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17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文化和旅遊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疾控局相關負責同志和有關專家介紹不折不扣、科學精準落實疫情防控優化措施有關情況,並回答媒體提問。
堅決反對兩種傾向 持續整治「層層加碼」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介紹,要堅定不移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完整、全面、準確理解和把握優化防控工作的部署舉措,堅決反對兩種傾向,既要持續整治「層層加碼」,防止「一封了之」;又要反對不負責任的態度,防止「一放了之」,保障好二十條措施不折不扣落地落實,保障好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今後國內發生聚集性疫情 只有密接需集中隔離
國家疾控局副局長、中國疾控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洪兵介紹,今後國內發生聚集性疫情,只有密接需集中隔離,及時準確判定並且管控密切接觸者,能夠降低密接的密接帶來的疫情風險。取消對密接的密接的判定和管理,是基於感染風險大小提出的更加科學精準的防控措施。
需要強調的是,在取消對密接的密接判定的同時,各地對於密接者要做到快判定、快檢測、快管控,一旦密接者核酸檢測陽性後,在第一時間進一步開展密接者的調查和管控,一環緊扣一環。因此,防控措施要求不但沒有放鬆,反而更高了。
3歲以下嬰幼兒等特殊人群可免予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國家疾控局副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洪兵介紹,在公共場所查驗核酸檢測證明方面,為有效防範疫情擴散蔓延,跨區域流動人員憑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乘坐飛機、高鐵、列車、跨省長途客運汽車、跨省客運船舶等交通工具,抵達目的地後要按照屬地要求進行「落地檢」,入住賓館酒店和進入旅遊景區人員需要查驗健康碼和72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3歲以下嬰幼兒等特殊人群可免予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第九版防控方案明確高風險區的十條具體管控措施
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王麗萍介紹,為儘可能減少不必要的區域和人員管控,更為科學精準進行疫情防控,二十條優化措施中取消了中風險區劃定,充分利用好現有防疫資源提高防控效率。同時,這也對各地疫情處置工作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流調、風險研判等工作應更加精準、高效,把該管住的重點風險管住,該落實的落到實處,該取消的堅決取消。各地需要不斷總結疫情防控實踐,積累更多的處置經驗,不斷探索、創新性做好疫情快速處置。
高風險區實行封控措施,其間除核酸檢測外實行「足不出戶、上門服務」。對尚未轉運的風險人員、抗原檢測陽性、核酸混管陽性的待複核人員、行動不便的病人和高齡老人等特殊人員,應上門採樣,實行單采單檢。在實施封控後前3天連續開展3次檢測,第1天和第3天完成兩次全員核酸檢測,第2天開展一次抗原檢測,後續檢測頻次可根據檢測結果確定;解除管控前24小時內,應完成一次區域內全員核酸檢測。
第九版防控方案明確高風險區的十條具體管控措施,比如宣傳引導,密切關注和及時回應居民訴求,共同營造良好的防控氛圍;人員摸排,及時掌握獨居老人、未成年人、孕產婦、殘疾人、行動不便人員、血透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慢性病患者等人員情況;生活物資和醫療保障,推動建立社區與專門醫療機構的對接機制,為上述人員提供就醫便利;以及心理關愛,及時對居民的健康指導、心理疏導、情緒安撫等需求提供專業服務等。
各地文旅部門應面向跨省流動人員開展「落地檢」
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管理司副司長李曉勇介紹,該部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學精準做好文化和旅遊行業防控工作的通知》,主要從四個方面優化文化和旅遊行業疫情防控措施:一是針對旅遊活動管理,優化了跨省旅遊政策,根據最新風險區劃定管理辦法,跨省旅遊經營活動不再與風險區實施聯動管理。二是針對文化活動管理,優化了公共文化場所、社會藝術水平考級活動、聚集性文化活動核酸檢測查驗措施。三是針對人員管理,調整了行業從業人員的核酸檢測要求,必須根據屬地疫情防控要求開展核酸檢測。四是加大對「一刀切」、層層加碼問題整治力度,要求各地文化和旅遊部門嚴格執行國家統一的防控政策。
在優化防控措施的同時,《通知》還對科學精準做好行業防控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一是要求各地文化和旅遊部門按照面向跨省流動人員開展「落地檢」要求,積極引導跨省遊客主動進行核酸檢測。二是要求公共文化單位、文化和旅遊經營單位落實「限量、預約、錯峰」要求,落實掃碼、測溫、查驗核酸等疫情防控措施,A級旅遊景區和星級旅遊飯店要繼續對進入景區和入住飯店的人員查驗健康碼和72小時內核酸證明。三是要求公共文化單位、文化和旅遊經營單位加強員工健康監測和管理。嚴格落實員工上崗前健康碼檢查核驗,堅決防止帶病上崗。加強對員工的教育培訓,提高員工科學防範意識和能力。
制定新冠肺炎分級分類診療方案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介紹,疫情發生以來,一是持續加強定點醫院建設。要求各地指定綜合能力強、救治水平高的醫院作為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儲備充足救治床位,特別是重症救治床位。二是大力推進方艙醫院建設。各地要按照平急結合、應急優先的原則,依託現有的一些大型場館,確保一旦發生疫情的時候,方艙醫院能夠快速啟用,用於收治輕型患者和無癥狀感染者。三是加強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和發熱診室建設。發熱門診和發熱診室是發現社會面病例的重要場所,因此醫療機構按照相關規定規範設置發熱診室或發熱門診,做到應設盡設、應開盡開,嚴格執行首診負責制,對可疑患者第一時間進行甄別,一旦出現陽性立即轉入定點醫院或方艙醫院,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
11月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公布了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其中,很重要一條即是「加強醫療資源建設」,這是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實際,為了更好、更快、更高效處置疫情提出的具體要求;也是為了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正常醫療服務保障,進一步強弱項、補短板,堅持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重要舉措。
復必泰疫苗何時可為中國民眾使用?官方回應
彭博新聞社記者提問:第一個問題,中國在調整了有關措施的情況下,如全員核酸和管控措施都有調整,全國各地確診數激增,要怎麼做到維持「動態清零」呢?是否覺得這是可以接受的?第二個問題,聽說德國總理朔爾茨先生在訪華時與習近平主席達成一致意見,會放開復必泰mRNA的疫苗供中國的民眾以及外國來華人士接種,是否有這樣的說法?復必泰疫苗什麼時候可以為中國的民眾所使用?謝謝。
沈洪兵:好,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針對第一個問題,11月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的20條優化措施,是對第九版防控方案的補充和完善,不是放鬆,更不是放開和「躺平」,而是為了進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是為了最大程度地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總的就是要落實好「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做到既要防住疫情,又儘可能減少對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服務保障的影響。
針對第二個問題,對於接種疫苗的選擇,需要綜合考慮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以及可負擔性等因素,堅持依法依規、尊重科學的原則。目前,相關部門正在制定加快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方案,方案確定以後,有關情況會及時向社會發布。謝謝。
來源:央視新聞、中國網、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