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億總下流」社會拉開序幕,兩極分化更加嚴峻

2022年09月30日12:24:12 國際 1311

日本人的生活越來越兩極分化。日本經濟記者須田慎一郎說:「無家可歸和領取社會福利的人數增加,而另一方面富人卻更加富有。」首相岸田文雄強調「增長和分配」是在畫餅。以前還能小試牛刀顯身手的中產階級,如今卻在袖手旁觀時已悄然陷入貧困。」本文選自須田慎一郎的新書《一億總下流社會》的部分內容。

「兩極分化」發展到極端化

當眼見東京一個接一個地拔地而起的超豪華公寓時,現實給人的衝擊只有「貧富差距如此之大嗎?」

東京澀谷區的北參道,具體說從代代木地鐵站出來步行五六分鐘,明治神宮與北參道相鄰的區域,大規模的公寓正在開發建設中。 看到尚未完工的27層公寓的銷售價格,我大吃一驚。

在這裡問讀者一個問題。位置超一流、低層面積不到40平米,1DK的房間沒有客廳,卧室沒窗戶,請問這樣的房子值多少?答案是超過1.2億日元! 雖然市中心公寓的平均價格已超過了泡沫時期的價格,但實在是高得令人難以置信。更令人驚訝的是價格如此之高的公寓在推出後立即賣光,且成交價格高得離譜。

中產階級袖手旁觀時恐已陷入貧困

為什麼賣價這麼高,其背後是2013年開始日本央行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為了將經濟復甦作為頭等大事抓,日本央行在過去九年中儲備利率調至負利率而非零利率。確切地說,目標設定為「2%的通貨膨脹率」並努力通過充斥貨幣推動工資上漲而導致物價上漲。

但事實上,錢並沒有流向真正需要錢的地方,卻給予了那些原本已經很有錢的富人更多的創富機會。它流入房地產導致「房地產泡沫」,價格已超過了20世紀80年代末泡沫時期的頂峰。

此外,由於俄烏戰爭,日本住宅使用的俄羅斯木材進口受阻,導致材料價格飛漲。 房地產價格已經漲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與此同時,東京市中心的麹町區域也進行了大規模的公寓開發刺激了房地產泡沫。

與那些越來越多無家可歸和領取福利金生活的人相比,富人更富有的「兩極分化」正朝著極端化發展。過去小試牛刀顯身手的中產階級,就在一旁袖手旁觀之時已不知不覺地陷入了窮困。換句話說通貨膨脹導致資源、食品甚至房地產價格上漲,越來越多的日本人被時代的洪流所拋棄。

日本越來越成為「窮國」

日本曾經被稱為「一億總中流社會」,過去占絕大多數的中產如今事實上正在趨向貧困。 另一方面富人更富有,少數超級富豪和大多數窮人的「兩極分化」的差距只會不斷擴大。這種情況如果繼續下去,甚至有可能成為「一億總下流社會」。

為什麼日本如此貧窮? 只是因為收入沒有增加。 經合組織OECD)的七個主要經濟體(日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和加拿大)加上韓國的平均實際工資變化圖來看,很明顯只有日本仍然較低。

日本「一億總下流」社會拉開序幕,兩極分化更加嚴峻 - 天天要聞

自2000年以來,美國工資水平一直在增長,截至2020年實際工資已接近70000美元,勢頭十分強勁。另一方面2015年,日本被韓國超越;2020年受疫情影響,義大利工資最低,但在此之前日本的工資低於義大利。更何況以美國為首,加拿大、德國、英國、法國和韓國均保持著一定的增長速度;但過去20年來只有日本和義大利的工資沒有增長。其實,工資沒有增長並不只是20年間的事情。

「一億總下流社會」逐漸成為現實

根據日本國稅局的「個人工資統計調查」,工薪階層的平均年收入在1997年就達到467萬日元的峰值,此後從未再超過。再往前看1989年泡沫經濟頂峰時工薪階層的平均年收入就已超過400萬日元。1992年達到450萬日元,一直持續到1997年;但此後一直沒有達到450萬日元,到2020年為433萬日元,比上一年有所下降。 換句話說,日本工薪階層的工資低於上世紀90年代的水平,在過去30年中沒有增加。泡沫破裂後「失去的30年」,正是日本人失去工資增長的30年。

