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遠離2地,子孫繁榮興旺」,這2個地方為何要遠離?來看看!

說到我國的傳統節日,我們自然會想到四大傳統節日,所謂的四大傳統節日是什麼?其實就是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端午節,像清明節它就被稱之為踏青節,節期處在仲春和暮春之交的時候,而端午節則是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2023年的6月22號就是端午節。

本期我們來講解一下端午節,關於端午節的習俗是相當多的,甚至在不同的地區都有不同的習俗,其中不乏有扒龍舟、掛艾草與菖蒲、洗草藥水、打午時水、避五毒賽龍舟、煎白礬、躲端午、掛鍾馗像等等。

這時有人就問我這裡面的「打午時水」是什麼意思?其實就是在端午的時候,午時去井裡打水,古人把這些水當成了「大吉水」,因為這一天陽氣很旺,因此這樣的午時水有「驅邪」的作用,甚至還有辟邪、凈身、除障的說法。

現在看來這些說法或許有點迷信,但是我們也應該尊重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說法、做法,如今它們也是優秀的傳統習俗,我們也不能隨意抨擊!

總之,這些習俗有著很強的民族特徵,同時也是傳統的習俗,因此能夠得以傳承。可見我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是不言而喻的,更有「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說法,我們應該傳承好這些優秀的文化,讓我們的子子孫孫更加有文化歸屬感,久而久之也會有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再到後來,又有一些和端午節有關的俗語、諺語讓人們口口相傳,其中有一句是:「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櫳」,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如果還沒有吃到端午節的粽子,那麼家裡的厚棉被就不要輕易收起來。

因為,在端午之前天氣是變化無常的,雖說這時候比較熱,但偶爾也會突然降溫,若輕易把厚被子收走,那麼就很容易被凍感冒。由此可見,這些俗語也不無道理。

後來,又有了一句俗語說到:「端午遠離2地,子孫繁榮興旺」,這2個地方為何要遠離?來看看!

一、端午要遠離未知的水域

端午節一般是炎熱的,像我這裡,也就是福建,氣溫通常能達到34攝氏度以上,另外其它地區也相對炎熱,因此有不少人就想著去未知的水域游泳、洗澡,從而達到降暑的作用。有人甚至還去了水庫、深水河裡,這是比較危險的,容易溺水。

還有就是說,歷史上許多人的離去和水有很大的關係,比如屈原伍子胥曹娥等等,而端午我們要做的則是趨利避害,遠離危險就是我們要做的事情,比如遠離未知、危險的水域,並且還要哀悼祖先。

另外,端午節正處於主汛期」,再加上天氣變化比較大,所以水位的上漲速度會比其它時候快,而未知的水域就更為危險了。

二、端午要遠離有風險的郊外

說到端午,我們還能想到一句俗語:「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這裡所謂的「五毒」自然是對我們有害的,這五毒分別是:蟾蜍、蜈蚣、毒蛇、蜘蛛、蠍子,我們一旦被這些東西給沾染到,那對我們是很危險的,畢竟它們的毒性很強。

端午的時候,由於天氣比較炎熱,那麼這「五毒」就常常在郊外出沒,若我們去這些郊外就很容易被它們沾染到,從而影響到我們的健康,嚴重還有生命危險。因此,我們在端午時就不能去這些有風險的郊外。

總結一下:

對於「端午遠離2地,子孫繁榮興旺」這句話就簡單說到這,端午我們也應遠離未知的水域和有危險的郊外,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