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里,有些動物頭上長有一對大大的角,看起來非常威風,為什麼有角的都是食草動物呢?食肉動物為什麼都沒有角。
其實在史前時代,食肉恐龍也是有角的,比如牛龍,就擁有一對角,這個食肉的大傢伙,長達8米,體重也有3噸左右,長著一對像牛角一樣的角。而龐大的角龍家族,大多都是食草動物,傳統的看法,食草恐龍誇張的角,是用來反擊或者閃躲其他肉食恐龍的武器,但也有古生物學家認為,這些誇張的角,大部分是用於求偶。
在現代社會的哺乳動物里,食肉動物都是沒有角的,比如獅子、老虎、獵豹等,這些大型食肉動物,需要捕獲獵物,依靠的是鋒利的爪子和尖銳的牙齒,同時還需要足夠快的奔跑速度,以及隱藏自己足以潛伏到獵物附近的能力。很顯然,角對於需要這些能力的食肉動物,非常多餘,即沒有獠牙和利爪有用,也不利於隱藏和奔跑。有意思的是,食肉動物的獠牙都藏在嘴裡,利爪在不使用的時候也都隱藏起來了,外表看起來都是萌萌的樣子,只有在獵殺時刻,才露出自己的鋒芒。
而現代的食草類哺乳動物,也並不是都長角的,長了角的物種,角比較誇張顯眼的,也都是雄性,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呢?
在動物世界裡,經常會捕獲到這樣的鏡頭,一大群羚羊被獅子伏擊,羚羊集體奔逃,留下老弱病殘被獅子抓走,成為獅子的美餐,它們大多不會主動反抗食肉動物,自己命懸一線的時候,也會用角頂,用來打斷捕食者的攻擊,以便逃跑,更多時候,它們是用自己強有力的後腿來踢進攻者。可見,角作為它們的武器,用於防禦和攻擊的作用非常有限,那麼從生物進化角度來說,角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
我們國家有些地區,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娛樂活動,就是斗羊,體型健碩、長著一對威風的羊角,拼盡全力地一撞,兩角相抵,非要比個你死我活。
在自然界裡面,也經常會有這樣的大場面,在求偶的季節里,雄性會大打出手,兩角相撞,健碩的力量感,撞擊起來的聲音,聽起來就很疼的樣子,這種場面一般極具視覺衝擊力。食草動物一般是一夫多妻制,一個種群裡面,獲勝者可以獲得更多的交配權。
進化是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的一個過程。所謂退化,就是把不常用的功能給退化掉了。這樣就很容易理解了,食肉動物有獠牙和利爪,即可以用來捕獲食物,也可以用來爭奪交配權,食肉動物也不以繁殖率來保證種群的繁衍,沒有角也就很正常了。而有些帶角的種群,角對它們來說是很重要的,除了可以作為防禦武器,更重要的作用是和同類爭奪地盤和配偶的時候作為武器, 在尋找配偶的時候還可以作為炫耀自己的資本,這些種群需要繁衍優秀強健的基因,以保證繁殖率和後代的質量,這樣種群才可以生生不息的繁衍下去,從另外一方面來講,強健基因的角是顯性基因,因此也被一代代保存下來了。
還記得上面一個問題嗎?為什麼只有雄性有誇張的角,答案呼之欲出,因為角的主要作用是求偶和炫耀,雌性一般就不會有那麼誇張的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