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有任何觀賞魚飼養問題,可直接全網搜索養魚老道及關鍵詞,比如養魚老道、水質白濁,養魚老道、觀賞魚黑斑、腐爛病等。
剛開始養魚,是否應該把所有養魚設備,一應俱全的準備好?這個問題也沒有固定答案。
因為無過濾也可以養魚,僅僅有物理過濾,也可以養魚,物理生化過濾皆有,仍然可以養魚, 而很多新手魚友,一上手就把所有設備全部上齊了,有時候也未必是好事。
我們不要忘記了,對魚缸水質起到重要清理作用的,永遠是物理過濾。
生化過濾的過猶不及,導致水質長期不能穩定
過分的重視生化過濾,可能也會導致水質不穩定,特別是小缸養大魚,濾材很多,或者魚缸水體很大,濾材也很多,這個水質想要快速穩定,速度一定就會慢下來。
主要原因就是濾材雜質,為什麼魚缸空無一條魚,放進去的水很清澈,加上濾材之後,它就變了?
自來水中的水大部分都是比較清澈的吧?即使有點雜質、水銹、水垢,很快就可以沉澱到魚缸的底部,它也不至於把整缸水攪得像霧霾一樣,最終的原因還在濾材上。
所以很多新手魚友養魚,不但在養水,同時還要養濾材。
為什麼過去古法飼養金魚,放水三天就可以入魚,那個水質並沒有什麼變化呢?真的就是密度低?那是因為沒有其他因素的干擾,就是一缸單純的水而已。
而我們現在魚缸內的水,已經不單純了。
物理過濾才是最終要的,新手魚友要明白這個道理
我們不是說生化濾材完全可以不用,除非飼養密度極低,但是,一定不要太過了,如果太過了,我們就要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這是沒有任何辦法的。
我們同時也不是說,單純物理過濾就不能養魚。
因為很多魚友的魚缸內,可能就沒有生化倉或者生化濾材,只要密度不大,照樣也可以養魚,就甭管那個硝化細菌到底在哪生存了,反正水能好,魚也能活,那就不必再談其他。
所以物理過濾的重要性,我們一定要有高度的認識,而不是忽略或者只把關注點全部放到了生化過濾上,這也未必正確。
事實上,物理過濾並無什麼難點,無外乎幾塊濾棉可以阻擋雜質,無外乎上部不溢流、底部水流又通暢,無外乎進入濾棉的水流要適當。
同時,物理過濾也不能過度,比如說,太多的濾棉疊加,到處都是濾棉,生化倉內也多濾棉,最後還是適得其反。
不但失去了物理過濾的效果,而且更容易藏污納垢污染水質,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
總而言之,我們養魚,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水體和密度適度調配過濾形式,所有的問題都不能太過,也沒有必要完全關注某一點。
而是要綜合考量,包括了觀賞魚的密度、食性、成長性,和整個水體,還有水流和過濾之間的合理搭配。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