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也會得艾滋病,會傳染給人嗎?

今天是12月1日,也是世界艾滋病日。

自1988年設立之日起,每年今天,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都會在世衛組織的號召下,舉辦宣傳和普及預防艾滋病知識的活動。

但你知道嗎?與人類一樣,貓咪也會得艾滋病,這一期的#貓生百科,寵兒就來給鏟屎官們普及一下貓艾滋病。

什麼是貓艾滋病?

貓艾滋病的全名是「貓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feline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FAIDS),由於貓艾滋的病毒(FIV),與引起人類艾滋病(AIDS)的HIV病毒,在構造及核甘酸的序列上具有相關性,同時,該病的發病機理和臨床癥狀又與艾滋病相似,故被稱為「貓艾滋病」。

但是,重點來了。

鏟屎官,請先深呼吸一口。

然後,握好你拿鏟的手,別把屎抖掉了;

再放下你提貓的籠子,別激情作案把主子給丟出去了。

寵兒的話還沒說完,大家不要談艾色變,貓艾滋病(FAIDS)與人艾滋病(AIDS)是完!全!不!相!交!的兩條平行線。

劃重點:貓艾滋病不會傳染給人和狗狗,只在家貓、野貓、獅虎豹等20多種貓科動物之間肆虐。

如何判斷貓咪是否感染了貓艾滋?

心頭大石落地,鏟屎官們不免擔心自家的貓咪是否得了貓艾滋,別急,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判斷:

1.留意貓咪是否出現食慾減退、體重減輕的情況;

2.觀察貓咪是否有發燒、腹瀉、嘔吐、打噴嚏、咳嗽等癥狀;

3.注意貓咪是否有牙齦蒼白或變黃、氣味難聞、口腔潰瘍等癥狀;

4.看貓咪是否有傷口癒合不良、貧血、皮毛狀況不佳等情況;

5.貓咪是否有精神抑鬱、運動神經損傷、感覺神經損傷等神經性障礙。

如果出現以上種種情況,鏟屎官就該帶著貓咪去醫院檢查了。

目前,血液檢查是檢測貓咪體內有無貓艾滋抗體的唯一方法。主要通過流行病學特徵、臨床癥狀、病理變化作出初步診斷,然後再靠病毒分離和抗體檢測進行確診。

貓艾滋病如何防治?

貓艾滋,主要是通過病貓的咬傷導致傷口感染而傳播貓艾滋,另外,母嬰傳播也是一種傳播方式。

患病的母貓在妊娠、生產、照顧小貓的過程也有可能把艾滋病毒傳染給後代。但這種情況並不絕對,且還沒被科學解釋。

因此,感染了貓艾滋的貓媽媽生下的小貓,應該在6個月以後都進行FIV抗體檢測,避免因來自母體的抗體影響而出現「偽陽性」的情況發生。

預防措施:

1.檢查:新貓進家應進行FIV感染檢測;

1.隔離:防止攜帶FIV的病貓感染健康貓咪;

2.家養:減少貓咪在室外的時間,降低感染概率;

4.絕育:絕育後的貓咪性情溫和,避免貓咪因爭奪地盤的相互爭鬥。

如果貓咪已經確診感染貓艾滋,鏟屎官也不要歧視,進而遺棄。

貓艾滋≠死刑。

貓咪即使感染了FIV,通常潛伏期也會較長,從感染到出現臨床癥狀一般需 3~10年時間,很多感染 FIV 的貓咪有可能還沒表現出臨床癥狀就自然死亡了。

補救措施:

1.保持家中衛生整潔,減少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2.提供高蛋白的食物,鼓勵貓咪多吃,只有保持充足的體力,才能讓貓咪應對病魔侵襲;

3.對繼發感染疾病進行積極的治療,對患有貓艾滋的貓咪來說,最大的治療是應對繼發感染。

做到以上,即使患有貓艾滋,貓咪也可以活到正常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