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商網5月10日訊 提起海馬,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頭部像馬,身材卻與真正的駿馬相差懸殊,它萌萌的樣子深得人們的喜愛。海馬是瀕危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近幾年,西海岸沿海區域出現了數量龐大的海馬群體,這得益於新區開展的藍灣整治行動,還有一大批熱愛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藍灣衛士」。
前不久,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海龍科專家組東亞負責人、中山大學副教授張雄帶領他的團隊,在琅琊鎮西楊家窪碼頭進行科研作業。他們每年定期來到這裡,除了潛水觀測,觀察漁船的捕獲物也是研究海馬種群情況的重要方式。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海龍科專家組東亞負責人、中山大學副教授張雄說:「你看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日本海馬,在這邊唯一能找到的,而且數量比較龐大的一種海馬。這是我們國際自然保護聯盟非常關注的一種瀕危動物,而且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咱們青島西海岸新區可以大面積看得到,其他海域可能在一百平方米範圍內,能找到一兩隻就算不錯了,但在這片海域密度非常高,基本是其他海域的十倍甚至幾十倍之多。」
被發現的海馬物種為日本海馬,在中國主要分布於北方海域,觀測到的種群數量隨著季節和水溫不同呈年際變化,每年的十月份至十一月份,琅琊近海成為日本海馬的重要棲息地。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海龍科專家組東亞負責人、中山大學副教授張雄說:「為什麼這邊海馬很多,一方面得益於水質的改善,另一方面是比較好的水域環境,海里生長的海藻和複雜的棲息地為海馬的附著和定居提供很好的環境。」
海馬是海洋環境健康與否的指示物種,大批海馬選擇在這片海域定居,得益於新區近幾年來通過藍灣整治對水域保護所作出的努力,還有那些多年來一直以海洋生態環境宣傳和保護為已任的「藍灣衛士」。其中,一支由漁民組建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公益組織,對海洋生態保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區藍灣生態環境公益服務中心負責人劉樹傑:「我們正式註冊之後,是由區海洋發展局作為我們的監管單位,我們就是做讓漁民知道如何保護海洋環境的培訓,從培訓的漁船長中選拔優秀負責任的組成海馬棲息地巡護隊,勸阻驅離一些違法船隻,組織凈灘凈灣活動,深入農村、集市、碼頭,進行一些宣傳活動。」
2018年至今,「藍灣衛士」們深入漁村碼頭40餘處,組織凈灘凈灣凈港活動,驅離非法捕撈漁船三百多艘,清理海洋塑料垃圾一萬多公斤,培訓漁民三百多位,帶動更多的漁民參與到海洋生態的保護行動中來。
區藍灣生態環境公益服務中心負責人劉樹傑說:「因為漁民是一個很大的群體,海洋的使用者是漁民,受益者也是漁民,但是海洋的保護漁民沒參與進來,這是一個很大的痛點。我們這支隊伍,就是希望從我們做起,一點一點地做起,帶動全國的漁民都來參與到海洋保育事業中,我們中國的海洋保育事業肯定會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