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耳其發生強烈地震10天後,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來了。
當地時間2月16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和外長恰武什奧盧在首都安卡拉,分別與到訪的斯托爾滕貝格舉行會談。斯托爾滕貝格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讓土耳其在瑞典、芬蘭兩國申請加入北約的問題上「開綠燈」。
「最佳時機」
「在你們需要的時候,北約與土耳其站在一起」。
在與土耳其外交部長恰武什奧盧舉行會談後的記者會上,斯托爾滕貝格表示,「現在我認為,是時候批准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了」。
2月6日,土耳其發生兩次7.8級地震,已致土耳其、敘利亞兩國超過4.4萬人遇難。地震發生之後,國際社會紛紛向土耳其提供緊急援助,美國、歐洲多國也派出了搜救隊和醫療隊。據歐盟委員會2月8日發布的公告,20個歐盟成員國及阿爾巴尼亞、黑山和塞爾維亞,向土耳其派出了31支救援隊和5支醫療隊,共計1500多人,另有100隻搜救犬。
在此背景下,斯托爾滕貝格的到訪顯得「目的不純」。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表示,斯托爾滕貝格其實是以地震援助為條件,公開向土耳其施壓。
「從北約的角度來看,現在似乎是一個最佳時機」,崔洪建說。一方面,土耳其剛剛遭遇地震重創,經濟社會狀況較為脆弱。另一方面,埃爾多安政府在救援以及後果處理上的作為,也會直接影響今年5月土耳其總統和議會選舉。「因此,在北約看來,現在對於一向較為強勢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來說,是一個『政治脆弱期』」。
與此同時,對於土耳其而言,目前也急需來自國際社會,包括北約方面的支持和援助。「所以,北約實際上是把瑞典、芬蘭兩國入約的問題作為一個條件,公開地與土耳其方面進行交易,要求其儘快給予兩國入約的便利」。
北約急切
當地時間2月16日,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在記者會上重申,反對瑞典加入北約的立場。
「瑞典尚未根據三方協議採取實質性措施,特別是在庫爾德工人黨的問題上。土方對芬蘭加入北約不持反對意見,但瑞典必須照顧土耳其的關切」。
去年5月,瑞典和芬蘭申請加入北約,但遭到土耳其反對。經過多輪談判,土耳其、瑞典、芬蘭簽署備忘錄,確認土耳其同意支持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瑞典和芬蘭不支持庫爾德工人黨、敘利亞庫爾德武裝「人民保護部隊」以及「居倫運動」,並同意解除向土耳其出口國防設備的限制。
不過,去年底今年初,土耳其方面多次表示,瑞典沒有遵守土瑞芬三方備忘錄,埃爾多安宣布將無限期推遲瑞典、芬蘭入約進程對話。今年1月21日,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大規模反土耳其抗議活動,抗議人員在土耳其駐斯德哥爾摩大使館前焚燒了《古蘭經》,並於1月27日在丹麥哥本哈根的一座清真寺和土耳其駐哥本哈根大使館前,再次焚燒《古蘭經》,此舉徹底激怒了土耳其政府。
崔洪建表示,由於土耳其在瑞典、芬蘭兩國加入北約的問題上,採取不同的立場和態度,這讓北約以及當事的瑞典、芬蘭,都越來越表現出急切的心態。「因為兩國加入北約的壓力主要來自國內民意,而隨著俄烏衝突的變化和前景的不可預測性,北約擔憂瑞典、芬蘭國內的民意可能會出現變化,從而使北約的『如意算盤』落得一場空」。
在此背景下,北約急切希望能一鼓作氣地說服土耳其,推動瑞典、芬蘭加入北約的進程,來實現北約在北部方向對俄羅斯進一步擴大威懾的戰略目的。「可以預見,接下來,無論是北約還是美國,都會不同程度地加大對土耳其的施壓力度,尤其是利用目前土耳其的救災處境,藉助其有求於北約和國際社會的『契機』,進一步展開激烈的博弈」。
芬蘭「單飛」?
既然瑞典、芬蘭的入約問題,目前主要卡在土瑞關係上,那麼,是否有可能排除瑞典來推動進程?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當地時間2月16日提出了一項方案,那就是讓瑞典、芬蘭拆分開來入約。在與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會面後,斯托爾滕貝格放話,「重點不是它們是否被一起批准,重點是要儘快批准」。
隨後,恰武什奧盧表示,「我們可以將芬蘭加入北約的進程與瑞典分開進行評估」,並表示安卡拉已經與一些北約成員國討論了單獨審議芬蘭加入北約申請的可能性。
在崔洪建看來,瑞典、芬蘭之所以一開始想要「綁定」加入北約,一方面是想在俄羅斯面前展現所謂「團結」的姿態;另一方面,瑞典、芬蘭兩個鄰國相互協調、相互合作,也期望能夠得到北約成員國更大的支持。
而從北約的角度來看,今年7月在維爾紐斯召開的北約峰會,是一個理想的時間節點。如果兩國能在峰會前基本完成入約議程,屆時,北約可以在峰會上舉行一個「像樣的入約儀式」,將「戲碼」做足。然而由於土耳其的阻攔,瑞典、芬蘭想要在7月前「共進退」實現入約,基本難以實現。因此,讓芬蘭先行「單飛」成為了眼下現實的選擇。
「一旦芬蘭率先加入北約,短期內會在北約的北向,也就是芬蘭和俄羅斯的交界地帶,引起一些新的變化」,崔洪建說。
俄芬邊界從科拉半島一直蔓延到俄羅斯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總長度達1300多公里,是俄羅斯在歐洲最長的邊界。芬蘭如果加入北約,將對俄羅斯的安全造成重大影響,俄羅斯整個西北地區包括聖彼得堡、摩爾曼斯克等重要城市,都將暴露在了北約的威懾之下。雙方也勢必在波羅的海地區,出現新一輪地緣政治緊張的局面。
「在此情形下,今後一段時期,北約和俄羅斯在軍事和安全領域的對抗恐怕將進一步升級,戰線會越拉越長。而歐洲整個安全架構的建立、歐洲想要重回相對和平的狀態,也會變得更加困難」。
(看看新聞knews記者 楊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