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峰會和G20峰會結束後,多國領導人又馬不停蹄地趕往泰國,這裡將於11月18日至19日舉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第二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需要指出的是,這將是APEC自2019年以來首次舉行線下領導人會議,再加上本次會議又是三場國際峰會中的「壓軸戲」,因此,作為亞太地區層級最高、領域最廣、影響力最大的經濟合作機制,APEC恢複線下會議本身就是一大亮點。
更何況,在國際地緣衝突持續、世界經濟面臨挑戰的背景下,「亞太大家庭」各成員的重新聚首,或許能讓全世界看到新的曙光。
「外交無小事」,儘管會議尚未正式開幕,但已經有兩個細節十分耐人尋味。
細節一,美國總統提前回國,反而由副總統「挑大樑」。
在當地時間16日,也就是G20峰會結束當天,美國總統拜登便乘坐空軍一號回國了。換言之,在東南亞地區召開的這三場重量級峰會中,拜登唯獨缺席了壓軸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至於理由,白宮方面聲稱是因為拜登要出席自己孫女的婚禮,後者將於19日在白宮南草坪舉行婚禮。究竟是孫女的婚禮重要,還是3年來首次舉行的APEC線下會議重要,這恐怕就見仁見智了。
不過,鑒於美國現任政府的全稱為「拜登-哈里斯政府」,所以由美國副總統哈里斯率代表團出席會議也說還得過去,但仍會讓人覺得華盛頓方面對APEC不夠重視。
很簡單,因為美國將於明年主辦APEC會議,而按照慣例,美國應該和主辦本屆會議的「東道主」泰國舉行一個交接儀式,最好由兩國元首參與,才能體現APEC各成員之間的團結。
比如在剛剛落幕的G20峰會上,印尼總統佐科就在曾在交接儀式上,將象徵輪值主席國身份的木槌交給了印度總理莫迪,而新德里也將接替巴厘島舉辦下一屆G20峰會。
但僅憑這些,就能做出「美國對亞太地區或APEC的經濟合作不夠重視」的判斷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相反,華盛頓對亞太區域的合作依舊重視,拜登政府更是野心不小。
一來,美國上一次主辦APEC會議的時間是2011年,距離2023年也不過12年。然而,有資格主辦APEC會議的組織成員共有19個,規則是這19個成員輪流主辦,可見美國對主辦APEC會議還是很積極的。
二來,在本次會議召開前,哈里斯先參加了一個商界領袖會議,她在會議上發表講話時強調,在亞太地區「沒有比美國更好的合作夥伴」。不難看出,美國之所以這麼高調,就是為了拉攏其他APEC成員、鞏固其在亞太的影響力。
三來,拜登政府在今年早些時候,推出了醞釀已久的「印太經濟框架」, 首批13個初始成員國幾乎全是APEC的成員(但不包括中俄)。不得不說,拜登政府的地緣戰略可謂是「野心勃勃」。
而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人擔心美國之所以想當亞太區域合作方面的「領頭羊」,是因為華盛頓向推動以意識形態為主導的經濟貿易聯盟,從而迫使他國「選邊站」,達成其繼續維持霸權的目的。
所以,亞太雖然需要加強區域合作的力量,但也要警惕某些成員大搞地緣政治博弈,從而讓亞太經濟合作陷入「貿易集團化和惡性競爭」的旋渦。
細節二,同樣沒來的還有俄羅斯總統普京,但代他出席的不是拉夫羅夫。
此前,在東亞峰會和G20峰會上,代表普京出席會議的是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但後者在峰會第一天結束時便提前離開了巴厘島。而即將在曼谷召開的APEC會議,則是由俄羅斯第一副總理別洛烏索夫代表俄方參加。
為什麼只派了一名副總理?難道俄羅斯對亞太的經濟合作不夠重視嗎?答案依舊是否定的。
一方面,俄烏衝突仍在持續,俄羅斯整個「國家機器」正在緊張地運行中,每一位高層都壓力不小、任務艱巨。因此在俄方在參加這些國際峰會時,往往要進行更複雜的統籌考慮,況且本次只是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更重要的是,由於美西方對俄羅斯施加了大量制裁,不可避免地影響了俄羅斯同他國的經濟交流合作。在這樣的背景下,參加「大會」的效果也許比不上私下開「小會」。
另一方面,別洛烏索夫曾經擔任過俄羅斯總統經濟問題助理和俄羅斯經濟發展部長,他本人就是俄羅斯著名的經濟專家,由他代表俄方參加經濟合作方面的會議很得體。
唯一值得擔心的是,由於俄烏衝突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嚴重衝擊,此事帶來的影響勢必會成為APEC會議的重要議程。如果有國家因此批評俄羅斯,並將所有問題都歸咎於莫斯科,甚至要求俄方給補償、給說法,那可就要考驗別洛烏索夫的智慧了。
總而言之,還是希望APEC能通過此次會議找到儘早克服挑戰的方案,並給全世界帶來經濟復甦的希望,以及各國可以通過合作取得勝利與繁榮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