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十大水庫,你都認識哪些呢?最大的庫容可達太湖蓄水量76%!

海南省是我國最南端的省級行政區,簡稱「瓊」,是一個海島省,陸地面積僅有3.54萬平方公里,但管轄的海洋面積卻有近200萬平方公里。

海南省地處熱帶氣候區北緣,屬於熱帶季風氣候,終年無霜凍,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少雨,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2600毫米之間,降雨充沛,但有明顯的雨旱季之分,每年的5-10月份為多雨季,此時降雨佔全年70%以上,11月到次年4月為少雨季,降雨量佔比在30%以下。

結合海南島典型的海島地貌,地形呈中間高四周低之態,島上的河流也基本呈放射狀自中間向四周流入海洋,河流普遍短小且湍急,難以形成大河大湖,天然儲水能力差,加上海南基礎設施薄弱,尤其是水利基礎設施薄弱,導致建國後海南島上出現工程性缺水的問題,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和人民供水只需。

好在海南的地理地貌條件非常適合修建大型水利樞紐工程,為了解決海南灌溉、供水以及防洪只需,建國後海南陸續興建許多大型水利樞紐工程,目前已建成大型水庫10座和中型水庫72座,極大緩解海南省工程性缺水的問題。

近年提出的《海南水網建設規劃》更是打破區域、城鄉界限,通過修建人工渠系打通島內各大河流和大中小水庫,形成互聯、互通、互調、互補的綠色智能水網,為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提供有力的水安全支撐。

那麼,海南省內十座大型水庫具體是哪幾座呢?


松濤水庫

海南最大水庫為松濤水庫,水庫總庫容達33.45億立方米,是海南最大河流南渡江上的大(1)型水庫。

松濤水庫總庫容33.45億立方米有多大?拿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來說,以它平均水深1.9米計算,其蓄水量有44億立方米,松濤水庫的總庫容相當於太湖蓄水量的76%。

該水庫大部分庫區位於儋州市,小部分位於白沙黎族自治縣,是一座以灌溉、防洪、供水、發電為主的水利工程。

松濤水庫於1958年動工興建,當時正處於新中國成立初期,不僅國民經濟困難,生產工具還十分落後,水庫的修建幾乎全靠人工完成,當時組織周邊縣市幹部職工農民近7萬人參與建設,直到1970年才基本完成建設,工程耗時不可謂不長,是海南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當時的全國十大水庫之一。

松濤水庫的建成,最重要的是解決瓊北地區農業灌溉問題,使瓊西北120萬畝荒地變成沃野良田,變成熱帶作物種植基地,被譽為「開發海南的第一把金鑰匙」;其次是為瓊北地區400多萬人口提供生產生活保障用水,被譽為瓊北地區的「生命之源」。


大廣壩水庫

大廣壩水庫是海南第二大水庫,水庫總庫容17.1億立方米,是海南第二大河流昌化江上的大(1)型水庫。

該水庫位於東方市境內,於1990年動工興建,1993年年底首台發電機組併網發電,1996年年底首次蓄水到正常水位,其所在的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為24萬千瓦,是目前海南省裝機容量最大的水電站。

大廣壩水庫的攔河大壩如其名,大壩氣勢磅礴,壩高144米,壩長達5842米,接近6公里,據說是「亞洲第一長壩」,個人認為確實很長,但號稱亞洲第一長壩未必準確。

大廣壩水庫附近還保留有海南最早的水電站東方水電廠的遺址,建於日據時期,是日本侵華掠奪我國資源的歷史見證,為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上世紀七十年代在東方水電廠基礎上修建了小廣壩水電站,後來隨著大廣壩水利工程的修建,小廣壩水電站停止使用,並搬除大部分設備和拆毀大部分水利建築。


