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為何遲遲不肯開鑿克拉運河,原來內有乾坤

2022年06月21日09:05:09 國際 1755

泰國為何遲遲不肯開鑿克拉運河,原來內有乾坤 - 天天要聞

克拉地峽位於馬來半島中部,左臨安達曼海,右接泰國灣地峽最窄處寬僅56千米,最寬處150千米,如果在此開鑿一條海運通道,那麼,過往的船舶可由中國南海經泰國灣,再穿運河,入安達曼海,出印度洋,也就不必繞行馬六甲海峽,航程至少縮短1100公里,如果是10萬噸油輪的話,在時間上可以節省2到3天,能節省運費30萬美元。既然好處這麼明顯,那麼泰國一直沒這樣操作,像埃及一樣躺著收錢呢?

泰國為何遲遲不肯開鑿克拉運河,原來內有乾坤 - 天天要聞

受印度板塊強烈碰撞亞歐板塊的影響,作為亞洲南部三大半島之一的中南半島,地形呈現山河相間且縱列分布的特點。數條大河從這些南北縱列的山脈奔騰而出,自西向東數依次分布著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湄南河湄公河紅河,在這些河流的下游又沖積出廣闊而肥沃的平原,中南半島上的國家便是在這些沖積平原上建立起來的。緬甸的核心在伊洛瓦底江,越南的核心在紅河(奪取柬埔寨核心區域後所)。

泰國為何遲遲不肯開鑿克拉運河,原來內有乾坤 - 天天要聞

平原雖然富饒,但無險可守。所以泰國在穩固湄南河流域後,便將勢力逐步延伸到東北部的湄公河流域(即呵叻高原)和馬來半島北部(即部分克拉地峽)。當然,泰國能夠想到的,緬甸也想到了。兩國圍繞著制高點區域,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爭。

整個18世紀中期,緬人都是壓著暹羅人(泰國人)打,進攻路線就是繞到克拉地峽北部,並以此為跳板往南打。暹羅也有反攻,還把疆域拓展到克拉地峽東部南海泰國灣沿岸。兩國誰也不服誰,誰也戰勝不了對方,勢均平衡的局面直到大英帝國闖入才改變。

泰國為何遲遲不肯開鑿克拉運河,原來內有乾坤 - 天天要聞

首先倒下的是與印度次大陸接壤的緬甸。大英帝國通過三次英緬戰爭(1824~1826、1852、1885),用堅船利艦把緬甸打的落花流水,漸漸臣服於英屬印度的腳下(1858~1947)。隨著英國和法國殖民勢力對東南亞(中南半島)的侵略,泰國也逐漸脫離以中國為核心的東亞—中亞朝貢體系

泰國能夠成為亞洲除日本外,唯一沒被殖民的國家,主要歸功於曼谷王朝的朱拉隆功國王(即拉瑪五世,1853~1910)。泰王主動向西方學習,推行現代化改革。當時暹羅灣南部被一個叫「北大年」的穆斯林蘇丹國控制著。在經過一番複雜的政治博弈後,泰國和英國人1909年簽屬協議《英暹曼谷條約》,瓜分了北大年的土地,泰國得北大年蘇丹國60%,英國得40%(馬來人聚居地吉打、玻璃市、吉蘭丹以及丁加奴四邦)。其次,是英法兩大國希望泰國夾在中間做大國的緩衝地帶。

泰國是僥倖逃脫殖民嗎?不是,是投機。二戰前期,泰國在1941年底參與日本同德國、義大利締結的柏林—東京—羅馬軸心,對英美宣戰,依靠日軍奪取了英屬緬甸的撣邦高原東部和英屬馬來亞(1824~1941)北部的部分地區。日本侵略者一高興,大手一揮就將緬甸南部的部分土地和馬來西亞北部部分地區劃給了泰國。

到了1945年反法西斯同盟反攻軸心國並節節勝利之時,泰國趕緊調轉槍口,宣布對英美宣戰無效,並且將1941~1945年攻佔的領土交還英國,泰國西南部的邊界再次恢復到1909年簽訂《英暹曼谷條約》時的狀態。

1858年,英國就率先提出開鑿地峽的請求,並得到泰王拉瑪一世的批准。克拉地峽雖然狹窄,但多為山地、兩側海岸為基岩構造,以當時的機械條件很難實施,就算鑿通了,代價也遠大於收益,所以英國人放棄了。其後幾乎歷任國王執政時期,關於克拉地峽運河的問題都會被提上議事日程。

法國人可比英國人現實的多。當時英國控制著馬六甲海峽,隨時可以切斷法國與中南半島殖民地之間的聯繫。為了擺脫英國的控制,法國人就想「幫助」泰國鑿通克拉地峽。英國人略施手段,導致法國沒獲得開鑿權,就攪黃了這一計劃。

泰國開鑿克拉地峽的顧慮

泰國當然有鑿通克拉地峽的意願,但顧慮也很多。目前,泰國雖然是中南半島上經濟最好的國家,但其經濟實力和技術水平還不足以在56公里寬的地峽處開挖一條120公里長的運河(目前設計的10種運河方案,長度均在60-120公里)。據估算,開鑿這條運河需要花費300億美元,這些錢足夠用來建設覆蓋泰國全國的標軌鐵路幹線網路了(這不是一個小數目)。

