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共享母親出現,世界正在淘汰這樣的男人

2019年12月05日15:00:21 國際 1852

全球首例共享母親出現,世界正在淘汰這樣的男人 - 天天要聞

今天,有一條微博熱搜很戳心。

全球首例共享母親出現!

全球首例共享母親出現,世界正在淘汰這樣的男人 - 天天要聞

《每日郵報》12月3日報道,英國一女同性戀,用妻子孵化的受精卵生下一子。

這為全球首個兩人子宮共同孕育的案例。

具體過程是,醫生將卵子放在微型膠囊里,將其插入一方女性的子宮,在受精的前18個小時進行孵化,然後將其轉至另一方女性的體內,最終產下寶寶。

報道很抽象,形象些來說,就是:

兩個女同性戀者,通過現代醫術,可以生育寶寶,並且共同撫養他長大。

這說明了什麼?

一是說明了社會越來越寬容,女同性戀者正在逐步被接受;

另外,正如網友所調侃的那樣,這個熱搜還暴露出真相:

只要你願意,生育和撫養孩子,完全可以沒男人什麼事。

那些從不主動參與孩子成長的男人,很可能會變得越來越「沒用」。

這個世界,正在淘汰那些只出精子,卻從不出精力的男人!

全球首例共享母親出現,世界正在淘汰這樣的男人 - 天天要聞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

父親們,正在變成「長方形」?

要麼,爸爸們總是在忙工作,孩子和他們的聯繫最多的,不是其他,而是那個長方形的手機。

要麼,下班後,爸爸們仍然在玩手機,帶孩子成為可有可無的事情。

今年上半年,一組「岳雲鵬接孩子」的照片,突然火了。

網友發出來的照片里,一個酷似岳雲鵬的男子,穿紅雨衣、藍拖鞋,在學校門口等孩子放學。

女網友們議論紛紛,都稱讚岳雲鵬是個好父親。

但隨後,岳雲鵬的妻子回應否認,稱照片中的男子並非自己丈夫。

全球首例共享母親出現,世界正在淘汰這樣的男人 - 天天要聞

到底是不是岳雲鵬?沒有人確定。

也許,岳雲鵬妻子的否認,只是為了保護孩子,不讓過多的人前去騷擾孩子。

但女網友們的羨慕,卻是真實而具體的。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但在學校外接孩子長長的隊伍里,又有幾個父親能夠親自前來?

無數的父親,正在缺席孩子的成長。

媽媽們有多羨慕,就證明這種缺席有多嚴重。

全球首例共享母親出現,世界正在淘汰這樣的男人 - 天天要聞

上個月的深夜,很久沒有發朋友圈的同學小敏,更新了。

是兒科急診室的照片,只配了兩個字:心塞!

我試探的在微信上問她:怎麼了?

沒想到,她很快就回復了。

這天下午,老公去參加部門聚會。沒想到,吃過晚飯,孩子就嘔吐,還發燒了。

打老公的電話,顯示關機。

她一個人抱著孩子去醫院,孩子三十多斤,把她累得快癱了。

挂號,繳費,抽血,檢查,一路小跑下來,最後診斷出孩子是急性腸炎。

醫生給孩子打吊針,孩子在急診室睡著了。

她這才坐下來,發現全身衣服都濕透了。她再打老公的電視,仍是關機。

那天,小敏最後和我說的是:

我都三個月沒有逛街,差不多半年沒買新衣服了,也沒有周末。

太累了,早知道,結什麼婚啊。

電影《找到你》里,有一句話:

這個社會對女人的要求,太高了。

是的,你以為,結婚後,就能找到一個為你遮風避雨的人。

但生了孩子後,你才會發現:

丈夫既不能負責賺錢養家。你也竭盡全力,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媽媽。

你曾經是個驕傲的小公主,但你現在必須重新學習做超人,為家庭遮風擋雨。

全球首例共享母親出現,世界正在淘汰這樣的男人 - 天天要聞

作家「拾遺」,曾經有一個精闢的論斷:

爸爸,是這個時代的稀缺品。

為什麼?

因為,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缺失,甚至消失,在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

把「父親」真正當成一種身份來經營的男人,變得越來越少。

不否定,男人們承擔著生活壓力,過得並不輕鬆,但這並不是理由。

要知道,許多妻子同樣要上班,要奔波在上下班的地鐵上,她們並不天然要承擔全部責任。

主持人朱丹,曾經在微博上吐槽過:

為什麼動畫片里的媽媽,總是以像紅太狼這樣的形象出現?

她們暴躁易怒,很少溫柔,包容,有愛,充滿鼓勵。

全球首例共享母親出現,世界正在淘汰這樣的男人 - 天天要聞

你可以說,這只是一種巧合。

但事實是,現實中的妻子,角色的壓力往往比想像的更大。

她們需要充沛的精力,超出普通人的耐心,和從未停息的瑣碎的付出。

更多情況是,這種付出並換不來丈夫的感激,和攜手共同努力的自覺。

失望的情緒沉澱得久了,就難免在胸腔里爆炸,轉化為暴躁,和看得見的憤怒。

全球首例共享母親出現,世界正在淘汰這樣的男人 - 天天要聞

什麼是婚姻最好的樣子?

