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日前到訪菲律賓,與菲律賓副外長拉扎羅就南海問題跟雙邊合作這兩個領域,進行溝通。眼下南海局勢十分微妙,中菲這次對話,有3個信號,值得我們重點關注。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
第一個信號,這是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上台以來,同時也是疫情之後,中菲兩國外交部首次舉行面對面的磋商。這說明在小馬科斯訪華後,中菲都在嘗試建立一個更加穩定、更有效率的外交溝通渠道。從這次聊的話題也能看出來,雙邊合作要談,南海問題也要談,兩個方向齊頭並進,但也要爭取相互獨立,互不干涉。這也是中方一貫的主張,那就是南海問題不應影響到中菲雙邊關係大局。
第二個信號,是早在2月中旬,孫衛東就與拉扎羅通過電話,就南海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這表明中菲兩國很早就開始為會面做準備了。而且時間點也很耐人尋味,那段時間,仁愛礁風波正在持續發酵,小馬科斯此時選擇性地遺忘了他曾向中方提議過的「南海熱線」,反而扮演起一個推波助瀾的角色,專程召見我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表達所謂的「關切」。
【黃溪連大使與菲律賓總參謀長交換意見】
黃溪連大使在闡明我方立場後,又前往菲律賓軍方基地,與菲總參謀長深入交換意見。在那之後,孫衛東也跟拉扎羅通話。這也反映出,仁愛礁風波一事,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複雜不少。中菲在各個層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交鋒。至於這次雙方主持的雙邊磋商會議,菲律賓會不會通過翻舊賬的方式,干擾會議進程,值得重點關注。很多細節,可以在後續發表的通報里去找。
第三個信號,是在孫衛東到訪前,美軍一艘兩棲攻擊艦停靠在馬尼拉,同時第五代戰鬥機F-22首次進駐菲律賓克拉克空軍基地。這背後恐怕不是什麼巧合,很可能是菲律賓刻意為之,就是想彰顯自己與美國的防務合作關係,做給中國看的意圖很明顯,但是想以此來干擾中方的戰略判斷,未免有點過於想當然了。這一舉動也體現出,菲律賓在中美之間的投機心態,不是一般的強烈。
【磋商開始前,美軍艦停靠馬尼拉港口】
與中國的經貿合作,菲律賓捨不得;與美國的防務關係,菲律賓放不下。前者是因為有過去幾年中菲關係的黃金髮展期打底,也是中國-東盟合作的大勢所趨,菲律賓作為東盟成員國,自然也能通過這個框架,獲取實打實的經濟利益,而且很難找到另外的選擇。
但與美國的防務合作,性質又不一樣了。美國的軍事力量,對菲律賓而言其實並不是剛需。杜特爾特執政時,美菲防務合作進入低谷期,但菲律賓的外部環境卻相對安穩,這已經說明了很多。
只是由於美菲的歷史糾葛,菲律賓過不了心理的這道坎。畢竟菲律賓在成為獨立國家前,曾是美國的殖民地,無論是政治體制還是社會結構,都受到很深的影響。另外,獨立之後,菲律賓軍方跟美軍的聯繫,依然十分密切,很多軍官都有在美國軍校進修的經歷,甚至成了一個隱性的晉陞標準。小馬科斯上台以後力推重振美菲關係,不排除是在刻意討好軍方,在南海方向統一立場。
【菲律賓軍隊的親美屬性很重】
這裡要補充的是,小馬科斯近段時間還聲稱,菲律賓的外部環境正變得複雜且不可預測。但這其實是菲律賓自己的問題。縱觀東南亞地區,菲律賓基本沒有特別尖銳的外部矛盾,更不像馬來西亞跟新加坡那樣,有複雜的歷史恩怨。最大的變數,其實就在南海方向,但明明通過多邊對話機制就能逐步解決的問題,菲律賓非要通過與美國合作,把局面複雜化,這就勢必會導致外部環境的惡化。
而且我們也要考慮到,近些年來,美國力推與中國搞「陣營化對抗」,戰略競爭態勢愈演愈烈。菲律賓作為與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卻不遺餘力地向美軍開放軍事基地,潛台詞無非就把中國當成「假想敵」,同時也是打著防務合作的旗號,主動謀取在南海的地緣政治利益。此外,美菲軍事關係進一步升級後,分散在菲律賓四周的軍事基地,看似向內拱衛馬尼拉,實際上卻是美軍向外輻射、同時插手台海南海的戰略跳板。
【美軍F22戰機首次進駐菲律賓空軍基地】
中方對此看得非常清楚,只有菲律賓是當局者迷,自以為能在中美大國之間待價而沽。放在過去,中美分歧還不明顯的時候,倒也能做到左右逢源。但國際地緣形勢的變化,已經讓這種投機策略顯得不合時宜,甚至還有負面影響。
因此,我們也要做好兩手準備,一方面通過中菲經貿關係、中國-東盟磋商機制雙管齊下的方式,與菲律賓保持一個較高水平的外交溝通;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在南海方向的戰備工作,隨時預防局勢升級,為意外突發情況,做好最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