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姓的起源,一個商朝就存在的姓氏,歷史非常悠久

對於河南新鄭的人們來說,過了二月二還有一個重要的日子,那就是農曆三月初三。傳說這天是軒轅黃帝的生日,這也形成了人們自古以來就有的「三月三拜軒轅」的習俗。


5000年前,黃帝出生在上古的有熊國。在那個時期,中原大地上星星點點地散布著許多像有熊國一樣的部落。此時的中原大地上,有三個最大的部落。而領導這三個部落的分別是有熊氏黃帝,神農氏炎帝和居住在九黎蚩尤,當時各個部族相互攻打討伐,戰亂不止。最後,黃帝聯合炎帝打敗了蚩尤,統一中原,奠定了天下。在各部落爭伐不斷的過程中,黃帝與炎帝共同締造了華夏民族的統一歷史,同時他還為後人留下了一個落地生根的烙印——姓氏。


在皇帝故里,有一株姓氏樹的浮雕,他的主幹為黃帝,並從黃帝分支出了少昊顓頊、堯、舜等中華民族的人文始族。


據說黃帝生長於姬水旁,因此姓姬。相傳5000多年前,黃帝賜姓時,他的25個兒子中,有14人因德行被賜封了12姓。中華民族姓氏文化這棵參天大樹,開始了它最初的萌芽。在姓氏樹的每一個分支上,又有它衍生出的各個姓氏,以葉子的形態散落其中。


5000年前,黃帝帶領自己的子民在有熊國繁衍生息,到今天全中國數以萬計的姓氏中,有90% 以上都是來源於黃帝,我們所要講的苑姓也是其中之一。


武丁,並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君主,他從小養在宮外與奴隸為友。做了商王之後,他竟然又任用了一個名叫傅說的奴隸為相。當時商王朝是奴隸社會,貴賤分明,等級森嚴,武丁任用傅說的命令一下,頓時在朝野引起了一片軒然大波。英明的武丁早就想好了說辭,他昭告天下說自己有天睡覺時做了一個怪夢,夢到上天賜予他一位賢人,這個人穿著奴隸的衣服,說自己叫做傅說,正在做苦力。於是他醒來之後,就到處尋找傅說,終於在修建河壩的苦力中找到了他。


當了宰相之後,傅說不負武丁的重望,勵精圖治,君民同心,迅速扭轉了王室衰微的局勢。武丁在位期間,也成為了商朝最為強盛的時代。而從另一個意義上來說,傅說也是苑姓發展歷史中的一個功臣。


位於新鄭北18公里的這片田地,曾是黃帝的後花園,而就是在這片方圓四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苑姓在此誕生。清乾隆41年《新鄭縣誌》中曾有記載:


今縣東北三十五六里,有二城相連,其西苑陵,東則制城也。


一條周長約五公里的夯土城牆,將方形的苑陵城環抱其中。據說這是傅說發明的一種比較先進的築牆的辦法,叫板築。就是用這種方法,建造了這個城牆。


3200多年的光陰過去了,滄海桑田,換了人間。城牆經過歷朝歷代的整修,商朝的夯土基層已經被埋在地下,即使這樣它還是在這裡默默地堅守著。


武丁在位期間,不僅對內任用賢能之人輔佐朝政,對外又擊退了幾個部落對邊地的侵擾,同時開闢了新的領土。新開闢的領土,武丁直接封給爭伐的大將或當地的首領,而對固有的領土,他則像自己的祖先那樣,分封給自己的親信大臣。在分封的同時,他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出身,他是黃帝的子孫,自然應當借分封土地的時機,指派一個人前去保護黃帝的故土,而這個重任他交到了自己的兒子身上。


武丁有個兒子叫文,後來被封為苑侯,他的子孫就以爵位為姓氏,苑姓的始祖就是武丁的兒子子文。由於黃帝是五帝之首,也是中華人文始祖,他的故地不能再分給別人,武丁就將子文封到了黃帝故地東北方向的苑地。子文帶領苑地的黎民百姓定居下來,世世代代地保護著祖先的故土。這種守護一直延續了500多年,直到苑國滅亡。


子文出生時,武丁年事已高,聽到又得了一個兒子,非常高興親自去探視兒子。子文長大後,以勇猛力大而聞名,曾經只率領500兵士大破敵軍,並親自斬殺敵方大將。武丁去世後,子文的兄長繼位,子文又協助他南征北戰,衝鋒陷陣。可惜,幸運並不總是眷顧這位忠勇的將領。在一次征戰中,子文被敵軍包圍,雖最終脫險,但是身上多處受傷,經過全力醫治,還是沒有保住他的一隻眼睛,腿也落下了殘疾。


在子文年老的時候,有一年,當時的君主祖甲帶領群臣外出狩獵,子文抱病跟從。祖甲在行宮大宴群臣,子文因為腿腳不方便而姍姍來遲。祖甲就笑著對子文說:「少一目,跛一足,恕卿後至。」


正在飲宴的群臣也嬉笑不止,子文很生氣,對祖甲說:「我少一目,跛一足,都是為社稷征戰造成的,大王為何嬉笑我?」


說完後,子文沒有參加宴席就憤怒地離去,回到家不久就去世了。祖甲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非常的後悔,並親自去弔唁,並且把子文列入了祭祀的行列之內。以後,每年都要對他進行祭祀。


公元前11世紀,中原大地上正經歷著一場血雨腥風,商紂王荒淫無道,民不聊生。各地的人們紛紛起來造反,擁戴姬發推翻了商王朝的統治。苑姓的子民與紂王同宗,都是黃帝的後裔,商王朝一旦滅亡,苑國勢必會受到牽連。於是苑國的君主率領族眾,攜帶祭祀用的器具,倉皇出逃。商王朝被滅後,苑侯的爵位不復存在。經歷500餘年風雨的苑國就這樣瓦解冰消。為了紀念自己的故國,苑國的人們遂以封地為姓,這就是苑姓得姓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