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母貓,長著長著,就長出了……?

大家好,這裡是么一凹MYAO。

不管是白貓黑貓、公貓母貓,好好養,都是好貓!

最近看到一個很有趣的話題,有個姐妹帶了一隻小母貓回家,養著養著,居然長出了小蛋蛋和小口紅!還經常做出舔丁丁的猥瑣行為,讓鏟屎官崩潰大哭。

確實,「弄混性別」看起來很荒謬,但是在貓咪身上很常見。大家都知道,貓咪的唧唧真的太小了(貓貓:感到冒犯),一般還是藏起來的,很難看到。在貓咪出生的時候,公母基本上長得都差不多,到了兩三個月左右,才能逐漸看出性器官的差別。

一般正規貓舍不會出售這麼小的貓咪,那如果是撿到了/收養了小貓貓,要怎麼分辨性別呢?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菊花和生殖器的距離

母貓的菊花下面就是生殖器,隔得比較近,大概1cm左右,而且生殖器形狀偏長,看起來像個倒著的感嘆號。在小貓咪時期,小妹妹那裡沒有毛,像個小坑。公貓的菊花和小弟弟就隔得比較遠,中間還要留給蛋蛋,小弟弟也是偏圓形的,有點微微凸起。

稍微年長的貓咪就會比較清楚啦。公貓的蛋蛋懸在菊花下面,像兩個小櫻桃(對不起櫻桃),就算是絕育以後的公貓,雖然蛋蛋沒了,蛋皮還是在的。如果確定是公貓,卻沒發現蛋蛋或者蛋皮,就要考慮隱睾,及時檢查並手術。

還有一種不完全靠譜的方法,就是看花色。大部分三花(黑、白、棕)和玳瑁色都是母貓,而橘色、薑黃色則很多都是公貓。我們常說大橘為重,說不定人家是塊頭大呢~

接下來就有朋友要問了,那到底是公貓好還是母貓好呀?公貓真的會更調皮嗎?絕育公貓真的會更粘人嗎?

公母貓的差別當然存在,但他們都是好貓咪!性格都是因貓而異的!只是公母在體型、部分疾病、絕育等方面會有一些差別,選擇貓咪的時候可以稍加考慮。

外表來看,公貓一般骨架會比較大,會出現「發腮」,擁有圓乎乎的小臉蛋。母貓的體型相對小一些,看起來會更清秀,發腮也基本是靠後天努力(胖的)。有說法是公貓大多是右撇子,母貓是左撇子,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貓咪~

差別最大的是發情和絕育。母貓發情後會在晚上亂嚎,非常鬧心,反覆發情容易出現子宮疾病。公貓一般是被動發情,也會亂嚎,而且會變得焦躁不安,到處尿尿來標記領地,還會離家出走,去尋找附近的小紅、小蘭、小翠花。

做絕育手術的話,

母貓的費用會比公貓高,並且是在腹部開刀,風險更高,也需要更細心的照顧,定時回醫院拆線。公貓只需要放倒、嘎蛋,幾分鐘結束,當天回家就活蹦亂跳了。

無論公母,大部分疾病的得病概率都差不多

不過未絕育的母貓更容易出現生殖系統疾病,比如上面提到的子宮蓄膿,公貓則因為尿道狹窄,比較常見膀胱結晶、尿結石等泌尿系統問題。也曾經看到研究說,未絕育的公貓得貓傳腹、心臟病的概率會更大。

不要把性別卡的那麼死~不管是公貓、母貓、黑貓、白貓,都是天使好貓貓~ 希望大家都能愛護自己的貓咪。另外提一嘴,最近看到很多救助人說貓貓不好找家,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看看領養招募呀,強烈支持領養代替購買,網路一線牽,珍惜這段緣!

文 案|Luna

插 圖|荒 熊

校 對|喵 醬

技術審核:

歡迎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