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消息很快就引起了俄羅斯國家電視台的「關注」,在之後的訪談中進行了「分析」。這時候一些「烏友」也不知道是聽不懂俄語,還是故意為之,將烏克蘭陣亡數據「編成」了俄羅斯陣亡數據。小鐵想說:好一個指鹿為馬、偷梁換柱,要不是現在網路發達,還真有可能矇混過關。一定程度上這已經算是在「造謠」了,雖然是對俄烏的分析評論,可能不會觸及法律底線,但是在道德上無法被接受。小鐵想問一句:編故事騙人真的那麼有成就感嗎?
在俄烏衝突期間有很多「謊言」出現,甚至有一些極其侮辱觀眾智商。就像這個假消息一樣,發出28.4萬張大家覺得很正常嗎?第一:當前是戰亂時期,每一天都在更新戰損,雖然俄羅斯國內相對穩定,但眾所周知俄羅斯地廣人稀,不可能每一個人都收到「訃告」,所以必然會有其他通知方式。而且烏克蘭記者在烏克蘭國內網站上「翻找」,結果找到了俄軍士兵陣亡訃告,這本身就很離譜好不好。從實際情況出發,假設俄軍陣亡28萬人,那麼傷殘人員應該在100萬左右,但是俄羅斯至今也沒有動員100萬人,那麼多出來的人是誰?
第二:反向推理,相對於俄軍而言,烏克蘭傷亡慘重有事實依據。例如在前段時間俄方通報一天時間內擊斃烏軍600多人,當前衝突持續531天,烏軍陣亡人數在32萬左右。俄軍不可能每一天都有如此「戰果」,所以烏軍陣亡人數對應下調30%,也足足有20多萬人不是嗎?烏軍傷亡慘重就是「真消息」,俄軍上萬慘重就是「假消息」,小鐵是不是在「忽悠人」呢?
首先這個數據是粗略的推算,必然會有一些出入,但是參考多方面的消息來看,烏軍確實損失要比俄羅斯更大。例如澤連斯基曾宣稱:反攻進展艱難,西方高級外交官也曾表示:反攻無法達到預期效果。這些都側面說明,烏軍面臨巨大的傷亡,無法完成後續反攻。理論上裝備由西方提供,那麼烏軍的「困難」就只能是減員嚴重,戰鬥力嚴重下降不是嗎?
(文/小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