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最壯觀的排便來自於藍鯨,猶如洪水開閘,瞬間噴湧出2噸糞便,周圍的魚群全部「屎到淋頭」。
然而,這些魚群們不僅不躲開,反而「迎屎而上」,專門鑽進藍鯨的糞便裡面。
藍鯨的尾巴
對於海洋里的大部分動物來說,藍鯨的糞便屎大自然的饋贈,如果可以,它們希望藍鯨天天多拉屎。
那麼,藍鯨的糞便都有什麼用,它為什麼有這麼多糞便拉出來?
藍鯨寶寶游泳
溫柔巨獸
地球的海洋從不缺乏巨獸,不管是初代脊椎動物霸主鄧氏魚,還是名氣最大的滄龍。
但是這些動物都是非常兇殘的捕食者,它們的血盆大口在生物史上留下了血腥的印記。
在演化的長河中,誕生了這樣一個動物類群,它們體型巨大卻十分溫柔,吃飯不見血,也從來不會主動攻擊其他動物。
它們就是被稱為「溫柔巨人」的鬚鯨,這其中最大的是藍鯨,它的體重超過了有史以來存在過的所有動物。
是的你沒聽錯,藍鯨是地球有史以來最大的動物,什麼以前的魚龍、鰭龍、滄龍都沒有它大。
地球有史以來最大的動物
一隻藍鯨有30米長,體重在180噸左右,因為皮膚呈現灰藍色而得名,雖然長得大,藍鯨的食物卻非常小,它們主要吃小魚小蝦,最愛吃的是一種叫做磷蝦的動物。
這是因為藍鯨是濾食性動物,它們沒有尖牙利齒,而是長出了像刷子一樣的鯨鬚。
有趣的是,鯨鬚並不是牙齒,它的成分更加接近於頭髮或者指甲。
關於鯨鬚的來歷非常鬼畜,動物學家們至今都說不清楚它是怎麼演化來的,因為歷史上鬚鯨的祖先是先退化掉了牙齒,再長出的鯨鬚。
鯨魚的鯨鬚
不愧是偶蹄目家族的成員,總是搞出這種為難生物學家的進化。
藍鯨和陸地上的河馬具有親緣關係,和豬牛羊也是遠親,它們有著一個共同的祖先——古偶蹄獸。
這簡直比人類和老鼠同屬靈長總目還要讓人難以相信,畢竟誰能想到它能長得和自己的親戚完全不一樣,老鼠好歹和人相似度還挺高的。
長這麼大,自然也就吃得多,藍鯨一頓飯可以吃下一頭非洲象重量的磷蝦,感情深一口悶。
藍鯨吞食磷蝦
藍鯨的嘴巴像漁網,它的下巴具有很強的韌性,連帶著海水一起吞進嘴裡,嘴巴一閉海水通過鯨鬚被排走,但是獵物留下,磷蝦的祖宗十八代全部被吃了進去。
能吃這麼多,自然也就拉得多,藍鯨不僅是有史以來體型最大的動物,也是有史以來拉得最多的動物。
噴出彩虹
有「屎」以來
藍鯨排一次便能夠拉出2噸多的屎,而且糞便很稀,一般都是噴射出來的。
我們就假設這個糞便的密度和水差不多,2噸糞便的體積有2立方米,相當於2000升,想像一下它們淋到人們頭上,夠酸爽。
幸好藍鯨生活在海里,它的糞便我們也遇不到,也就潛水員運氣不好或許會遇到「屎到淋頭」。
然而,就是這些臭烘烘的糞便,不少海洋裡面的魚類卻視其為「楊枝甘露」,追著藍鯨吃糞便。
鯨魚排便
在這些追「屎」者中,不乏藍鯨的食物磷蝦,也就是說磷蝦前腳剛吃完藍鯨的糞便,後腳就被藍鯨給吃了,完美地形成了一個閉環。
你以為只有魚類才吃藍鯨糞便,當然不是,畢竟藍鯨的糞便很稀,如果不趕緊吃掉的話,它們就會消散在海洋中,沉入海底。
在海底生活著大量的底棲海洋生物,它們中的大多數都無法快速移動自己的身體,因此只能呆在海底飯來張口。
鯨魚的糞便
一般來說會有洋流送來養料,鯨魚的糞便對於它們來說就是意外之喜。
相信一下天天吃固定餐食的人,突然吃了一頓大餐,沒錯,藍鯨的糞便對於很多海洋動物來說是大餐。
藍鯨的糞便里都含有什麼好東西呢?因為鯨魚的糞便中還是存在著固體,能在水裡保存一段時間,因此它是很多動物長期的糧票。
