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連斯基在聯合國安理會的會議上發表講話,呼籲該組織譴責對烏克蘭能源基礎設施的導彈襲擊,他說:
「我們正在等待(安理會)對俄羅斯的XX行動作出反應,我們需要防空系統,是時候支持烏克蘭的和平方案了」
摩爾多瓦也由於烏克蘭能源設施遭襲發生停電,總統Maia Sandu怒斥俄羅斯的惡行,並說:
"我們不能相信一個會讓我們生活在黑暗和寒冷中、肆無忌憚殺人、使包括他們自己的人民在內的所有人都過得沒有尊嚴並且貧窮的國家。"
回到戰場上來。
在頓涅茨克方向,由於損失慘重,俄軍已經停止了在Pavlivka/Novomykhailivka的進攻行動。俄軍此前在這一方向的悲慘遭遇,被認為是自1990年代的車臣戰爭以來,俄羅斯步兵遭受的最為嚴重的一次戰鬥損失。
另有據報道稱,俄羅斯部隊正在Volnovakha集結兵力,可能會試圖通過Novomykhailivka,從側翼發動進攻,以奪取Vuhleda。
有分析認為,俄羅斯人在Pavlivka-Vuhleda地區不惜血本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希望建立一個緩衝區,拱衛梅利托波爾,以確保烏東和南部戰區的鐵路連接。
一旦丟掉梅利托波爾,整個南線包括克里米亞的俄軍,都將重現他們在第聶伯河右岸的困局,後者在烏軍的大反攻中堅持了不到兩個月。
所以,烏克蘭國防部長聲稱要在12月底前解放克里米亞,還真不一定是嘴炮。
在斯瓦托夫-克里米納戰線,最激烈的戰鬥仍在克里米納以南進行,不過,過去24小時,那裡並沒有出現戰線上的變化。
俄羅斯繼續向斯瓦托夫軸心運送增援部隊和更多的建築材料,以加強防禦,但烏軍在此方向優勢明顯,仍然非常有可能在年底前將俄軍擊退至2月24日的出發線。
在巴赫穆特方向,絞肉機式的戰鬥仍在繼續進行。
自從俄軍佔領北頓雙子城之後,巴赫穆特一直是他們重點進攻的城市之一,此前俄方多次宣稱即將拿下巴赫穆特,但到目前為止,烏軍仍然牢牢地控制著這裡。
烏克蘭武裝部隊東部司令部發言人謝爾希·切雷瓦蒂稱,該地區的俄軍精銳已經損失殆盡,現在進攻中頂在最前面的多數是動員兵,戰鬥素養極其低下。
比如,在前兩天的一次戰鬥中,竟然出現了100多名俄軍士兵,在沒有坦克和戰車掩護的情況下,以密集的隊形發起進攻,結果毫無懸念地被烏軍的精確炮火消滅。
巴赫穆特是過去8年,烏軍苦心經營的烏東要塞鐵三角之一,這是他們在這一地區主守,而將進攻重心放在北盧甘斯克的重要原因——在這裡,烏軍可以依託堅固的堡壘,儘可能多的消耗對手。
俄羅斯方面也比較配合,正在不斷地將動員兵投入這一地區。
當然,由於俄軍的猛烈炮火,巴赫穆特方面的烏軍傷亡也不小。
根據烏友的消息,烏克蘭國家劇院藝術家、芭蕾舞演員Vadym Khlupyaanets近日在巴赫穆特附近的戰鬥中犧牲。
在我的印象中,這是在戰爭中陣亡的第二位烏克蘭國家劇院的芭蕾舞演員了。
他們原本可以遠離前線,但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戰鬥,這個民族是真的很「硬」啊。
假如有一天我們的國家面臨一場這樣的戰爭,那些明星藝人們會怎麼樣呢?
在赫爾松前線,目前的主旋律依然是炮擊。
過去24小時,第聶伯河左岸的 Zaliznyi Port, Skadovsk, Lazurne 以及 Hola Prystan等地,遭到了海馬斯的精準打擊。
按照烏軍的作戰模式,地面進攻應該會在俄軍的後勤系統被摧毀得差不多了之後才會展開。
時間緊,任務重,又要辛苦海老師了。
順便說一下,有視頻顯示,近日有烏克蘭軍人越過邊境,在俄方一側(別爾哥羅德)插上了烏克蘭旗。
俄羅斯方面如臨大敵,已經開始在別爾哥羅德邊境修築防線了——看圖說話,應該又是二戰時德軍玩剩下的龍齒戰壕。
再來看看戰場以外的消息
美國又提出了一項新的價值4億歐元的一攬子援助計劃,包括:
150挺裝有熱成像瞄準器的大口徑機槍,用於打擊無人駕駛飛行器;
200發155毫米口徑的高精度炮彈;
10000枚120毫米迫擊炮彈;高速反輻射導彈。
此外,最近美國共和黨、民主黨多名在職議員共同發聲,要求向烏克蘭提供F-16戰鬥機和灰鷹預警機。
他們的理由是,在XX戰爭和越南戰爭中,蘇聯曾經援助先進的戰鬥機給美國的對手,但卻並沒有導致戰爭升級,那麼如今援助烏克蘭戰鬥機,又怎麼會引起戰爭升級呢?
這話顯然是對的,仗打到這個地步,某人還拿什麼來升級戰爭,核彈嗎?如果俄羅斯真敢於使用核武,那麼只要戰敗他們就會掏傢伙,跟烏克蘭有沒有F-16關係不大。
闊別國際舞台多日的英國前首相約翰遜近日向法德兩國領導人開火,批評他們在戰前和戰爭初期的綏靖政策。
他表示,在烏克蘭戰爭開始之前,法國一直「否認」俄羅斯入侵鳥克蘭的可能性;德國政府則在戰爭的初期更希望烏克蘭早日在軍事上失敗,以避免長期衝突。
約翰遜的這個爆料應該是真實的,因為法國人一向有綏靖的傳統,德國人則是徹頭徹尾的現實主義者。更重要的是,我認為他們都小看了烏克蘭,覺得後者不可能贏得這場戰爭,因此寧願他們輸得快一點,以減小自身的損失。
實事求是地講,如果不是英、美兩國從一開始就堅定地支持烏克蘭,恐怕俄烏現在至少已經劃河(第聶伯河)而治了。這裡沒有小看烏克蘭人的意思,他們嚴重缺少重武器,海空軍也處於絕對的劣勢,如果沒有北約源源不斷的武器支持,光憑一腔熱血是贏不了。
難怪此前有人會說,關鍵時候還得看盎格魯撒克遜人的——這話雖然有點種族主義色彩,但至少在歐洲的近幾場戰爭中是成立的,比如二戰。
扯遠了。
這場戰爭對於烏克蘭來講曾經比較危險,但都已經過去了,在他們打贏了基輔、蘇梅和哈爾科夫等城市的保衛戰之後,法德已經丟掉患得患失的綏靖思想,在軍援上跟了上來。
文/西樓飲月
創作不易,如果喜歡,請點擊右上角的『...』讚賞,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