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 陳俊
進入暑期以來,作為戶外探險天堂的宜昌,許多深山峽谷吸引了國內眾多驢友,但因天氣多變也危險並存。
7月28日,宜昌夷陵區和遠安縣兩處景區分別有三批驢友共50餘人遭遇暴風雨被困,當地積極展開搜索救援,但仍有三人不幸遇難。這些驢友分別來自湖北武漢、湖南岳陽和江蘇南京,都是慕名前往南津關大峽谷和靈龍峽開展野外溪降穿越,遇難者中有一名女士,另兩人是圈內頗有名氣的戶外教練。
目前,宜昌已關閉夷陵區、遠安縣等地的十餘個戶外探險線路,旅遊部門表示,高溫、雷雨、大風、強對流等極端天氣頻發,遊客和驢友的安全是第一位。
突降大暴雨驢友被困
兩名領隊為救大家不幸遇難
夷陵區南津關峽谷位於西陵峽北岸的下牢溪流域,屬於封閉的原生態峽谷環境,一直以來都是戶外探險愛好者熱衷的目的地。
7月28日,一支24名驢友組成的探險團隊來到南津關峽谷的唐家壩挑水河區域開展溪降極限運動。此前一天宜昌下了場大雨,當天下午4時許,大暴雨再次突然落下,正在峽谷懸崖中穿行的驢友猝不及防,當時帶領大家溪降的領隊大聲喊著要大家小心,結果自己被大水沖致墜崖受傷。從驢友提供的視頻看到,大家在狹窄的溪谷中艱難跋涉,幾名驢友用竹竿製成的擔架抬著一名傷者。接到求救報警後,夷陵區政府迅速組織公安、消防、衛計等部門前往救援,當晚8時30分許,18名驢友被安全帶出。救援持續了一整夜,另外6名驢友(含墜崖受傷者)於29日9時許被救出,受傷的領隊被立即送往夷陵醫院救治,經搶救無效死亡。
同一天,另兩支探險隊伍來到遠安縣的靈龍峽徒步穿越。這裡地處遠安縣城西北30餘公里處,因地勢原因,河水在這裡轉了一個90度的急彎,懸崖高聳,怪石嶙峋。來自南京的驢友孔先生向記者回憶,他們的團隊6男2女共8人,從武漢、南京等地來此集合,許多人是第一次來遠安,當天下午3時許進入靈龍峽深處的峽谷。4時許突降暴雨,眼前一片模糊,山洪沖刷下大家被困亂成一團,有一名隊員跌落摔骨折,他和妻子也失散。此時,另一支19人的探險團隊也被困在一起,這群驢友中16人來自湖南嶽陽,另3人是領隊或教練。
當地緊急開展救援,消防、公安等進入峽谷搜索轉移被困驢友,救援也持續到29日下午。不幸的是,孔先生的妻子遇難,另一支團隊中的教練胡某失蹤,後確認死亡。
一名宜昌的資深驢友介紹,突如其來的暴雨引發山洪,導致驢友們遇險。南津關的遇難者和靈龍峽的遇難者都是領隊,是圈子裡比較有名的戶外極限「大神」,在危難來臨時首先想到的是保護大家的安全,選擇帶領所有人走出去,結果自己失去了生命。
多條戶外探險線路關閉
景區門口每天有人勸返驢友
「您好,宋家溝戶外探險線路已關閉,您可以到附近景區遊玩……」8月6日,在夷陵區樂天溪鎮宋家溝入口處,來自荊州的10名戶外愛好者被現場值守者勸返。
記者看到,當天,夷陵區在全區7條主要探險線路出入口處安排50餘人進行值守,按照區政府《關於加強戶外探險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鄉鎮由分管領導帶隊,鎮村分別派2至4人現場值守,實現三級聯動對前來戶外探險的愛好者進行勸返。目前,夷陵區在主要探險線路設置警示標牌、警示標語50多塊,發放《致廣大戶外探險愛好者的一封信》2000份,經過前期深入宣傳,來夷戶外探險人員大幅減少,但仍有部分不知情外來探險人員前來活動。當天成功勸返人數約120人,勸返車輛30多輛,全天無一人進入險區。
目前正值暑期汛期,高溫、雷雨、大風、強對流等極端天氣頻發,宜昌已要求各景區加強旅遊安全工作,保障遊客安全。夷陵區南津關大峽谷、譚家溝、冷風溝、宋家溝、挑水河、騾馬洞、三把刀、黃牛岩、絕壁棧道、暮陽溪、野馬溪、和尚墩—天橋溝、等干溪—龍進溪、金家溝—龍進溪、壕溝—楊家溪等所有戶外線路均已關閉。遠安花林寺鎮的橫岩坪、龍鳳峽谷、洞河大峽谷,洋坪鎮的胡家沖大峽谷、蘆溪灣大峽谷等禁止遊客進入。旅遊部門表示,遊客未經許可不得擅自進入尚未開發的自然保護區、峽谷、湖泊、洞穴等危險區域,以防發生人員被困的危險。
