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建川博物館援引獸醫的說法發布消息稱,「豬堅強」已經進入到了彌留之際,它的離世,只在須臾之間。
在建川博物館發布消息的當天,有記者在現場看到,「豬堅強」躺在圈舍之內,時而發出呼呼的鼾聲,時而四腳亂彈,在上午十一點左右和下午一點左右時,它還掙扎著試圖站立起來,然而,卻沒能成功。
「豬堅強」,原本是成都彭州市龍門山鎮團山村村民萬興明家的一頭豬,北京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4秒,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鎮發生了令世人震驚的8.0級大地震,大地震發生後的第36天,這頭被埋在廢墟下的豬被成都軍區空軍某飛行學院戰士發現並被刨了出來。由於這頭豬在廢墟下頑強地活了下來,因此,被網友們稱為「豬堅強」。後來,「豬堅強」被建川博物館養在了博物館裡,並被取了一個小名「36娃兒」。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稱:他們博物館打算將「豬堅強」一直養到自然死亡。
按照時間推算,到了今年的時候,「豬堅強」的年齡與人類相比應該有100歲了,應該說,活到現在已經實在是不容易了。畢竟,豬的壽命是無法與人類相比的。
一般來說,豬的壽命只有5年左右,在飼養條件比較好、各種保健措施都能夠跟得上的情況下,個別的豬也能夠活到20年左右。據稱,世界上最長壽的豬也僅僅活到了23歲。
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延長家豬的壽命呢?
據專家稱,我們常見的豬都是家豬,是由野豬馴化而來的。人類馴化家豬的歷史大約能夠追溯到迄今為止的9000年以前,由土耳其人最早馴化野豬為家豬。
我國馴化家豬的歷史也很長,據先秦時期的甲骨文記載,商、周時代已有家豬豬舍的存在。不過,由於文字記載的缺乏,如今的人們很難清楚地了解當時的家豬飼養情況。
野豬被馴化為家豬之後,其身體內的基因發生了諸多變化,從而導致家豬的體型、壽命、性格、食性等都發生了變化。單單從運動的習性來講,野豬非常喜歡運動,而且,非常善於奔跑,但家豬就不太喜歡運動,而且,奔跑能力也非常弱。僅從運動的角度上來講,家豬在壽命上就大打了折扣。
《新語》中曾這樣說:「因天時而行罰,順陰陽而運動。」由此可見,運動能夠促進動物體的健康。經科學研究發現,適度的運動能夠促進動物體的新陳代謝,進而幫助動物體延長壽命。而作為家豬來說,由於其自身的運動機能已經出現了退化,因此,要想延長它們的壽命是非常困難的。而作為「豬堅強」來說,它生活在博物館裡,吃得好,睡得好,缺乏運動條件,所以,「豬堅強」能夠活到今天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專家最後稱,雖然說「豬堅強」馬上就要離開我們。但「豬堅強」作為一個生命的奇蹟來說,它頑強生存的精神將會永遠留存在這個世界上,從而激勵我們每一個人去勇敢地面對人生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