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走出國門的匈牙利實踐:當地為此立法,相關課程進校園

2022年10月12日12:19:31 國際 1857

10月11日是世界中醫藥日。2019年,首個「世界中醫藥日」慶祝活動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行。多年來,伴隨華僑華人走向世界的步伐,中醫藥也走出國門、跨洋越海,造福更多國家和地區的民眾。

匈牙利是歐洲首個為中醫藥立法的國家,中醫藥已成為當地民眾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越來越多本土醫生運用整體療法配合中藥和針灸為患者治療,多所醫科大學開設中醫針灸課程。

這與中東歐中醫藥學會會長陳震等一批匈牙利中醫藥人三十多年來的耕耘分不開。今年5月,陳震榮獲匈牙利國家自然療法2022年度人物獎,以表彰他三十多年來為當地人民健康和防治疾病作出的傑出貢獻。

近日,陳震向南都、N視頻記者講述了幾代中醫藥人砥礪前行,推動中醫藥在匈牙利落地生根並惠及廣大民眾的故事。

中醫藥走出國門的匈牙利實踐:當地為此立法,相關課程進校園 - 天天要聞

匈牙利等待中醫義診的隊伍。受訪者供圖

培土生金

「我26歲時就去了匈牙利,把整個青春最好的時光都獻給了中醫藥,一生就做了在海外推廣中醫藥這一件事。」陳震告訴南都記者。

1988年,當時還是黑龍江中醫科學院中醫藥專業在讀碩士的陳震和兩位年過七旬的中醫專家一起,從北京出發到匈牙利布達佩斯考察兩國中醫合作項目。自那時起,陳震開始了在海外推廣中醫藥的漫漫長路。

初來乍到,陳震在布達佩斯一家中匈合辦的診所工作。行醫之餘,他潛心研究中藥。3年間,他將中國常用的155味中藥與匈牙利的草藥進行對比研究,發現匈牙利有70多種草藥和中藥相同,這讓他看到中醫藥在當地發展的希望。「當地有很多和中國相同的草藥,我們可以從藥茶、葯湯、葯粥等角度給當地民眾講中醫藥文化,這樣他們就比較容易接受。」

經過多年努力,陳震於1993年創建匈牙利東方國葯集團。2005年,匈牙利東方國葯集團成立第一家華人在歐洲獨資的,且符合歐盟《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的天然藥物製藥廠。

陳震告訴南都記者,中醫藥在匈牙利合法化之前,中藥在當地屬於禁用藥。「當歸不讓用,降血脂的荷葉也不讓用,那廣東人早餐還吃荷葉糯米雞呢。」陳震認為,以前兩國民眾交流不夠,因此需要和當地人溝通,讓他們理解中醫藥文化。

為讓中醫藥在當地扎穩根,他決定出版匈牙利語的中醫藥書籍,用當地人聽得懂、看得懂的語言傳播中醫藥文化。2002年,陳震出版匈牙利語《葯膳與驗方》一書,對比西醫治療方案、中醫治療方案,以及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案。

現在,該書已成為匈牙利中醫藥普及推廣專著。陳震告訴南都記者,中文有句中醫藥諺語叫「葯食同源」,匈牙利當地也有個諺語,大意是從樹中、草中能找到可以治病的東西。「我發現匈牙利語和中文一些諺語有相似的地方,當你用當地的語言表述,他們就理解了。」

中醫藥走出國門的匈牙利實踐:當地為此立法,相關課程進校園 - 天天要聞

陳震接診患者。受訪者供圖

通過旅匈僑胞三十年的默默耕耘,如今中醫藥在匈牙利已積累了良好的大眾基礎,「上醫治未病」也在匈牙利有了固定的專有譯名。

陳震表示,中醫的海外推廣之路,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培土生金」,走進當地人中去,根植在當地社會的土壤中。這需要幾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

推動立法

雖然中醫藥在民間廣受歡迎,但真正行醫,最難過的是法律關。當時因中醫藥尚未在匈牙利立法,陳震一直在研究如何在當地法律許可範圍內行醫,「這麼多年,我也不知道自己研究了多少遍當地的法律,我一直堅持跟進當地法律的更新動態。」

陳震遇到過不少困難,他逐漸意識到,中醫藥在海外紮根,不僅要與當地人進行文化交流,還要得到當地法律的認可和政府支持。

自2010年起,陳震每年都堅持參與歐盟多國協作的健康檢查合作項目,與多名醫學專家為匈牙利民眾提供義診服務,逐漸擴大中醫藥在當地的影響力。義診時人頭攢動,匈牙利人排的隊伍長得讓人似乎不敢相信這是在異國他鄉。現在,陳震每天基本工作12個小時以上,來找他看病的不乏匈牙利政府高層人士。

中醫藥走出國門的匈牙利實踐:當地為此立法,相關課程進校園 - 天天要聞

陳震等中醫師為匈牙利民眾提供義診服務。受訪者供圖

2013年,匈牙利正式通過中醫藥合法化的法律。「在立法前的3個月,我們和媒體有過126次互動,宣傳中醫藥在世界範圍內的地位和影響。」經過兩代中醫藥人三十多年接力,匈牙利成為歐洲首個為中醫藥立法的國家。

