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來自於網路,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繫刪除。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
1939年,那是一個悲慘的年份,一幕令人痛心的場景在英國動物園上演。照片中,大熊貓被一條狼狗瘋狂地撕咬,而熊貓脖子上的厚重鐵鏈無情地束縛著它,無法逃脫。這一瞬間,國內外無數人對這幅照片感到震驚和悲痛。然而,這一切的起因卻要追溯到1937年,當時一位名叫史密斯的英國傳教士以傳播文化的名義來到中國四川地區。然而,他的真實目的卻是偷獵大熊貓。短短兩年的時間裡,史密斯竟然偷獵了整整12隻大熊貓,這其中更有人稱他為「熊貓之王」。
最後,史密斯將其中3隻大熊貓賣給了英國倫敦動物園,並給它們取名為「唐、宋、明」。而照片中所遭受狼狗撕咬的大熊貓,便是「明」。英國倫敦動物園為了吸引遊客,採取了各種方法讓大熊貓表演,即便大熊貓並不願意。飼養員毫不留情地攥緊手中的鐵鏈,強迫大熊貓做出各種動作。為了更加刺激,他們甚至讓狼狗與大熊貓進行搏鬥。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狼狗如此猛烈地進攻,而溫順的大熊貓卻無法還手,只能四處躲避狼狗的撕咬。
這一幕也引來了觀眾的嘲笑和歡笑,演出變成了一場虐待的鬧劇。然而,倫敦動物園並不會讓狼狗咬死大熊貓,他們會在適當的時候將狼狗趕走,並安撫熊貓,給它一些美味的食物,讓其飽餐一頓。之後,大熊貓還得重新上演這悲慘的表演。最終,在1944年,「明」這隻耗盡所有忍耐的大熊貓不幸病死。動物園甚至將它的死亡消息刊登在報紙上,喪心病狂地寫道:「明」不辭而別,它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快樂。這樣的文字無疑是對這位曾經被當作珍寶的大熊貓的諷刺和冷酷。作為中國人,我們對此感到憤怒和悲傷。大家對此有何看法?請留言與我們分享。
以上內容資料均來源於網路,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數據,理論考證於網路資料,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產生的任何問題任何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