋進入沙特,連接中東的約旦和以色列,最後進入歐洲。印媒稱其為現代的香料之路,歐盟主席稱,該項目落成後,將使歐盟與印度之間的貿易加快40%。
該報道稱,這條新的經濟走廊的提出始於去年7月拜登對沙特的訪問,今年1月以後,美國先後與印度、中東等國進行了會談,經過長達數月的幕後談判,才最終在G20峰會上提出。
但是目前這條線路還在規劃中,跨洲項目的建設需要龐大的資金,備忘錄中卻並沒有提及,只是表示在將來的兩個月內會有更全面的計劃制定出來。而根據印度的報道,美國將投資6000億美元,沙特願意投資200億美元,並且態度十分積極。
二、美國牽頭建設該走廊的目的
多家外媒都表示,美國的這一舉措是對標「一帶一路」,旨在與中國日漸增長的影響力相對抗,並將其作為「一帶一路」的基建替代選項。這並不是西方國家第一次對沖「一帶一路」。歐盟此前曾經提出「全球門戶計劃」,並為該計劃撥款3000億歐元,以助力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
按照現在公布的簡易路線,受益更多的是沿線國家。那麼美國為什麼這麼積極呢?更多的是政治考量。中東是各方勢力的爭奪場,也曾經是美國的「傳統合作夥伴」。但是現在沙特等國開始向中國靠攏。尤其是中國協助沙特和伊朗和解之後,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擴大,而美國的影響力則進一步下降。美國希望藉助這條經濟走廊,加強中東沿線國家的聯繫,以對抗中國投射的影響。
而且對美國而言,如果該走廊真的進入建設階段和使用,與歐洲、中東、印度的盟友關係能得到鞏固,美國在全球基建行業內的存在感無疑會得到增強,其在國際物流領域的強大影響力得以展示,也能藉此吸引實體迴流並為國內建築等行業提供機會。
三、該走廊是否具備現實基礎
按照外媒放出的消息,這個項目還停留在PPT展示階段。可行性有多高還不清楚。但是至少有三方面的難題需要解決。
第一是項目共識和地緣局勢方面。該項目涉及歐亞多個國家,部分國家難以代表整體的意識。而且中東國家矛盾十分尖銳。儘管美國一直在儘力斡旋以色列與中東各國的矛盾,但是收效甚微。而且在地緣方面,該走廊現在就面臨挑戰。G20峰會結束後,土耳其在11日表示了對該走廊的反對,作為亞歐之間傳統商路的必經之地,土耳其的地緣位置難道不再重要了嗎?還是說印歐走廊建設的主旨不是加強區域合作,而是搞小團體嗎?
第二是資金問題。這樣一個洲際合作的陸海聯運項目,所需資金極為龐大。而且基建一般是前期投入大,收回的周期長。印媒表示美國會出資,可是美國自己的債務增速遠超經濟增速。根據美國國會預算,今年年底美國債務將佔GDP的98%。在此基礎上,美國難道能夠全力支持走廊的建設嗎?經費來源沒有明確將難以推動項目的落地。
第三是低估了中國影響力。中國的影響力並不只體現在經濟體量上。拋開中國的經濟狀況。僅就基建而言,中國敢稱基建水平世界第二,誰能排第一呢?美國和歐盟已經出現了產業空心化,基建能力不能支撐大型建設。印度的基建能力也不足以承建如此規模的項目。而且想得到物美價廉的基建物資,除了中國還有誰能提供呢?刻意排除中國,必然導致成本的上升。更何況中國基本是沿線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項目建成後,難道能起到阻止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合作的作用嗎?由此可見,印歐經濟走廊的想法還是懸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