兩驢友神農架深山迷路被困12小時
多方緊急救援終於脫離危險
8月4日下午,兩名驢友進入神農架官門山景區,天黑後被困原始森林中,由於隨身沒有攜帶食物和飲用水,二人饑寒交迫,被困12小時。直到5日凌晨2點多鐘,在當地公安、消防、民兵、和熟悉地形的老百姓的緊急幫助下,最終脫離危險。
深山老林傳來呼救
「我受傷了,現在被困景區深山,你們快來救救我吧!」8月4日晚上8時18分,神農架消防中隊接到求助電話。原來,木魚鎮官門山景區深山裡有2名登山「驢友」被困,饑寒交迫,其中一名驢友受傷行動不便,情況十分危急。
接到報警後,當地政府也立即啟動應急救援機制,消防官兵聯合當地公安民警、民兵、和熟悉地形的當地老百姓趕赴事發地點實施救援。消防中隊排長陶家偉和戰士潘照華迅速帶上搶險救援服、安全繩、安全鉤、強光燈,並為被困者買來水和食物。由於該時段天已全黑,兩男子手機信號時斷時續,一時無法確定他們被困的具體位置,給搜救工作增加了很大難度,經過研究,救援隊採取分組拉網式沿山林搜索。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經過兩輪搜索,搜救工作毫無進展。「通過電話聯繫被困遊客,得知兩人已經進山超過12小時,沒有食物和飲用水,其中一位已經出現脫水現象。」陶家偉說,山林中又存在野生動物威脅,毒蛇等潛在危險,而搜救隊所攜帶的電筒全部耗盡電池,情況非常緊急。
山中迴音誤導搜救
和時間賽跑就是搶救生命。搜救組一邊派人補充電源購買手電筒,一邊通過手機定位重新確定位置。「由於山區的特殊地形,在搜尋喊話過程中,被困者的回聲產生迴音,對搜尋產生誤導,導致了剛開始兩次的搜尋失誤。」陶家偉說。
山區的特殊環境對搜尋也是極大的挑戰,坡度比較大,而且都是岩石,由於神農架林區氣候比較潮濕,石頭上大都長有青苔,非常滑,行進途中,陶家偉和潘照華摔倒了好多次,手臂都被劃傷。「有人嗎?」「你們在哪?」由於時間較長,搜救人員的嗓音也變得沙啞。
正在此時,從山林又傳來微弱的呼救,搜救人員迅速鎖定位置。終於與被困者搭上話,陶家偉感覺被困者的情緒非常不穩定,體力不支。凌晨2點20分,救援人員終於找到2名被困人員,發現他們身體體征較為虛弱,但是神志清醒。「不要害怕,不要著急,會把你們安全帶回去。」讓被困者補充體能,短暫休息後,救援人員迅速幫助被困者轉移。
在救援人員的鼓勁攙扶下,年輕人慢慢站起來。救援人員通過安全繩,慢慢接力,一個在前一個在後,扶持著被困者,通過電筒照明在陡峭的密林中穿行。凌晨3點07分,2名被困者終於脫離危險,被帶到安全區域。
晚上爬樹躲避毒蛇
「現在已經恢復了。」昨日,回到上海的葛先生告訴記者,回想起當日被困的情形他仍然心有餘悸。
據了解,另外一名被困老者是上海某大學的萬教授,二人都是戶外旅行愛好者,慕名來神農架林區旅遊時相識。4日下午,在萬教授的建議下,二人一時衝動去登山。2時20分許,二人從茶園坡出發,爬了幾小時的山路後,被困官門山深山裡。當地地勢複雜,山地陡坡,他們所處的山坡下面就是懸崖峭壁,而且天色已暗,二人未帶照明設備看不清路面,導致無法前行,又因山高林密,他們在行進的過程中消耗大量體力,沒有水和食物補充,二人饑寒交迫,葛先生當時已喪失行動能力,情況十分危急。
當時蚊蟲很多,周圍還有野豬出沒,萬教授發現還有毒蛇出現,為了安全,二人都爬上有樹枝的樹呆在上面。深夜,由於地形複雜,搜救人員的燈光出現在另外一個山頭上,葛先生的心裡有些波動。「一定要節省體力,保護好自己,相信救援人員能找到我們。」有戶外生存經驗的萬教授,在黑夜中鼓勵他。
當救援人員第3次搜尋找到他們時,身體透支的他們已沒有力氣高興。「非常感謝救援人員,他們很辛苦,也面臨巨大的危險。」萬先生感激地說,當時地形非常複雜,夜晚行走很危險,沒有政府組織的救援隊伍,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