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恩霆
12月2日,歐盟27個成員國在經過多日激烈磋商之後達成一致,決定對俄羅斯石油實施限價——每桶60美元,以此削減俄羅斯石油出口收入。當天,七國集團(G7)和澳大利亞也決定對俄石油限價,標準與歐盟相同。與此同時 ,美國能源巨頭雪佛龍公司與委內瑞拉石油部、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簽署協議,提升雙方合資企業在委石油產量並擴大相關業務。

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資料片)
西方對俄石油限價與雪佛龍重返委內瑞拉,時間上的巧合是偶然,但究其背後原因卻是必然。
過去20多年來,委內瑞拉一直是拉美地區反美力量的代表之一,已故委前總統查韋斯是拉美左翼浪潮的標誌性人物之一,其「接班人」馬杜羅也扛起了這面大旗,委內瑞拉與美國的關係素來不睦。
特別是2018年委內瑞拉總統選舉、馬杜羅成功連任之後,委美關係進一步惡化。2019年1月馬杜羅開啟新任期後,委反對派人士、時任議會主席瓜伊多自封「臨時總統」,試圖與馬杜羅政府分庭抗禮,並得到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的支持,當月美委斷交。
但馬杜羅政府短時間內掌控住了國內局勢,而委反對派聲勢則日漸式微。同時,為了打擊馬杜羅政府,美國對委內瑞拉採取了外交孤立、軍事威脅、經濟制裁、石油出口封鎖等多重手段,作為委內瑞拉支柱的石油產業備受打擊。這個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重要成員、全球已探明原油儲量最大的國家,其原油日產量從頂峰時的約300萬桶,降至目前的約70萬桶,且石油開採和煉化設施因缺少資金維護升級而陳舊不堪。
美國禁止其他國家個人或實體進口委內瑞拉的石油,禁止包括雪佛龍在內的美國石油公司在委內瑞拉運營。同時,委內瑞拉超過200億美元資金遭到凍結。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 (資料片)
2020年底,委內瑞拉舉行議會選舉,馬杜羅領導的政黨奪回議會控制權,極大削弱了委反對派尤其是瓜伊多的力量。隨後,歐盟在去年初宣布不再承認瓜伊多為委「臨時總統」。後來,馬杜羅政府也與委反對派展開對話。
美委關係的轉機在俄烏衝突爆發後出現。受烏克蘭局勢升級影響,國際能源價格出現大幅上漲,加劇了包括美國在內西方國家的通脹形勢。為了緩解國內通脹壓力,美國拜登政府尋求通過增產來抑制油價,首先就將目光投向了中東。
在中東,沙特和伊朗是兩個產油大戶,前者在歐佩克擁有巨大影響力,該組織的產量計劃多由沙特推動,並與非歐佩克產油國俄羅斯展開合作;後者因美國制裁而無法充分釋放原油產能,雖然拜登政府上台後開啟關於履行伊核協議的維也納談判,但過去一年半時間以來,談判總是差「臨門一腳」,近期美伊更是釋放出一些消極信號,這意味著伊朗原油產能仍將被抑制。
當今年3月,拜登尋求與沙特和阿聯酋領導人通話磋商原油增產一事時,卻遭到這兩國領導人拒接電話,這既暴露出美國與傳統中東盟友之間的罅隙越來越大——美沙關係因沙特籍記者卡舒吉遇害案而不快,也折射出在美國愈發自私自利的情況下,地區盟友的外交也更加自主和多元化。即便拜登今年7月親自訪問沙特,也沒能說服沙特增產原油。反過來,沙特與俄羅斯兩國高層卻就能源政策進行著密切溝通。

美國總統拜登和沙特王儲穆罕默德 (資料片)
當對俄羅斯要實施石油禁運,求沙特為首的歐佩克增產無果,與伊朗的核談判陷入僵局之際,美國想到了委內瑞拉。今年3月,一個美國高級代表團到訪委內瑞拉,並與馬杜羅會面,雙方討論了雙邊關係和能源問題。據稱,美方希望通過放鬆對委能源制裁,換取委內瑞拉直接對美出口石油。
此後,美方代表團在6月再次訪問委內瑞拉,這次雙方還談及釋放在押公民一事,最終在10月交換多名被扣押對方公民。與此同時,美國政府打算在明年初新一屆國會開幕後撤銷對瓜伊多「臨時總統」的承認。
11月26日,馬杜羅政府與委反對派的對話取得突破,雙方同意設立由聯合國方面管理的基金為委內瑞拉的社會保障項目提供支持,委內瑞拉遭凍結的部分資金——30億美元將為這一基金注資。美國財政部隨即宣布,向雪佛龍公司發放許可證,允許其有限恢復在委內瑞拉開採原油。
今年以來,為了應對高油價,拜登政府實施了釋放1.8億桶戰略石油儲備計劃。根據美國能源署公布的數據,美國戰略石油儲備已低於4億桶,為近40年來最低水平。當中東盟友不再圍著自己轉,而自家庫存又觸及下限時,內外因素促使美國在能源領域與委內瑞拉緩和關係。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