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據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謝爾蓋·里亞布科夫表示:雖然俄羅斯被排除在外,但會談還是有一定意義的。在近期召開的吉達會議中,基輔一反常態並沒有提及「和平十條」,疑似有意放棄「和平十條」。隨著烏克蘭方面的態度開始轉變,俄烏和平有望。首先烏克蘭的和平十條中一些條件確實很「夢幻」,根本不可能被接受,適當放棄一些有利於促進和談。例如恢復烏克蘭領土完整和世界秩序,話說俄羅斯也沒這麼大能量,讓世界秩序恢復啊!
第二:衝突開始走向「大結局」這是意料之中,時至今日衝突已經持續530多天,在此期間烏克蘭可以說是「國破家亡」。烏東地區淪為俄控區,烏克蘭核心資產實際控制者變成了美國人,近千萬烏克蘭人前往歐洲避難不願意返回。這種情況下說一句「國破家亡」並不過分,甚至是比較樂觀的一種說法。反攻遲遲無法成功,西方期待不斷落空,烏克蘭未來的路該怎麼走?在當下尚有談判資格的時候,選擇放棄部分「條件」,同時和平談判解決問題是基輔最佳選擇。說得直白一些,等到西方撒手不管之後,俄羅斯會不會接受談判都是兩回事了。
第三:目前來看烏克蘭還不會「談判」,主要原因是西方還沒有徹底放棄,烏軍依舊在進行反攻,可能明天就會有「好消息」傳來。所以西方還會堅持一段時間,起碼要等到烏軍此次籌備的「反攻力量」全部消耗殆盡之後,才有可能重新討論是否繼續援助烏克蘭。其實道理很簡單,西方已經「下注」,現在放手必然會輸,堅持一下在「賭注」清空之前可能還有翻盤機會。
只不過西方的「堅持」對於烏克蘭人很殘忍,因為每一天都有烏克蘭人在死去。理論上不能將所有問題歸結於俄羅斯,戰爭或者「矛盾」都有因有果,如果沒有北約肆無忌憚的擴張,就不會有現在的俄烏衝突,這是因果關係。即便俄羅斯「侵略成性」,那麼槍口也是指向歐洲而不是烏克蘭。所以不管俄羅斯是好人還是壞人,烏克蘭的悲劇都是西方一手促成。
(文/小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