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統治陸地的5種巨獸,復活任何一種都能成為陸地王者

劍齒虎

300萬年前,氣候寒冷,北美大陸正處於冰川時期,食草動物在啃食草根和樹皮,由於缺少食物,食草動物間的競爭也異常的激烈,兩頭一頓重的美洲野牛正在搶奪這裡最後的一片草地,但在枯萎的草叢中,一個埋伏已久的獵手已經準備就緒,電光火石之間,一頭野牛瞬間倒下了,它的競爭者落荒而逃,捕食者用它長達20厘米的犬牙刺穿了獵物的喉嚨,這個體重300千克的猛獸就是劍齒虎,是當時北美最大的捕食者之一,劍齒虎前肢肌肉發達,威力巨大,在捕食過程中先用前肢將獵物撲倒,然後再用20厘米長的犬牙刺入對方的喉部,劍齒虎體重在200-400公斤體,長2.7米左右,劍齒虎最出名的就是它的獠牙,看似帶著兩把天然的彎刀,很是威風凜凜,但這麼長的牙齒有時卻會起反作用,長牙讓它們難以吃到骨骼之間的肉,甚至咬碎骨髓也十分費力,而在打鬥中折斷牙齒導致感染髮炎死去的劍齒虎也不在少數。

北美野牛

劍齒虎

劍走偏鋒的劍齒虎把猛獸的攻擊力和咬合力發揮到了極致,捕食大型食草動物是劍齒虎的強項,但隨著更新世各種大型食草動物的滅絕,不善於快速奔跑的劍齒虎難與和更靈活的食肉動物競爭,隨後劍齒虎們不斷分化各種亞科散落在了歷史的角落中。

美國洛杉磯有一個著名的漢柯克化石公園,這個公園原先是個瀝青湖,在裡面挖出了2,000多具劍齒虎的骨骸,它們是來這裡捕食而陷入瀝青湖中的,這從某種角度證明劍齒虎當時的食物已經相當匱乏了,腐肉成為壓死這個族群的最後一根稻草,之後為適應環境,部分亞種分化出了大小不一,各種類型的劍齒虎,並遊走於非洲、亞洲、和南北美洲之間,相比在貧困線上掙扎的劍齒虎,原始獅的日子似乎要好過得多。

瀝青湖

洞獅

大約50萬年前,原始獅從東非大草原四處擴散,由於它們能很好地適應環境,一些成員走出了非洲開始獨立演化,留下的成為了現在非洲獅的祖先,部分原始獅來到歐亞大陸,進入歐洲的原始獅適應了寒冷的氣候,進化成洞獅,也叫穴獅,洞獅的體型要比非洲獅大許多,成年雄性洞獅體重在250-300千克之間,體長2.1米,洞獅是一種獨居動物,巔峰時期,這個族群的腳印曾遍布到歐洲的最西部,歐亞大陸三分之二都曾是它們活動的範圍。

原始獅

洞獅

根據石器時代歐洲先人在石壁上留下的岩畫可以推斷出,洞獅皮毛上有隱約可見的斑紋,雄獅的脖頸也有環狀鬃毛。

美洲擬獅

一些更頑強的洞獅穿越了白令大陸橋來到了北美大陸,它們很快地適應了這裡的環境由於食物充足,它們進化成了體型更大的美洲擬獅,擬獅體重350-470千克,全長4米,擬獅來到這片風水寶地之後,避免不了與當地土著發生衝突,但憑藉體型優勢,在與劍齒虎,恐狼的爭鬥中往往能佔據上風,更重要的是,擬獅跟現代非洲獅一樣,是群體動物,族群更能為他們提升生存的機會。

個別有個性的擬獅也願意獨來獨往,慢慢地,擬獅逐漸成為當地最成功的肉食動物之一,在瀝青湖中,發現了大量劍齒虎和恐狼的屍骸,但擬獅的卻很少,這說明擬獅的到來,大大擠壓了本地食肉動物的生存空間,而瀝青湖裡的擬獅可能是那些獨居著。

短面熊

但就算如此,這些強大的猛獸卻害怕北美的一種動物,它們體重1.5噸站立來有4米高,它就是短面熊,短面熊同擬獅生活在同一時期的一片大陸,由於它們的主要食物是美洲野牛和三趾馬,所以也被稱為噬牛熊。

短面熊

短面熊

它能夠單獨獵殺4噸的大地懶,短面熊前額寬闊,但臉型較短,它擁有強大的爆發力和速度,這使得它能輕鬆捕獲美洲野牛馴鹿、大地懶等龐然大物,同時,在面對競爭者時,短面熊也能展現巨大的優勢,就算把擬獅、毀滅刃齒虎、恐狼加在一起,也不是它的對手,所以擬獅也只能退居二線,成是北美第二大食肉動物,但有可能是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的貓科動物。但好景不長,幾千年後地球進入冰期,這些在北美生活慣了的動物不得不南遷,往溫度更為合適的南方發展,這些食肉動物信心滿滿,都認為自己是當時最兇猛,體型最大的野獸。

南美細齒巨熊

但它們錯了,南美洲是危險的,這裡有一種當時陸地上最大,力量最強的動物在等待著他們,並準備迎接它們的挑戰,它重達1.8噸,站立來有5米高,一巴掌就能輕鬆地掀翻一輛轎車,它就是南美細齒巨熊。

南美細齒巨熊

當時陸地上最大的食肉動物,同時也是地球上存在過最大的熊類,更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哺乳類食肉動物,細齒巨熊生活在南美,是眼鏡熊的直系表親,體型巨大的原因在於當時的南美物種豐富而它卻沒有天敵,但隨著北美動物南遷,生存空間逐漸遭受擠壓,但即使是這樣,擬獅,劍齒虎等野獸看見它還是要繞道走,細齒巨熊也經常搶奪它們的食物,細齒巨熊可以利用體型上的優勢掠奪它們的獵物,但這些北美洲遷徙過來的食肉動物還是很快取代了原本南美洲掠食者的生態鏈。袋犬以及駭鳥慢慢的衰落,原本食物就不多的情況還來了這麼多不速之客,也使得細齒巨熊有了生存危機。

袋犬

之後,強大的南美巨熊體型逐漸縮小,同時細齒巨熊的食性也由肉食性逐漸轉變為雜食性,歷史規律就是,再強大的野獸,也不得不臣服於自然環境。這是強者生存的時代,體型和力量決定了一切,無數物種為了生存下去讓自己的體型變得越來越大,但這也有例外,在地球的某個角落,一個毫不起眼的物種卻突然崛起,他們身長一直在1.7米左右,但它們沒有往體型上發展,而是轉變為讓自己的大腦越來越發達,這個長期被猛獸攻擊的物種,改寫了地球進化史,他們學會了溝通,學會了使用火,使用工具,他們團結合作,與地球嚴酷的自然環境作鬥爭,跟這些野獸搶奪最後的生存資源,並最終活了下來,兩百萬年後,他們的後代站在博物館,了解曾今的地球發生往事,而一具具冰冷的骨骸彷彿在控訴200萬年前那個寒冷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