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的日益崛起,近年來美國對中國在科技,貿易,文化等方面的壓制力度也越來越大。其中在科技方面,美國擔憂中國的崛起會對美國一直以來享有的科技霸權構成嚴重威脅,所以有了持續時間長,手段千奇百怪的「科技戰爭」。在這場「戰爭」中,美國有個最常用也極其無恥的手段就是所謂的專利權訴訟。這個手段使得很多中國企業遭受巨大損失。
像前一段時間,美國氮化鎵技術企業宜普公司就向中國英諾賽科(珠海)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控告其侵犯了四項氮化鎵技術專利。使得中國英諾賽科深陷專利訴訟糾紛,市場口碑下降不說還損失了一部分的市場收入。美國以此手段對付中國企業的案例數不勝數,像中國華為企業,中芯國際都曾經受到美國的專利控告。可以看出美方企圖通過專利訴訟將中國科技企業趕出美國市場。這不,近日美國又故技重施以此對付起了中國無人機製造商大疆公司。但這起訴訟就是美國一場有目的惡意壓迫。
中國大疆作為一家世界領先的無人機製造商,一直以來都以其技術先進、品質卓越的特點享譽全球。以大疆為代表的中國民用無人機基本是橫掃了全球市場,在美國大疆的市場佔有率則達到了驚人的76.1%,連美國消防隊都用上了。要知道在軍用無人機上,美國的全球鷹、捕食者都是赫赫有名的,但到了民用無人機領域,美國的市場卻被中國企業佔有。這一點讓拜登十分憤怒,所以其使出了美國的慣用手段專利權訴訟。
美國德士隆在美以兩項技術,一項是自動懸停,一項是車輛跟隨技術起訴中國大疆科技專利侵權。
而美國德事隆是一家美國著名多元化跨國軍火企業。其業務範圍涵蓋航天航空研發,汽車製造,部件生產等領域。其業務核心在於軍事裝備包含製造軍用直升機、傾斜旋翼機、裝甲車炮塔、渦輪螺槳發動機等項目。其旗下的貝爾直升機十分出名,甚至為美國軍事貢獻了能力和裝備極其強悍的武裝直升機和傾斜旋翼機,並且還在美國陸軍「未來長程突擊機」計劃中。可以說美國德事隆主要是在軍事工業領域。而中國大疆公司的主要業務在於研發民用無人機、航拍器材還有攝影等光學系統,其本質就是一家民用科技公司。
一家作為軍用直升機公司,一家作為民用無人機公司,在主營產品和面向人群方面,兩家幾乎沒有重疊。美國德士隆這次控告侵權完全是無稽之談,以專利獲取事件來控告就更為可笑了。因為美國德事隆公司訴訟的核心專利是2011年申請的,美國認為大疆抄襲了其技術。然而大疆早在2009年就已將相關技術應用於產品之上了。所以這次訴訟完全沒有成立的根據。
但是美國無恥的程度算是讓人開了眼了,這麼無理的訴訟最終竟然成立了。在今年4月最終審判結果出爐,大疆面臨高達2.79億美元,約合20億人民幣地罰款。然而面對大疆在法庭上的控訴,美國置若罔聞。因為其目的不止讓大疆經濟上出點血,其真正意圖在於以如此巨額的罰款來威脅大疆要求查看其的核心代碼。
作為一家科技公司大疆其核心技術是大疆無人機能夠自由飛行的關鍵,也是其科技競爭力的源泉。源代碼是其技術的核心,也是公司最為重要的保密信息之一。交出核心代碼就是相當於將這麼多年來苦心經營的企業拱手讓人,沒有一個企業會願意。
美國此舉不止想把大疆趕出全球無人機市場也是在間接挑釁中國的科技立場。
因為中國大疆畢竟是中國的企業,其企業發展和國際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中國的科技發展水平。面對大疆在美陷入科技訴訟糾紛的困境,中國近日緊急出手了。
據有關報道,在今年7月末8月初,我國商務部、海關總署等四部門正式聯合宣布決定從9月1日起對我國無人駕駛航空飛行器實施臨時出口管制。限制其在國內市場上的銷售和使用,目的在於防止技術被濫用和泄露,讓美方無法窺探中國企業的機密。這一措施不僅保護了像
大疆這樣的中國科技企業免受外部勢力的打壓,同時也保護了中國自主創新的技術和知識產權。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中國科技堅定維護自身權益的立場和對美國的制裁行為進行的還擊。
此次大疆面對的科技訴訟完全是無妄之災,說到底還是樹大招風。像大疆這樣的中國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難免會引人妒忌,面對無端和無理的猜忌和針對,中國企業一定要管理好自身產業,堅定維護企業機密,面對壓迫勇於反抗不在惡勢力下屈服。因為這不止是在維護自己利益還是在維護中國的國家知識產權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