收入不增加,消費就不會增加。資金若不流向商品和服務,企業利潤就不會增加。公司不賺錢員工工資也漲不上來。如此惡性循環往複,日本就會成為「窮國」,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日本「一億總下流」社會拉開序幕,兩極分化更加嚴峻 - 天天要聞

如此苦逼的情況,甚至不看統計數據,老百姓每天也一定感覺到了它的發生。

岸田政府提出了「增長和分配」,無論怎麼看都只是在「畫餅」。繼2020年特別統一津貼之後,2022年政府還計劃為撫養子女的家庭提供5萬日元的福利,並為無居民稅的家庭提供10萬日元的特別福利金,但這點錢顯然是不夠的。更何況那些仍然勉強繳納居民稅的家庭怎麼辦呢?

大多數人都受到疫情的負面影響,其中被迫處於極端情況的人肯定有不少。這種支援究竟到哪裡是個頭?怎麼能搞一刀切呢? 想到這裡便知,普通家庭負擔會因全球物價上漲和日元貶值而增加,而那些看起來生活正常的人也很難增加收入,最終家庭會崩潰而陷入貧困的可能大幅增加。 「一億總下流社會」正在逐漸成為現實。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3小時!破案! - 天天要聞

3小時!破案!

離車上鎖 記得抽鑰匙。防範電動車被偷盜,離開車時,要隨時隨地鎖車,並將車鑰匙隨身攜帶。
探尋跨區域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治理鑰匙 - 天天要聞

探尋跨區域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治理鑰匙

被不起訴人的住所地和違法行為地均在不同的州、市甚至不同的省份,如何落實行政處罰?日前,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檢察院通過向異地行政機關制發檢察意見書,並以辦案為契機,實現湘黔四地聯動會簽行刑反向銜接工作協作機制,為一起跨區域涉非法狩獵行刑反向銜接案件畫上圓滿句號。
科技讓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 天天要聞

科技讓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自2024年7月以來,拉薩市城關區已為1263名高齡、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難老人家裡配備了護理床、制氧機以及床頭「一鍵呼叫」等智能設備,這些設備的數據都會連接到市級智慧養老數據聚合平台,實現統一管理,為老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與安全保障。
2021年,貴州一男子靠養牛發家致富,年收入高達700多萬 - 天天要聞

2021年,貴州一男子靠養牛發家致富,年收入高達700多萬

2021年,貴州一男子憑藉一手獨特的養牛方法,養殖一頭牛他就能凈賺一萬多元,更讓人嘖嘖稱奇的是,他還巧妙地運用自己的智慧,創立了一套以養牛為主的立體循環農業模式,通過使用這種模式,他的年收入高達700多萬元,那麼他的這套養牛方法究竟有何獨特之處呢?
拉林鐵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個「扎西德勒」 - 天天要聞

拉林鐵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個「扎西德勒」

「回溯至2021年,青藏鐵路拉林線開通之際,我便投身到這條線路的工作當中,能夠深度參與拉林鐵路的運營,這份榮耀始終在我心間熠熠生輝。」4月1日,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攜手青藏鐵路集團公司,於拉林鐵路共同開啟「坐著高鐵看中國·尋訪藏家桃花源」主題採訪活動。身為青藏
戈壁藍莓吃上「定製餐」 - 天天要聞

戈壁藍莓吃上「定製餐」

站在山南市扎囊縣阿扎鄉的戈壁腹地,目之所及不再是記憶中的黃沙漫卷。成片的智能溫室在烈日下泛著銀光,這片曾在戈壁荒灘種出聖女果而聞名的「戈壁田園」,如今,能讓土壤要求極高的藍莓也在此紮根,上演著現代農業最震撼的逆襲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