動物的糞便其實是沒有消化完的食物,按照能量的傳遞算上一級的,自然界是不可能浪費掉任何一點能量的。
自然界的能量傳遞
在漫長的演化中,不管是陸地還是海洋,都有以其他動物糞便為食的生物存在,陸地上有屎殼郎,那麼海洋里也有相同生態位的各種蝦蟹魚。
藍鯨本身並不算海洋中的最頂級掠食者,它與食物鏈底層的關係比較密切,如果沒有它的糞便滋養,就不會有更多的磷蝦。
同時,藍鯨如果攝入食物的量小於了2噸,那麼它會感受到飢餓。
藍鯨和磷蝦已經形成了一個奇妙的圓環,它們中的誰出現了問題,都會對彼此造成巨大的影響。
藍鯨最愛的磷蝦
鯨魚最後的綻放
自然界中存在著這樣一個現象,它叫做鯨落,它是鯨魚死後形成的一種自然景觀。
鯨魚,尤其是鬚鯨,各個都是大胖墩,體重在幾十上百噸重,死亡之後由於內部的產生的氣體,屍體不會立刻下沉而是漂浮在海面上。
這個時候會有很多動物來吃它,最先到來的是鯊魚,其次是鰭足類,甚至這裡面還會有另外一種鯨魚——虎鯨。
虎鯨也是鯨魚
被吃完大部分肉的鯨魚屍體會沉入海底,由海底的動物對其進行進一步清理,鯨魚殘留的肉以及個頭裡面的油脂足夠海底的生物們食用一百多年。
在這一百多年間,鯨魚的骨架上會開出很多絢麗的花,它們是珊瑚,以鯨魚的遺骸為基礎形成了一塊海底生態區。
這一生態區的名字就叫鯨落,是鯨魚留給世間最後的溫柔。
鯨落是自然界最溫柔的死亡
鯨落很多生活在深海,尤其是漆黑不見五指的深海的動物來說,也是天降美味,它們常年在海底吃浮游生物,很難吃到這樣的肉類,即便是高度腐爛的。
人類的歷史上只發現了50次鯨落,我國2020年在南海發現過,更多的鯨落髮生在深海,鯨魚才是世界的遊客,它們幾乎游遍了地球的各個海洋。
只可惜,鯨魚瀟洒不羈的生活,被人類打破了。
鯨落上的生物們
鯨魚悲歌
捕食鯨魚一直是很多民族,尤其是高寒地區民族的傳統,只不過古代的生產力落後,他們一年也捕不到幾頭鯨。
隨著工業時代的到來,捕鯨逐漸產業化,人們有了更先進的武器對付鯨魚,鯨魚的肉、鯨鬚、骨頭、脂肪等都是寶物,這讓鯨魚在18世紀之後,數量銳減。
直到現在,商業捕鯨也依舊沒有停止,不少國家打著科研捕鯨的旗號進行捕鯨活動。
被捕殺的鯨魚
鯨魚在海中依靠聲波交流,聲波在水裡的傳播速度比空氣中快很多,鯨魚之間存在著交流,當同類被捕殺之後,它們的遺言會被傳到很遠的地方。
作為最早下海的哺乳動物,鯨魚的智商很高,大部分鯨魚其實知道自己家族的處境,它們更多的是無能為力。
另一個威脅鯨魚生存的還是海洋垃圾,尤其是廢棄的漁網,很容易纏住它們並造成傷害。
人類貨輪發出來的噪音也會干擾到鯨魚的聲波,讓它們在茫茫的大海上迷路,最後沖向海灘擱淺。
鯨魚擱淺
擱淺的鯨魚非常危險,它們會被自己的體重重死,因為缺少浮力,它們的內臟之間會相互擠壓,造成臟器衰竭死亡。
鯨魚對於海洋的生態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一環,它們的糞便、屍體都是低層生物的口糧,如果鯨魚的數量減少,那麼受到影響的是整個海洋食物鏈。
這對海洋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甚至連人都在這個打擊的範圍內。
自由自在的鯨魚
就讓這些海洋里的「巨人」自由地在海洋中生活,地球不能失去這些好不容易孕育出來的巨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