就是彼此懂得對方的不容易。

你懂得丈夫在人前努力打拚的辛苦,他從不忽略你點滴的付出。

你們都不輕易缺席,擁有大格局和好情緒,然後培養出一個三觀正確的孩子。

世界已經夠為難自己了,你們這些抱團取暖的人,更要多些溫暖和感同身受。

乍見之歡的激情後,只有相互體恤,這段相親相遇才能走得更遠。

全球首例共享母親的出現,當然只是個例。

但這樣的婚姻相處之道,你不能不記在心裡。

最後,以網路上那段廣為流傳的對話結尾吧。

一個男人,在網上懟人:

我老婆,可以獨自睡覺,可以自己去逛街,可以自己去旅遊,可自己做飯,懷孕自己去做體檢,自己帶小孩,你們敢在她面前自稱女漢子?

有網友,不動聲色的回復:

在我們村,一般管她叫寡婦。

請一定記住,別輕易辜負了,那個願意陪你吃苦的女人。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中美成立經濟領域工作組,有何深意? - 天天要聞

中美成立經濟領域工作組,有何深意?

9月22日,記者從財政部獲悉,為落實中美兩國元首巴厘島會晤重要共識,根據國務院副總理、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何立峰與美國財政部部長珍妮特·耶倫達成的共識,中美雙方商定,成立經濟領域工作組,包括「經濟工作組」和「金融工作組」。
英國首相宣布:香煙禁令即將生效! - 天天要聞

英國首相宣布:香煙禁令即將生效!

近日英國政府考慮禁止下一代人購買香煙的消息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這一舉措旨在保護公眾健康,減少吸煙人數並解決相關的健康問題。然而,它也引發了一些爭議,擔心對個人自由的干預和可能引發的其他社會問題。然而這條禁令實施後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又有多少人會持支持態度?
俄羅斯盛傳扎盧日內被俄軍炸死的傳聞,可信度有幾分? - 天天要聞

俄羅斯盛傳扎盧日內被俄軍炸死的傳聞,可信度有幾分?

近日,關於俄羅斯反對派政治家扎盧日內遭到俄軍炸死的傳聞在網路上廣為流傳,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這一消息的可信度備受質疑,讓人們疑惑不已。最近幾年,扎盧日內一直是俄羅斯政壇的重要人物,他的言論和行動一直備受關注。然而,他的強硬立場和對政府的批評使得他成為爭議的焦點。
蒙古與美韓幹了件大事—幸虧規矩是中俄說了算 - 天天要聞

蒙古與美韓幹了件大事—幸虧規矩是中俄說了算

本文內容來自於網路,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繫刪除。近年來,蒙古一直處於國際關注的焦點之中。從礦產資源的合作到與西方國家的接觸,種種事件讓蒙古的存在感倍顯強烈。然而,近期,蒙古再次引發關注,不過這一次,他們的行動似乎更加低調,更具戰略性。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俄外長以1對2,拒絕德日「入常」,聯合國大會上,中國打破沉默 - 天天要聞

俄外長以1對2,拒絕德日「入常」,聯合國大會上,中國打破沉默

聯合國大會上爆發激烈交鋒,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以1對2,拒絕德日「入常」。拉夫羅夫表示,德日兩國是美國意志的忠實執行者,不可能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另外,韓國總統尹錫悅在聯大上公然發表對俄不友好言論,俄方立馬回擊,向韓國駐俄大使抗議。而在討論烏克蘭問題上,中國打破沉默,亮明態度。
新一屆西地球村村委會成員名單(37個發達國家) - 天天要聞

新一屆西地球村村委會成員名單(37個發達國家)

村委書記:美國村委副書記:英國、法國村委常委:德國、日本、義大利、加拿大村委候補常委:澳大利亞、韓國、西班牙、荷蘭、瑞士、以色列、瑞典、新加坡村委委員:波蘭、比利時、丹麥、挪威、芬蘭、奧地利、愛爾蘭、捷克、葡萄牙、希臘、紐西蘭盧森堡、匈牙利、斯洛伐克、冰島、斯洛維尼亞、立陶宛、愛
韓國加大補貼力度以提振電動汽車銷量 - 天天要聞

韓國加大補貼力度以提振電動汽車銷量

韓國政府將向購買電動汽車(EV)的消費者提供更多補貼,作為振興汽車銷售放緩的政策激勵措施的一部分。官方周五表示,有關當局將於下周初公布詳細信息。韓國充電的電車該措施旨在推動因充電成本上升和補貼福利減少而導致的電動汽車銷量下降。
是「印度」還是「巴拉特」? - 天天要聞

是「印度」還是「巴拉特」?

最近一段時間,印度更改國名的事情可謂是沸沸揚揚。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期間,印度方出席時使用的是「巴拉特」(Bharat)名牌而非「印度」(India)名牌,而印度政府發布莫迪前往印度尼西亞參加東盟峰會的公報中,也將其稱為「巴拉特」總理而非「印度」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