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農業農村部16日消息,媒體日前報道河北省青縣肉羊養殖戶違禁使用「瘦肉精」問題後,農業農村部立即責成河北省、河南省組織開展查處工作。同時,連夜派出工作組趕赴現場,督促地方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嚴肅懲處違法行為,及時向社會公布調查處理結果。下一步,將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專項整治行動。
在堅持「四個最嚴」守護「舌尖上的安全」的語境下,養羊大縣使用「瘦肉精」的事件再次戳中公眾那根緊繃的食品安全神經。青縣每年出欄70多萬隻羊,有多少被餵了數年前國家就明令禁止的「瘦肉精」?這些問題羊肉到底流向了哪些地方?用「瘦肉精」餵羊的現象已持續十年之久,為何當地監管形同虛設?這一連串問題讓百姓餐桌上的羊肉頓時不那麼香了。
「徹查到底」是相關部門的一致承諾,更是社會大眾的由衷期待。種種細節顯示,青縣「瘦肉精羊」事件背後藏著一條涵蓋從羊圈到餐桌的完整黑色產業鏈。其中,養殖戶、收購者、經紀人以及瘦肉精生產商、藥販子等,共同蠶食一隻「瘦肉精羊」多賣的五六十元不義之財。
在這條黑色產業鏈上,當地監管部門所扮演的角色令人生疑。一方面,監管部門一直嚴查違規添加瘦肉精行為,而且不少養殖場的大門上都張貼著「禁止使用瘦肉精」的告示;另一方面,養殖戶們總能通過各種渠道獲得執法信息、提前應對,從市裡到縣裡,從鎮里到村裡,「一級一級都有通知」。在銷售過程中逃避監管也很簡單,弄幾隻不喂葯的「綠色羊」應付檢查即可一路綠燈。
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是,3·15晚會播出後,涉事的河北天一肉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代洪茹,不僅一概否認,還聲稱「滄州檢疫部門的人都『住』我們家。你不能盲目上頭條,如果造謠的話,我們也要起訴的。」這般理直氣壯是否與他們和檢疫部門的人員「親如一家」有關?
種種跡象不禁讓人追問:誰在為違禁使用瘦肉精的養殖戶通風報信?背後到底有多少保護傘?這是相關部門調查的重點,也是公眾關注的焦點。相關部門應順藤摸瓜,從養殖、運輸和屠宰全鏈條進行排查,揪出、剷除保護傘,徹底切斷畸形利益鏈。監管的「鞭子」高高舉起,更要重重落下,只有讓不法者、失職者付出代價、感到肉疼,才能形成震懾效應。
民以食為天,落實「四個最嚴」要求決不能打折扣、走形式。為了不讓瘦肉精成為打不死的「小強」,當地既要一查到底、嚴肅問責,又要以猛葯去痾、刮骨療毒的決心完善監管體制和制度,守牢食品安全每一道關卡,還社會一個安全、放心、可信任的消費環境。
此次「瘦肉精羊」案件可能會對當地的肉羊養殖屠宰產業造成重創,但從長遠看,這也是行業洗心革面、涅槃重生的契機。只有生產安全、健康、合法的羊肉,產業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文/車橫
圖源/視覺中國
編輯/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