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報道,俄羅斯-非洲峰會正式召開,17個非洲國家領導人受邀出席,俄羅斯總統普京當面指出,西方國家打算將少數人制定的所謂「基於規則的秩序」強加於其他國家,並直言西方國家所謂的「維護秩序」實際上是在推行「新殖民主義」以確保自身霸權地位。
普京進一步指出,非洲國家主張改變西方國家制定的規則和秩序,俄羅斯完全贊同,並支持非洲國家反對新殖民主義、捍衛真正的國際秩序而鬥爭。
在收到俄羅斯的承諾之後,利比亞總統委員會主席門菲當即提出,希望俄羅斯幫助利比亞將駐紮在本國境內的外國軍隊驅逐出境。
利比亞總統委員會主席門菲請求俄羅斯協助驅逐外國軍隊
此前,俄羅斯就曾多次呼籲利比亞有關方和參與軍事行動的有關國家立即停火,並採取一切措施避免殃及平民,普京也強調稱,要避免使利比亞成為第三國之間的戰場,敦促各方勢力進行協商談判。
眾所周知,利比亞之所以陷入分裂和內戰的境地,就是因為西方國家打著所謂「基於規則和秩序」的旗號,武裝干涉敘利亞內政所導致的。
自從聯合國授權多國部隊對利比亞發動軍事打擊以後,卡扎菲政府雖然被推翻了,但和平並未降臨此處,利比亞也不再是一個完整、統一的國家了,反對派勾結外部勢力不僅沒能帶來和平,反而造成了無盡的災難。
美軍在利比亞
目前,利比亞境內存在著兩個政府,一個是聯合國承認的、由德貝巴領導的、核心位於的黎波里的民族團結政府,另一個是由利比亞議會授權、「國民軍」支持的、哈馬德領導的、核心位於蘇爾特的東部政府。
本來雙方通過協商談判選出了一個過渡政府總理以及總統委員會,但由於大選遲遲未能舉行,過渡政府並不具備實際職能,兩個政府互相指責,矛盾越發尖銳,頻繁爆發衝突,利比亞依然處於實質性的分裂之中。
再加上疫情、經濟衰退、烏克蘭危機等等因素多重打擊,利比亞社會經濟情況更加不容樂觀,即使兩個政府沒有爆發全面的長期的戰爭,這種對峙狀態也會帶來深刻的人道主義災難。
利比亞局勢
究其根本,就是因為西方國家不負責任地推翻卡扎菲政府後,利比亞國內陷入軍閥割據局面,各方勢力介入其中,全國一半人口受到戰亂波及,造成的混亂延宕至今,連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都承認,「出兵利比亞是其任內最大之錯誤」。
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俄烏衝突以及印太戰略大大地吸引了美國的注意力,迫使美國進一步從中東戰略收縮,再加上此前那些介入利比亞問題的西方國家正被通貨膨脹、能源危機、俄烏戰爭搞的焦頭爛額,也就沒什麼精力干涉利比亞問題了。
當然了,外部壓力雖然減少了,但並沒有消失,且利比亞內部仍缺乏解決問題的驅動力。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
實際上,隨著俄羅斯在利比亞的影響力有所加強,美國還是希望加強自身存在的,中情局局長伯恩斯就曾訪問過利比亞,並同時與東部政府和西部政府進行了會面,意在抗衡俄羅斯對利比亞施加的影響力。
說起來,這事兒跟烏克蘭危機也有關,因為西方輿論大肆炒作稱「在東歐讓烏軍聞風喪膽的瓦格納集團在利比亞也保持著軍事存在」,這也給了美國介入利比亞問題的借口。
不管這個消息是否屬實,但利比亞境內確實混雜著多方軍事勢力,這加劇了地區動蕩不安,這次利比亞向俄羅斯尋求幫助,就是想借俄羅斯與歐美之間的矛盾徹底將西方勢力趕出利比亞,為東西兩個政府談判排除干擾,創造條件。
北約軍隊
相比起連年發動代理人戰爭的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利比亞選擇尋求俄羅斯的協助,要知道,俄羅斯就是當年為數不多的幾個明確反對聯合國授權軍事打擊卡扎菲政權的國家。
非洲國家很清楚,聯合國從來就沒能制止過美國發動戰爭,顯然,美國及其盟友所謂的「給予規則的秩序」並不能帶來真正的民主和自由,不過是其實現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工具罷了。
美國的規則就是霸道規則,美國的秩序就是霸權秩序,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實際上就是另一種強權政治,然而隨著發展中國家群體崛起,美國霸權持續衰退。
美式霸權
所謂「基於規則的秩序」已經不得人心,只會阻礙國際格局演變和多極化潮流,可笑的是美國至今不願承認這一事實,試圖阻止第三世界國家崛起,然而,逆時代發展大勢而為的結果,註定是不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