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弔橋塌陷事故,其實冤枉翻修人員了?兩大疑點直指管理制度

2022年11月02日18:10:43 國際 1314

眼看2022一年要過去了,結果接連發生一北一南兩起悲劇。

北邊的是韓國梨泰院的踩踏事件,在當地時間29日晚間,十萬人擠進梨泰院地區一條小巷裡邊,結果發生嚴重踩踏事故,已有一百多個人遇難

南邊的是印度古吉拉特邦百年弔橋在20日坍塌,超過三百名遊客墜河,同樣是當場造成一百多人遇難

印度弔橋塌陷事故,其實冤枉翻修人員了?兩大疑點直指管理制度 - 天天要聞

乍一看,韓國踩踏事件是人群聚集帶來的「人禍」,而印度則是橋樑質量出問題的「意外事故」。然而追溯下來,卻仍有頗多疑點指向印度的管理制度本身。

疑點一:幾百個人同時上橋,管理部門無所作為?

據報道,這座弔橋已經有上百年歷史,曾經是一座木板鋪的舊式弔橋。經過7個月、高達2000萬盧比(約176萬人民幣)的奢華維修之後,在當地時間10月26日重新開放。結果,29日就出事了。

事情一出,首先就有人說了:肯定是豆腐渣工程!印度承包商吃了回扣了!

確實有消息稱,負責維修弔橋的公司主業是做鐘錶、家電,除了上下班通勤,和道路橋樑一點關係都沒有。印度警方也因此逮捕了好幾個相關人員。

但其實整樁事件分析下來,這公司屬實是有點「冤」,因為就算嚴打腐敗,在超過了承載能力之後,橋依然會塌,這玩意其實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結實。

印度弔橋塌陷事故,其實冤枉翻修人員了?兩大疑點直指管理制度 - 天天要聞

首先,每一座橋底下,差不多都是空的。懸索橋就不用說了,但即便是有橋墩的橋,也是隔一段墩一個,橋下可以自由通行,絕不可能有哪座橋像長城一樣,嚴絲合縫地把橋下全給堵死。這種橋確實能像長城一樣結實,可是趕上早晚高峰,被它堵在下邊的打工人,恐怕要哭成孟姜女了。

而大多數橋都很「堅固」的原因,則是工程師在設計橋樑的時候,會讓橋本身的重量和橋上的車、人重量被承重結構分擔。所謂承重結構,可以理解為組成這座橋的各種三角形、錐形、拱形。

印度弔橋塌陷事故,其實冤枉翻修人員了?兩大疑點直指管理制度 - 天天要聞

這些幾何形狀可以增加橋的慣性矩,通俗地說,就是增加橋板抵抗變形的能力。別說是鋼筋水泥,就是一張列印紙摺疊起來,也能承受不小的重量,甚至能作為傢具使用。

打個比方,在家裡光腳踩上一個紙團也就踩了。可是萬一踩上熊孩子扔的下圖這樣的摺紙作業,恐怕是要「血流成河」。

印度弔橋塌陷事故,其實冤枉翻修人員了?兩大疑點直指管理制度 - 天天要聞

另外,如果一個特別重的東西壓在橋上,它帶給橋面的壓力,首先表現為拉力,讓修橋的材料受一受考驗。這些拉力被三角形的邊、拱形的弧等等結構傳導開來,落到橋墩上,變成橋墩的壓力。而橋墩是深深扎進大地的,這就不怕承擔不住了。

印度弔橋塌陷事故,其實冤枉翻修人員了?兩大疑點直指管理制度 - 天天要聞

但是,橋樑的承重能力是有限的,受到材料和結構的限制。如果橋上的東西太重,那橋墩也只好提前歇菜了。

根據印度當地媒體報道,事故發生時橋上至少有300-400人,有些當事人甚至聲稱有500人,而且弔橋管理方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來限制人流,只知道買票。現場目擊者也說了,事故的原因是橋面忽然斷裂,橋上的人因此紛紛落水。這樣看,超重是事故的主要原因沒跑了。

印度弔橋塌陷事故,其實冤枉翻修人員了?兩大疑點直指管理制度 - 天天要聞

不僅印度,世界各地都發生過超重導致的橋樑事故。

原因很簡單:橋樑設計時肯定有個固定的承重限度,這也是橋樑的紅線。可是為了安全,不可能踩著這條紅線試探,於是各地道路交通管理部門會設置一個更嚴格的限重。稍微超過了限重,但又沒達到橋樑真正的紅線,其實還是可以安全通過的。