2014年,中匈兩國政府簽署中醫藥領域合作意向書。2015年,匈牙利正式頒布中醫藥立法實施細則並生效實施。2016年,匈牙利政府為中醫師頒發歐盟行醫許可證,結束了匈牙利的中醫須在西醫監護下行醫的歷史。

三十多年來,陳震團隊與當地醫科大學一起培養了5000多名「洋中醫」,這些執業醫師活躍在中東歐國家醫療領域,成為中醫藥傳播推廣主力軍。

走向世界

歐洲疫情發生以來,匈牙利華人用中醫藥開展惠民服務,幫助民眾樹立防疫抗疫信心。

2020年初,為支持抗疫,陳震動員各方,將數千劑抗疫中藥在48小時內火速運送至義大利米蘭地區。「此前,我們還向義大利僑胞贈送了650服中醫湯藥用於增強免疫力。我們想方設法送到了。」陳震說,大家爭分奪秒,想盡辦法與時間賽跑。

陳震團隊還借鑒中醫藥古方和中國抗疫經驗,用大鍋熬煮中藥,為民眾免費提供中醫藥茶,增強當地人的免疫力。他們還根據中醫診療指導方案,結合本地氣候和飲食等實際情況,在原方基礎上加以改良,用本地種植的近百公斤中藥材熬成「化濕防瘟飲」給當地民眾日常飲用。

據陳震回憶,當時大家每天排著隊來領葯,有人拿著保溫杯裝了葯拿回家給老人孩子喝,還有歐洲其他國家的民眾開車來領葯。「一位阿爾巴尼亞客戶從義大利得知我們捐助義大利的防疫湯藥之後,順著包裝上的地址,直接開車從阿爾巴尼亞過來採購了很多回去。」

此外,他還組織醫生搭建了一個24小時「永不關閉的窗口」,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進行線上診治,並為患者提供送葯上門服務。

如今,陳震正與團隊一起,通過加強中匈政府科技合作,以科技為支撐,為中醫藥的國際化發展站穩腳跟。他認為,「有法律和科技為支撐,就能推動服務貿易落地。」從2002年到2018年,陳震團隊共協助完成70餘項政府科技合作項目,組織召開多場中匈學術交流活動,推動兩國共商共建,展開美美與共的科技合作。

陳震認為,培土生金,以人民為中心,以科技為先導,以法律為支撐,以療效為準繩,是海外中醫藥推廣的秘籍。

「我也在歐洲推廣廣東的湯文化,疫情和流感期間,我都主張大家煲湯喝。」他告訴南都記者,歐洲人愛姜,姜撞奶本身也是一種葯膳。他主張,應該把廣東的湯文化以及一些養生理念介紹給全世界,「粵港澳大灣區在中醫藥走向世界這一領域仍大有可為」。

出品:南都即時

采寫:南都見習記者 梁令菲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孝義:劉世慶在學校 社區訪民情解難事 - 天天要聞

孝義:劉世慶在學校 社區訪民情解難事

5月16日,呂梁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孝義市委書記劉世慶深入孝義市第二中學和振興街道鵬飛社區人大代表聯絡點,傾聽收集群眾意見建議,推動解決急難愁盼問題,調研推進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和民生實事辦理情況。
潛逃非洲8年,廣東緝捕1名象牙走私「紅通」逃犯歸案 - 天天要聞

潛逃非洲8年,廣東緝捕1名象牙走私「紅通」逃犯歸案

來源:廣州日報微信 5月16日,記者從湛江海關獲悉,湛江海關緝私局近日成功緝捕了潛逃莫三比克的「紅通」逃犯黃某某。2017年7月6日,湛江海關緝私局聯合福州海關緝私局,成功打掉從非洲走私象牙至國內的犯罪團伙。案發後,該案重要犯罪嫌疑人黃某某
山西省水利廳等五部門印發健全節水激勵獎勵政策實施意見 - 天天要聞

山西省水利廳等五部門印發健全節水激勵獎勵政策實施意見

本報訊(記者高樺)記者5月16日從省水利廳獲悉,近日,省水利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國家稅務總局山西省稅務局、中國人民銀行山西省分行聯合印發《關於健全節約用水激勵獎勵政策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明確建立健全節約用水激勵獎勵政策
芬蘭直升機相撞墜毀事故中五名人員全部遇難 - 天天要聞

芬蘭直升機相撞墜毀事故中五名人員全部遇難

總台記者獲悉,當地時間17日中午,兩架直升機在芬蘭西南部的埃烏拉相撞墜毀,兩架直升機上共5人,均已遇難。兩架直升機均為民用直升機,它們從愛沙尼亞塔林飛往芬蘭的科凱邁基的皮卡耶爾維機場,飛行距離相同。據目擊者稱,兩架直升機從薩屈萊方向飛來,突然,其中一架直升機快速移動,與另一架直升機相撞。(總台記者 郝曉...
美國歸還中國 | 晨報來了 - 天天要聞

美國歸還中國 | 晨報來了

第四屆中國新聞發言人論壇17日舉行。來自中央和國家機關、地方政府、中央企業的百餘名新聞發言人及部分專家學者、媒體負責人齊聚一堂深入交流。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表示,在當下,國際輿論場真實性、確定性成為稀缺品。只有及時主動發聲,才能讓中國聲音搶佔第一落點,讓真相佔據主流。北京時間17日12時12分,朱雀二號改進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