牛路嶺水庫

牛路嶺水庫是海南第三大水水庫,水庫總庫容7.79億立方米,是萬泉河支流粉車河上的大(2)型水庫。

該水庫壩址位於瓊海市會山鎮,水庫庫區橫跨瓊海市萬寧市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因庫區附近有山名為牛路嶺而得名牛路嶺水庫,又因位於萬泉河上游,又被稱為萬泉湖。

牛路嶺水庫建於1976年,於1986年通過竣工驗收,是一座以灌溉防洪、、供水和發電為主的水利工程,所在的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為8萬千瓦,是大廣壩水電站建成前海南裝機總量最大的水電站。


紅嶺水庫

紅嶺水庫是海南第四大水庫,水庫總庫容6.62億立方米,是萬泉河幹流上的大(2)型水庫。

該水庫位於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於2011年動工興建,2014年主體工程基本完工,並於年底下閘蓄水,是一座以灌溉、供水為主,兼顧防洪和發電的水利工程。

紅嶺水庫的建成填補了瓊東北大型水利樞紐工程的空白,解決瓊東北工程性缺水的問題,為137萬畝農田提供灌溉用水保障,同時大大緩解該區域32萬人飲用水問題。此外,結合萬泉河另一座大型水庫牛路嶺水庫,可將萬泉河下游地區防洪標準從20年提高至50年。


大隆水庫

大隆水庫是海南第五大水庫,水庫總庫容4.68億立方米,是三亞市西部寧遠河上的大(2)型水庫。

該水庫主要位於三亞市崖州區,於2004年動工興建,2008年通過竣工驗收,是一座以防洪、供水、灌溉和發電為主的水利工程。

進入20世紀以來,三亞的經濟和社會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生產和生活用水大增,三亞的城市用水已經到了臨界狀態,它的建成及時地解決了三亞的城市用水緊張問題。


萬寧水庫

萬寧水庫是海南第六大水庫,水庫總庫容1.52億立方米,是萬寧市南部太陽河上的大(2)型水庫。

該水庫位於萬寧市境內,於1959年動工興建,1967年建成啟用,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顧發電、防洪的水利工程。

萬寧水庫原名為石龜水庫,後因國家領導人朱德同志到海南視察時,親自為該水庫題名「萬寧水庫」四個大字,從此萬寧水庫之名沿用至今。


戈枕水庫

戈枕水庫是海南第七大水庫,水庫總庫容1.48億立方米,是昌化江上的大(2)型水庫。

該水庫位於東方市和昌江縣之間,於2007年動工興建,2009面竣工啟用,是一座是以灌溉、供水、發電為主的水利工程。工程於2007年2月開工建設,2009年竣工啟用。

戈枕水庫的修建,很大一個目的是彌補大廣壩水利樞紐灌溉設施不夠配套的問題,大廣壩水利樞紐原設計灌溉面積達100萬畝,但建成後灌溉面積只達到設計目標的三成。

為解決瓊西灌溉用水問題,海南開啟大廣壩二期工程,其中最大核心就是修建戈枕水庫,它的建成讓瓊西地區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超過60萬畝,極大緩解該地區農田灌溉、生產生活供水難的問題。


陀興水庫

陀興水庫是海南第八大水庫,水庫總庫容1.45億立方米,是感恩河上的大(2)型水庫。

位於東方市境內,由大廣壩引水至陀興水庫,可灌溉耕地13.03萬畝。陀興水庫二期擴建工程於2017年開工建設,2021年完成征地移民和工程蓄水前驗收。


長茅水庫

長茅水庫是海南第九大水庫,水庫總庫容1.44億立方米,是望樓河上的大(2)型水庫。

該水庫位於樂東黎族自治縣境內,於1958年動工興建,1964年建成啟用,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發電的水利工程。


石碌水庫

石碌水庫是海南第十大水庫,水庫總庫容1.42億立方米,是昌化江上游石碌河上的大(2)型水庫。

該水庫位於昌江白沙兩個黎族自治縣之間,於1958年開工興建,1976年建成啟用,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顧發電、供水的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