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東莞作為全省第四個萬億城市責無旁貸,吹響高質量發展號角,以「快乾、實幹、苦幹」不折不扣執行省委決策部署,努力為全省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貢獻。南方都市報東莞新聞部,推出《搶佔質高點 東莞挑大樑》專題報道,對話各鎮街、各局辦還有基層各企事業單位等「一把手」,調研東莞高質量發展的優秀案例,深入解讀東莞高質量發展戰略部署,在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做出示範、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在此基礎上,我們特別推出《搶佔質高點之院長來了》系列報道,對話東莞醫院的書記、院長等一把手,全面展現東莞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成效及面臨的機遇跟挑戰。
今年3月,東莞市松山湖中心醫院(以下簡稱「醫院」)舉行了120周年院慶活動,全新的心血管大樓正式啟用,醫院專科發展、高新設備、高層次人才鋪開新畫卷。作為一家三甲醫院、百年老院、區域中心醫院的領航人,如何帶領「老院」發新芽、開創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格局?該院黨委書記王厚強認為,區域中心醫院高質量發展,臨床是群眾的需求點,科研是醫院的拔高點,醫院的高質量發展要「雙輪驅動」,「真抓實幹提升診療服務水平,潛心磨鍊提升科教研能力」。
今年,醫院提出「以評促建」帶動發展,啟動第二次三甲複評、持續提升國考成績,同時簡明扼要列出「654321」目標(即搭建六個醫學中心、提升五個專病救治中心、守牢四個高地、開拓三個基地、推進兩個目標、深化一個共建),助推開創醫院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建六個醫學中心,助全院醫療技術飛躍式發展
一直以來,心臟手術是地級市醫院的「技術分水嶺」,同樣也是東莞醫療領域的「短板」。今年6月,隨著市松山湖中心醫院一天內成功實施三台不同類型的高難度複雜心臟手術,東莞醫療領域的「短板」正在搶補回來。

東莞市松山湖中心醫院實施東莞市首台全胸腔鏡下心臟手術,該微創技術填補了本地醫療空白。
6月3日,該院開展了東莞市第一台雜交心臟手術、東莞第一台全腔鏡下微創心臟手術,更在東莞首次實現同時進行3台心臟手術、一天內完成3台高難度複雜心臟手術,創下四個東莞「第一」。近年來,醫院以打造優勢專科群為抓手,其中包括持續建設心血管診療中心,創建心血管外科,開展心臟體外循環手術填補區域技術空白。今年3月,心血管病診療中心大樓正式啟用,東莞最大規模CCU、東莞首個雜交手術室、東莞首個心臟康復專科、配備直升機停機坪……專科發展更上一層樓!

東莞市松山湖中心醫院心血管病診療中心大樓建有標準停機坪。
心血管診療中心只是該院醫療技術水平提質的一個縮影,不久前,醫院提出「654321」的目標,首要目標就是在「十四五」期間建成心血管醫學中心、神經醫學中心、腫瘤醫學中心、全生命周期的醫學中心、消化醫學中心等六大醫學中心。
「我們希望高水平醫學中心的建立,可以填補地區醫療資源的空白」,王厚強表示,六大中心將醫院優勢專科重新整合、打破傳統,提供「以患者為中心」的診療最優解,「這些高水平醫學中心的建成,將讓老百姓看好病,更放心、更舒心,醫院的整體診療能力也將有質的飛躍」。
王厚強認為,臨床型醫院的根本是診療服務的提升,重點體現在提高病患治癒率、減少併發症、提升患者就醫體驗。120周年院慶前夕,院黨委提出「百年品質、暖心守護」這一服務宗旨,重新凝聚「用心守護百姓健康」共識,寄望全體員工不斷提升服務質量與溫度。早在2021年「十四五」開局之年,醫院就提出「打造東莞市高水平醫院,提供高質量診療服務」兩高目標和一系列醫療品質提升計劃。
醫院一方面積極開拓高難度醫療技術,增補東莞醫療領域空白及技術短板,另一方面則在積極提升常見病、多發病診療質量。
王厚強表示,為提升患者就醫體驗,醫院在全國率先提出「語言處方」理念,今年更是推出門診「一站式服務」「全院一張床服務」。通過定期開展病友聯誼會,為患者提供多方面的溫暖關懷。今年還計劃全面鋪開醫院重點項目「智慧醫院」建設。
與此同時,市松山湖中心醫院還希望以評提質。2022年9月27日,該院正式啟動三級甲等醫院複評工作,持續提升國考績效成績。目前醫院管理架構已經完備,各項工作有序完成。「我們希望真正實現三甲日常化,日常三甲化」,王厚強如是說。據悉,2022年,該院成為全市唯一國考分數連續4年穩步提升的醫院。
擬與廣東醫科大學達成院校共建
值得一提的是,「654321」目標中的「1」是深化與一所高校的共建。王厚強告訴南都記者,基於雙方優勢互補,醫院正與廣東醫科大學積極展開雙向溝通,「通過合作,希望能夠進一步提高我們的科教研水平,創建更多國家級、省級的技術先進專科」。
在王厚強看來,科研是醫院拔高點,「對醫生來說,能做好手術僅僅是『醫匠』,會做手術又會做科研,才有望稱為『醫學大師』」。因此,在不斷推進臨床診療水平的同時,醫院從未停下科教研攀登的腳步。