正因為這個道理很容易想到,於是,大家紛紛在危險邊緣瘋狂試探。畢竟,出一趟車的成本是固定的,車上多裝一點就多掙一點錢啊。

印度弔橋塌陷事故,其實冤枉翻修人員了?兩大疑點直指管理制度 - 天天要聞

客運車輛的嚴重超載,最嚴重的後果是車輛太重,開起來不容易停下。這可能會嚴重危害乘客的生命安全和其他車輛的行駛安全,不過對橋來說只是毛毛雨。

真正的威脅是超載卡車。有些司機,為了趕工期、為了節約成本,不可避免地會導致卡車嚴重超載。這種卡車被其他司機尊稱為「陸地巡洋艦」,避之不及。有不少驚心動魄的事故正是這些超載卡車引起的。

印度弔橋塌陷事故,其實冤枉翻修人員了?兩大疑點直指管理制度 - 天天要聞

印度這次弔橋事故肯定有管理部門的鍋,不管多麼想買票,也不該讓好幾百人一下子全擠到一個景區弔橋上。力的大小超出了橋的紅線,當然會出事故。

疑點二:是誰在「搖晃」弔橋,使其成了壓倒橋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過,力除了大小以外,還具有方向。

橋樑在設計的時候,首先考慮的肯定是如何承受橋面所受的壓力,而壓力是直上直下的。之前所說的結構,主要也是為了應付這種壓力。在這之外,橋樑也會考慮由風帶來的、從側面衝擊橋樑的力,這叫做橋的風荷載。簡而言之,風荷載使橋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搖晃。

我國的港珠澳大橋所在地區經常直面颱風。大橋修好之後,正面硬剛17級颱風山竹而毫髮無損,靠的就是強勁的風荷載。

印度弔橋塌陷事故,其實冤枉翻修人員了?兩大疑點直指管理制度 - 天天要聞

可是,並不是每一座橋都是按照港珠澳大橋的標準來設計的。印度這次發生事故的橋,只是一座用來觀賞遊覽的景區弔橋,承載能力本來就令人擔憂。

而且,據一些目擊者說,在大橋已經擠滿遊客的時候,有幾個二十多歲的男子竟然故意搖晃橋身。橋上的監控錄像也記錄下這一幕:一個穿白襯衫的男子手把著兩邊的保護網,忘乎所以地搖晃,下一秒弔橋就斷了。

印度弔橋塌陷事故,其實冤枉翻修人員了?兩大疑點直指管理制度 - 天天要聞

有人已經注意到了,視頻中的男子似乎並沒有用力搖晃弔橋,可是為什麼會引發如此嚴重的事故?之前講過的超重和橋樑載荷太弱都可能導致這一後果。不過,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共振

每個物體都有一種物理性質,叫做固有頻率。簡而言之,任何東西——包括人體——擺在那裡不震則已,一震就是固定的頻率。你把它吊起來,敲鐘似的敲一敲,不管你用了多大力氣,敲了一下之後,物體震動的頻率會立刻穩定下來。

這種頻率只受到物體本身的性質,以及你吊起它用的繩子、架子的影響,這就是物體的固有頻率。當外界施加的震動與物體的固有頻率相符,物體震動的幅度將增大。

印度弔橋塌陷事故,其實冤枉翻修人員了?兩大疑點直指管理制度 - 天天要聞

有時,我們處在嘈雜環境中,會覺得心跳加快,噁心難受,這就是因為聲音的震動頻率恰巧符合了我們內髒的固有頻率,導致內臟開始震動、顫抖,嚴重時甚至可以致人死亡。當導彈襲擊了某些地區,有的人並未正面遭受襲擊,卻發生了內出血等「內傷」,這就是共振帶來的傷害。

每座橋自然也有自己的固有頻率。當這種人為導致的搖晃無意間和橋的固有頻率一致,就會造成「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是說,搖晃橋的人會忽然發現橋像是活了一樣,開始瘋狂搖擺。這時,再想要後悔可就難了。

