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爆發已滿一周年,在此特殊時刻,西方果然加大了打擊俄羅斯的力度,歐盟更是推出了第十套對俄制裁方案。
不過,俄羅斯對歐盟的制裁幾乎快麻木,俄羅斯身上可供製裁的地方已經不多了,與此同時,歐盟自己也將因此遭受制裁的反噬。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5日報道,歐盟委員會承認,由於第十套制裁方案的實施,歐盟對俄出口有近一半受到歐洲制裁。
真正值得俄方警惕的,是美歐近期一系列「挖牆角」的動作。西方一直堅持孤立俄羅斯,以俄烏衝突為由呼籲其他國家加入制裁俄羅斯的行列,或者疏遠俄羅斯。然而,西方這一手段沒能取得理想效果,中亞國家不敢站到俄羅斯的對立面,印度等大國反而加強了與俄羅斯的合作。
但是,西方的另一種手段,這次只怕確實戳准了俄羅斯的痛點。
據路透社報道,2月25日,德國總理朔爾茨親自訪印,與印度總理莫迪舉行會談。朔爾茨聲稱,自己將和莫迪共同促成印度與歐盟的自貿協定。然而,德國不忘針對俄羅斯。
據悉,朔爾茨還打算推動簽署一項價值52億美元的協議,同印度聯手建造6艘常規潛艇。德國的意圖相當明顯,那就是儘可能切斷印度與俄羅斯的聯繫,促成印度擺脫對俄羅斯的軍事依賴。
西方無法控制印度,印度的外交政策主要考慮自身的利益,而非迎合美國的意志。西方離間印度與俄羅斯每每告敗,關鍵在於印度長期購買俄制裝備,印度的軍備體系中,俄制裝備分量極大,致使印度無法與俄羅斯脫鉤。
與此同時,莫迪希望印度軍工實現獨立自主,而在印度基礎欠缺的情況下,印度不得不接受外來援助,俄羅斯就是印度求助的絕佳對象。西方對印度頗為防備,俄羅斯又主動與印度進行軍備的聯合研發製造。
俄烏開戰之後,西方加強了對俄羅斯科技封鎖,重點打擊俄軍工,俄羅斯只好加強與印度的軍事合作,並嘗試通過與印度合作規避西方制裁。德國選擇挖俄羅斯「牆角」,既是抱著推動德國軍工發展的目的,同時也有「走俄羅斯的路讓俄羅斯無路可走」的意圖。
德國取得成功之後,西方將進一步提升與印度的軍事合作水平,逐步瓦解俄制裝備在印度軍備體系中的地位。一旦西方如願以償,俄羅斯軍工將受重創。
在西方的經濟制裁下,俄羅斯的幾大經濟支柱就遭受了不小的打擊,在西方的科技封鎖下,俄軍工的水平也開始遭到質疑。假使西方再「搶走」佔據印度這一俄方眼裡的最大軍火買家,很可能在國際軍火市場形成連鎖反應,俄軍工的處境將異常艱難。
路透社認為,德國這一嘗試估計不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西方本來就打定了長期對付俄羅斯的主意,哪怕是俄烏衝突結束,西方也不打算放過俄羅斯。
此外,美國也發布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新出行計劃。據悉,布林肯將在2月28日至3月3日訪問哈薩克、烏茲別克和印度三國。美國意欲何為,無非也是離間俄羅斯與其舊友的關係,實現孤立、圍堵俄羅斯的目標。
當下,哈薩克、烏茲別克也已經流露出「親美遠俄」傾向,印度則是自身利益至上。美國領導著整個西方世界,只要願意給出更吸引人的利益,俄羅斯面臨的地緣環境、國際環境將更加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