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價企穩反彈!補貨旺季來臨,航運股投資機會如何?

7月4日,部分航運股延續漲勢。其中,中遠海控(01919.HK)(601919.SH)繼續錄得上漲,港股收漲4.05 %,A股收漲6.52%;中遠海發(02866.HK)收漲1.02%。

消息面上,中遠海控2023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歸母凈利潤約165.51億元,同比下滑約74.47%。今年第一季度其歸母凈利潤71.27億元,按此計算,第二季度歸母凈利潤為94.2億元。

談及業績預減的原因,中遠海控表示,2023年上半年,由於集裝箱航運業供需發生變化,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CCFI)均值同比下降69.31%。在上年同期業績基數較高的情況下,報告期內公司集裝箱航運業務收入同比下降,導致業績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

中遠海控業績下滑在機構預期之內,不過,從機構觀點看,其更在意公司的邊際變化。大摩研報指出,考慮到市場即期運價按季下跌,認為按季利潤上升是勝於預期,這應轉化為穩健的中期股息,並視此為短期的積極因素。

01海運價出現企穩跡象

海運行業是一個周期性的行業,過去兩年,在疫情反覆、國外需求增長、船舶周轉率下降、港口擁堵、物流不暢等因素影響下,航運市場持續火熱,集裝箱運輸供求關係持續緊張,運價也屢創新高。

中遠海控吃到了這波紅利,承接大批訂單並一舉翻身。2022年,其凈利潤突破千億,達1096.84億元,同比增長22.76%,創歷史新高。按照365天來計算,中遠海控去年平均每日凈賺超3億元,堪稱印鈔機

但自去年下半年起,隨著全球加息潮的推進,各國消費負面影響開始加劇,海外消費者的購買能力明顯下降,集裝箱運輸需求出現萎縮,疊加運力的逐漸恢復,集裝箱運價開始進入下行區間,截至目前,運價已基本回歸至疫情前水平。

基於此,航運公司業績也從高基數逐步回落至平穩水平。2023年,中遠海控業績顯著回落,預計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約165.51億元,同比下滑約74.47%。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行業似乎迎來了曙光,海運價出現回暖跡象。

據最新一期(6月30日)上海集裝箱出口(SCFI)運價指數止住了三連跌,周漲幅3.17%至953.6點。其中,美國線出現強彈走勢,遠東-美東周反彈14.9%,美西線周漲幅達20%。

不過,當前航運市場的核心矛盾未解,業界人士認為,運價回升空間或有限。

從需求端看,今年以來,外需不振的狀況未改。6月我國PMI新出口訂單指數繼續回落0.8個百分點至46.4%,已經連續三個月位於收縮區間。這表明出口遇到的阻力依然較強。聚焦到歐美地區,其通脹頑固性仍存,仍然存在需求總體疲弱、庫存壓力較大等問題。

在運力供應方面,1-5月集裝箱船交付量累計110艘,67.2萬TEU,同比增加137.1%。據克拉克森的數據統計,當前集裝箱船手持訂單仍有895艘,740.9萬TEU,同比增加5.6%,預計全年交付量同比上漲84%,而運力拆解有限,市場面臨供給壓力。

就目前來看,行業仍在努力應對集裝箱和船舶運力過剩的問題,隨著船舶的大量交付和低拆解率,或將加劇航運供需失衡。

02展望後市:運價或旺季不旺?

通常來講,第三季度是航運傳統補貨旺季,然而受歐美通脹和全球需求疲軟影響,多家航運公司表示,中國出口訂單尚未出現顯著增長。多機構預期,即將到來的旺季比較清淡。

有業內人士表示,即使季節性需求、補庫存推升出貨量,也不代表運價一定會上漲,因為新增運力將在下半年大量交付運營,供需失衡恐造成價量脫鉤。

大和研報指出,中遠海控管理層對旺季展望審慎,並透露近期部分業務出現反彈,盈利能力有所改善,但要判斷業務復甦言之過早。

該行指出,從貨運數據來看,5月至6月份貨運量同比跌幅收窄,環比錄得增長,而內部預訂數據亦反映出未來兩星期訂單量正在回升,不過公司認為近期復甦只是恢復到正常水平,認為要觀察更長時間以確認貨運需求走勢。

華泰期貨也認為,集裝箱海運市場整體處於供給增速相對高位,需求有隱憂的基本面格局。疊加價格已經大致回落至歷史正常區間,集運價格下半年大概率維持震蕩,集運市場復甦仍需等待。

由此可推測,2023年,中遠海控等航運公司的業績基本很難重現2022年的輝煌。

對此,美銀維持對中遠海控的中性評級,目標價7.9港元。該機構認為現價處於估值低位,反映市場已消化不少未到來的負面因素,但強調運費及盈利將面臨更大的下行空間,今明兩年行業基本面仍將面臨挑戰。

作者: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