類似「搖一搖,搖塌外婆橋」的事故,在我國其實也出現過。萬幸的是,發生事故的橋是水上樂園的弔橋,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遊客搖晃,而且距離水面很近,因此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印度弔橋塌陷事故,其實冤枉翻修人員了?兩大疑點直指管理制度 - 天天要聞

水上樂園弔橋斷裂,似乎只是虛驚一場。反正橋上的人也是為了把彼此搖下水么。我基建狂魔的橋樑質量肯定也是沒話說。可是,這並不代表發生在印度的悲劇不會發生在其他地方

成年人的生活沒有容易二字,大家出門旅遊,也是為盡情釋放壓力,享受生活。但是,自己的快樂絕不可以建立在威脅他人安全的基礎上。

不少景區都有所謂「網紅吊索橋」,也經常有報道稱素質堪憂的遊客搖晃弔橋,遭到其他人指責。沒有出現嚴重事故,只能說遊客們福大命大。以後,大家再走上弔橋時,還是挑戰一下自己的自制力,不要隨意搖晃橋身,挑戰橋的承載力。

印度弔橋塌陷事故,其實冤枉翻修人員了?兩大疑點直指管理制度 - 天天要聞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蓋州市婦聯召開防範溺水安全工作會議 - 天天要聞

蓋州市婦聯召開防範溺水安全工作會議

【來源:營口市蓋州市人民政府_圖片新聞】為切實保障廣大家庭兒童生命安全,織密織牢防範溺水的安全網,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7月7日上午,蓋州市婦聯召開防範溺水安全工作會議。市婦聯機關幹部、全市27個鄉鎮(街道)婦聯負責人參加會議。
4.8萬公里!中國高鐵營業總里程佔全球70%以上 - 天天要聞

4.8萬公里!中國高鐵營業總里程佔全球70%以上

7月8日上午,第十二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開幕,大會主題為「高速鐵路:創新發展讓生活更美好」 ,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政府官員、駐華使節、企業高管、專家學者及國內參會代表共計2000餘人出席。第十七屆中國國際現代化鐵路技術裝備展覽會也同步舉辦。記者從開幕式上獲悉,近年來,中國建成了...
國務院食安委:發揮食安「內部吹哨人」作用,鼓勵主動監督 - 天天要聞

國務院食安委:發揮食安「內部吹哨人」作用,鼓勵主動監督

南都訊 記者黃莉玲 近日,國務院食安委發布《關於推動建立完善生產經營單位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發揮食品從業人員「內部吹哨人」作用,鼓勵其主動參與監督,推動生產經營單位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有效防範風險隱患。按照部署,2025年12月底前,重點領域及較大生產經營單位...
全國首創「一次性過軌」集港新模式!國產鐵路車廂從煙台港直達非洲 - 天天要聞

全國首創「一次性過軌」集港新模式!國產鐵路車廂從煙台港直達非洲

近期,由中車長江集團操作的60台敞車車廂通過鐵路運輸順利抵達煙台港,在港口完成車輛解體、包裝、裝船等相關工作後,沿著「中非雙向物流黃金大通道」發往幾內亞。此次業務是煙台港、國鐵、贏聯盟、中車長江集團密切協作,全國首創開展的鐵路車廂一次性過軌運輸出口業務,後續,各型號車體將通過這一模式陸續發往幾內亞。一...
夏縣自然資源局舉辦第八期幹部能力提升學習培訓活動 - 天天要聞

夏縣自然資源局舉辦第八期幹部能力提升學習培訓活動

【來源:運城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網_工作動態】為進一步提升幹部職工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強化國有土地高效規範利用水平,7月4日,夏縣自然資源局在局二樓會議室舉辦第八期幹部能力提升學習培訓活動。此次培訓內容是國有土地利用相關知識,由局利用股負責人
美媒:美財長稱未來數周擬與中方會談,推動中美貿易等議題磋商 - 天天要聞

美媒:美財長稱未來數周擬與中方會談,推動中美貿易等議題磋商

【環球網報道】據美國彭博社報道,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當地時間7日表示,他預計將在未來幾周內與中方官員會面,以推動中美在貿易及其他議題上的磋商。 當地時間7日,貝森特接受CNBC採訪。圖為美媒採訪視頻截圖「我將在接下來幾周某個時候與我的中國同行會面。」貝森特當天在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採訪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