克拉地峽附近,就是著名的旅遊勝地普吉島。如果鑿通克拉地峽,必然會影響近海的珊瑚礁和海洋生態,這對旅遊業是個致命的打擊,會直接影響泰國政府的財政收入。克拉新運河帶來的收益,能不能彌補旅遊業上的損失,還是個未知數。

要想港口繁榮,泰國不光要挖一條運河,還需要大量配套設施,如來往船舶的加油、修理以及生活等輔助設施,還有完善的陸路交通設施,還有金融、海關、倉儲等配套設施等。連挖運河的錢都要考慮下的泰國,對投融資安全性和成本問題,不得不謹慎再謹慎。

泰國是一個佛教國家,南部十三府中的惹拉府北大年府陶公府,與馬來西亞的玻璃市、吉打州吉蘭丹州接壤,這三府以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為主。事關民族團結和國家穩定,雖然一條400米寬的運河不算什麼天塹鴻溝,在上面造些橋就可以交通連接,但真把馬來半島挖成了穆斯林聚居的馬來島,就不好管理了。

泰國為何遲遲不肯開鑿克拉運河,原來內有乾坤 - 天天要聞

泰國為何遲遲不肯開鑿克拉運河,原來內有乾坤 - 天天要聞

中國對開鑿克拉地峽的態度

所謂的中國「馬六甲困局」,無非是中美髮生戰事時,美國可以封鎖馬六甲海峽,壓制中國。姑且不說中美兩國還沒到非打仗不可的地步,僅從戰術角度來看,即便克拉地峽甚至馬六甲海峽都中國控制也沒用,在蘇伊士運河地中海一樣會受到軍事威脅。中巴經濟走廊就是針對馬六甲下的一劑「猛葯」,既繞開了馬六甲,也繞開美軍勢力。

馬六甲海峽通航噸位28萬噸,過大則需要繞道巽他海峽龍目海峽。假設克拉運河挖通,水深20米,寬500米(不需要船閘),可通航25萬噸輪,很顯然新克拉運河分流的是馬六甲海峽的部分業務。新運河確實能給泰國帶來大量就業,繁忙的航運又能為拉動泰國經濟,但它也將永遠改變東南亞的地緣政治版圖(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利益受損)。

泰國為何遲遲不肯開鑿克拉運河,原來內有乾坤 - 天天要聞

中國希望把東盟納入自己的「懷抱」,但不希望南海問題複雜化。印尼是東盟的老大,有著決定性影響;馬來西亞在東盟也很有分量,這兩國目前和中國的關係總體還不錯;至於新加坡,本來就和美國有著緊密的軍事關係,你再逼他對中國只有壞處沒有好處。所以,中國樂見泰國多一條新運河,但不會由國家力量強勢推進項目。

近些年,泰國國內政治複雜,紅衫軍、黃衫軍鬥爭激烈,軍政府和民選政府輪番上台,政策連貫性不強,像「大米換高鐵」等對泰國有益的計劃都很難推進。開鑿克拉運河的幾百億美元項目資金,泰國自己是無力承擔的,需要藉助中國、日本以及其他國際社會的共同投資。泰國國民對此興趣不高,據先前的民意調查,項目支持度還不到百分之三十。投資方對泰國內部貪腐、工作效率問題,都不太放心。

泰國為何遲遲不肯開鑿克拉運河,原來內有乾坤 - 天天要聞

泰國人心裡非常清楚,克拉地峽運河存不存在,並不會對全球貿易量有影響。克拉地峽運河為泰國所創造的經濟、外交利益,實際上都是從馬六甲海峽國家的鍋里挖過來的。如果大家日子都不好過,這條克拉地峽也沒非挖不可的必要,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好。

泰國為何遲遲不肯開鑿克拉運河,原來內有乾坤 - 天天要聞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四川發布一批幹部任前公示,涉多個省管高校正職 - 天天要聞

四川發布一批幹部任前公示,涉多個省管高校正職

根據《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四川省黨政領導幹部任職管理辦法》等規定,為進一步減少用人失察失誤,把幹部選好選准,現將白潔等同志擬任職情況公示如下:白潔,女,滿族,1977年9月生,在職博士研究生,中共黨員,現任四川旅遊學院黨委常委、
倫敦拒絕效仿華盛頓向以色列扣留武器 - 天天要聞

倫敦拒絕效仿華盛頓向以色列扣留武器

卡梅倫說英國不支持在拉法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英國已明確表示不會跟隨美國拒絕向以色列運送武器,英國外交大臣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談到兩國在這方面存在「非常根本的差異」。卡梅倫周四在新聞發布會上說:「美國是以色列政府武器的巨大
張工會見中國中煤董事長王樹東一行 - 天天要聞

張工會見中國中煤董事長王樹東一行

5月8日下午,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工在迎賓館會見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樹東一行。此次中國中煤在津設立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能源與低碳技術創新中心,是落實京津冀重大國家戰略的具體實踐,也與我市創新發展目標高度契合。
震動金融圈!張紅力,被開除黨籍 - 天天要聞

震動金融圈!張紅力,被開除黨籍

5月9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對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委員、副行長張紅力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
烏克蘭到底在為了什麼而戰鬥? - 天天要聞

烏克蘭到底在為了什麼而戰鬥?

本期我們將探討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烏克蘭到底在為了什麼而戰鬥? 近年來,國際局勢日益緊張,烏克蘭作為歐洲的一個國家,也不斷地面臨著各種挑戰。在這個充滿火藥味的舞台上,烏克蘭人民一直在為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而戰鬥。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烏克蘭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