今年3月,東莞市松山湖中心醫院「九大學科建設項目」揭牌亮相。
細數該院科研成果可謂頗豐,近年獲得科研立項124項,其中獲得國自然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省級科研項目共31項;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東莞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2項;4項原創性研究通過科研成果鑒定,其中1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3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發表學術論文共739篇,其中SCI論文78篇,核心期刊205篇;獲得發明專利授權9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60項。
尤其是近兩年,醫院在科研領域取得的突破尤其多,2021年,一年獲發明專利授權5項,獲實用新型專利授權28項,同比增長100%,同年獲得的一項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是市醫療衛生系統唯一獲獎項目,2021年全院發表SCI論文共18篇,單篇SCI論文影響因子(IF)最高為11.176,IF創歷史新高。在科研平台方面,2022年,醫院被認定為第二批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培訓基地,中心實驗室和醫學遺傳實驗室成功獲批東莞市重點實驗室,實現了醫院重點實驗室「零的突破」。
科研來自臨床,並反哺臨床。王厚強表示,醫院將努力推動校地共建,通過廣東省博士工作站、研究生培養基地、中心實驗室、心研所、國家臨床藥物培訓基地、學術型研究生等全面提升科研能力,通過成果轉化,回歸提升臨床能力。
醫療技術水平是衡量醫院綜合實力重要指標,科研是醫院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臨床、科研雙管齊下,雙輪驅動,東莞市松山湖中心醫院的未來無限可期……
訪談實錄
小標題
今年重點打造成高規格心血管醫學中心
南都:請簡要概括總結一下市松山湖中心醫院發展現狀及今年重點工作。
王厚強:醫院原名「惠育醫院」,建成於1903年,位於東莞、惠州、增城三地交界處,編製床位1400張,建築面積約13.9萬平方米,年門診服務量150萬餘人次,年住院服務量5萬餘人次。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於一體的市屬綜合性三級甲等公立醫院,也是區域醫療中心。
今年重點工作,一方面打造省內先進、市內領先的高質量和高規格心血管醫學中心;另一方面以「百年品質,暖心守護」為宗旨,進一步推進人文醫院建設,提高患者就醫體驗。
南都:我們留意到今年醫院提出「打造東莞市高水平醫院,提供高質量診療服務」兩高目標,這兩大目標提出的背景是怎麼樣的?請問這裡面的高水平醫院、高質量治療服務的具體內涵是怎麼樣的?醫院將如何實現這個目標?
王厚強:打造東莞市高水平醫院,是我們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要保證高質量發展,則需要在科教研、診療技術、服務和人才引進方面有更高水平。高水平醫院指向我們診療能力的廣度、深度、厚度,高質量診療服務,則指「會看病,看好病,把病看好」,會看病:診療明確、指引清晰,看好病:提高治癒率、減少併發症,把病看好:服務好,患者滿意。我們今年提出了年度目標「654321」,大家凝心聚力,一步一個腳印朝著目標進發。
小標題
預計明年上半年通過三甲複評
南都:高質量發展大背景下,您認為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是什麼?如何理解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王厚強:作為區域中心醫院的高質量發展,我覺得臨床是群眾的需求點,科研是醫院的拔高點。要高質量發展首先要做好診療服務,提升診療服務能力,重點圍繞質量、服務、安全三核心內容來提升,讓病人住得舒心、家屬放心、我們安心,把醫院服務宗旨「百年品質,暖心守護」落實醫院的方方面面。
在做好臨床服務的同時提升科教研能力。此外公立醫院的高質量發展側重點體現在公益性,在於我們服務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在於「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南都:作為區域中心醫院,您覺得可以怎麼樣為建設更高水平健康東莞添磚加瓦?將如何為轄區內百萬人口健康保駕護航?
王厚強:一方面,我們積極探索管理內涵,我們率先在東莞開展第二次「三甲複評」,這是國家標準對醫院能力認同的體現,我們還希望讓國考排名更上一層樓。另一方面,我們積極提升學科實力。目前我們提出了六大醫學中心,我們希望都能夠逐步創建為省級重點專科。我們計劃每年創建一個,穩紮穩打,今年是心血管內科,明年則是神經醫學中心。
南都:您提及醫院在東莞率先開展第二次「三甲複評」,目前工作進展如何?取得成效怎麼樣?計劃是什麼時候完成三甲複審?
王厚強:醫院在2022年9月27日正式啟動三級甲等醫院複評工作,三甲複評目前我們管理架構已經完備,許多前期工作順利完成,例如建章立制、開展多方面的培訓、科學運用管理工具。希望能夠在明年的上半年,能夠在東莞市內較早完成這項工作。我們希望醫院能真正實現三甲日常化,日常三甲化。
采寫:南都記者 黃芳芳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