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位於遙遠西非的尼日最近發生了一件大事,尼日原總統巴祖姆被迫去職,總統衛隊指揮官奧馬爾·齊亞尼則自封為該國的「新領導人」。可以說,尼日這個國家已經一夜之間「變了天」。
那麼遙遠的尼日「變天」對我們中國有什麼影響嗎?別說,還真有,而且影響還不小。根據和商務部此前公開的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成為尼日第一大投資國,為尼日創造了可觀的稅收收入和大量的就業崗位。在2011年,中方還以提供低息貸款的方式,幫助尼日開發位於Arlit 200公里的Azelik礦山。中國企業還幫助尼日建立起石油勘探、冶煉等工業體系,加強了與尼日在石油工業方面的合作。此外,尼日最大的水電站——凱大吉水電站項目也是由中企承建。
不過,尼日與華合作前景最廣闊的,當屬鈾礦開發與利用。尼日是世界第五大產鈾國,2020年的鈾礦產量就已經達到了2991噸之多。而相對來說,我國則一直以來都是鈾礦進口國,根據2021年的數據顯示,當年我國的鈾礦需求高達9500餘噸,但是其中大部分都需要進行進口,自給率還不到19%,而尼日正是我國重要的鈾礦來源地之一。
那麼, 很多人就要發問了,難道這個奧馬爾·齊亞尼粉墨登場之後,不會與華繼續進行鈾礦合作了嗎?筆者認為,這種可能性的確是存在的,因此筆者才認為,此次尼日這個事兒,的確對華有不小的影響。
根據相關方面的種種跡象諷刺,此次尼日政變,很有可能是在俄羅斯的推動下進行的,因此有人認為,此次政變,是非洲「俄進法退」的一次重大體現。此次政變的過程之中,有不少尼日人公開亮出了俄羅斯國旗,另外,俄羅斯在非洲的兩大「鐵杆」,並且與瓦格納關係密切,而且月尼日相鄰的布吉納法索和馬里也已經公開表示,「對尼日的軍事干預將等同於對兩國宣戰」。為此,很多人認為,這是俄羅斯正在借著布吉納法索和馬里為跳板(當然,還有這兩國駐著的瓦格納武裝),欲將尼日「收入囊中」。
而且,一旦尼日真的倒向俄羅斯,對俄羅斯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要知道,全球前幾的鈾礦出口國分別是哈薩克、烏茲別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尼日。中亞地區自不必說,本身就是俄羅斯的後院,排除兩個親美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如今俄羅斯如果真的在尼日取得了較大影響力的話,那麼中方的鈾礦進口,幾乎在很大程度上就將「看俄羅斯」的臉色行事。
如今的俄羅斯在全球範圍內都陷入了一定程度的「孤立」。因此,其也急於獲得東方大國的「承諾」,比如此前普京曾經多次單方面宣布訪華,但是這一消息始終沒有得到中方的正面回應。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也許不免真的會有些「著急」了。於是,其可能選擇在西非「出手」,以此顯示自己的「存在感」。
不管怎麼說,此次尼日政變之後,可以說又給中俄關係「上了一道保險」,可見,為了避免中美之間越走越近,俄羅斯方面還是想法頗多的。可見,在俄羅斯看來,中俄之間已經達成的一系列經貿合作還嫌不夠,俄羅斯還需要在各個層面繼續與華靠攏,最終達到俄羅斯所期望的中俄」站在同一戰壕」的目的 。
不過,俄羅斯的想法雖然站在其自己的角度上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未免有些過於強勢了。但是,好在,如今尼日的鈾礦雖然也很重要,但是也「沒有那麼重要」了。在尼日此次政變之前,我方就公布了我國在鈾礦找礦方面所取得重大進展,如今我國的鈾礦儲量已經超過了280萬噸,佔全球總儲量(540餘萬噸)的一半以上!
可見,經過我方勘探人員的刻苦努力,我方在鈾礦找礦方面已經取得了重大的進展,這不僅意味著我國在礦業方面即將有一個大的發展,也意味著我國在核電、核技術的發展方面也有了穩定的資源供應,實在是可喜可賀。一夜之間,中國不僅摘掉了「貧鈾國」的帽子,還成為了全球鈾礦儲量排名前幾位的國家,這也許是全世界都沒有想到的。
下一步,我國的鈾礦在經過充分開發後,很有可能還會進行出口,使得我國從一個鈾礦進口國,變為出口國,攻守之勢,已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