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央司令部近日宣布,已派遣3000多名士兵前往紅海地區,以應對當地的緊張局勢。這一行動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有人認為這是美國在中東地區展示實力和影響力的舉措,也有人擔心這會加劇地區的不穩定和衝突。
紅海地區的地緣政治重要性。紅海是連接亞洲和非洲的重要水域,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運通道之一。每年有超過1萬艘船隻通過蘇伊士運河和曼德海峽,運送石油、天然氣、糧食等戰略物資。紅海沿岸有多個國家,包括埃及、蘇丹、厄利垂亞、吉布地、葉門、沙烏地阿拉伯等,其中有些國家存在內部動蕩或與鄰國爭端。
葉門自2015年以來一直處於內戰狀態,胡塞武裝與沙特領導的多國聯軍交戰,造成數十萬人死亡和數百萬人流離失所。胡塞武裝還曾多次襲擊沙特境內的石油設施和機場。此外,衣索比亞與埃及和蘇丹之間也存在著長期的水資源爭端,因為衣索比亞正在建設非洲最大的水電站——大衣索比亞復興大壩(GERD),而這一工程可能影響到尼羅河下游國家的水利利益。
美國在紅海地區的利益和目標。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對於全球各個地區都有著自己的戰略考量。在紅海地區,美國主要有以下幾個利益和目標:一是保護自己和盟友的能源安全和經濟利益,防止恐怖分子或敵對勢力威脅到航運安全;二是維護自己在中東地區的領導地位和影響力,阻止其他大國如中國、俄羅斯等在該地區擴大影響;三是推動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支持解決各種衝突和危機,促進人道主義援助和民主進程;四是打擊該地區的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勢力,如基地組織、伊斯蘭國等。
美軍在紅海地區的行動將面臨的挑戰和機會。美軍在紅海地區的行動無疑是一場高風險高回報的賭博。美軍可能會遭遇到各種困難和危險,如地形複雜、氣候惡劣、武裝分子襲擊、地方政府不配合等。美軍還可能會引發當地民眾的反感和抵制,甚至激化地區的對立和敵意。
美軍在葉門的無人機打擊行動雖然打死了一些恐怖分子,但也造成了大量的平民傷亡,引發了當地人的憤怒和仇恨。美軍也有可能會收穫一些成果和機會,如提高自己的威懾力和信譽,增強與盟友和夥伴的合作,促進該地區的安全與發展,打擊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勢力等。例如,美軍在2011年成功擊斃了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給全世界傳遞了一個強有力的信號。
確保能源和貿易安全。紅海是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重要水道,也是中國石油進口的主要通道之一。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19年,中國從紅海沿岸國家進口了約1.2億噸原油,占其總進口量的23%。此外,紅海也是中國與歐洲、非洲和中東地區貿易的重要航線。2019年,中國與紅海沿岸國家的貿易額達到了約1100億美元,占其對外貿易總額的3.4%。因此,保護紅海航運的暢通和安全對於中國的能源供應和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紅海地區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關鍵節點。中國在該地區積極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產能合作、人文交流等領域的合作,以促進互聯互通和共同發展。
中國在吉布地建設了非洲最大的自由貿易區,為中非貿易提供了便利;中國在蘇丹建設了非洲最大的水電站——默羅水電站,為當地提供了可靠的電力;中國在埃及建設了蘇伊士經濟特區,為中東地區提供了一個投資貿易平台;中國在衣索比亞建設了非洲首條跨國電氣化鐵路——亞的斯亞貝巴至吉布地鐵路,為兩國人民帶來了便捷。
增強地區影響力和國際地位。紅海地區是非洲、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的交匯點,也是國際和地區事務的敏感區域。中國在該地區積极參与維護和平與安全、促進對話與合作、解決熱點問題等方面的工作,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和作用。
中國參與了聯合國在蘇丹、南蘇丹、索馬利亞等國家的維和行動,為穩定局勢、保護平民做出了貢獻;中國支持了衣索比亞與厄利垂亞之間的和平協議,為緩解地區緊張局勢發揮了建設性作用;中國發揮了中東問題四方機制(美國、俄羅斯、歐盟和聯合國)成員國的作用,為推動巴勒斯坦問題、伊朗核問題等熱點問題的政治解決提供了方案和倡議。
美國必須權衡利弊,尊重當地國家的主權和意願,避免單邊主義和干涉主義,尋求多邊合作和對話溝通,才能實現自己的利益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