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依靠也是滋潤,它一直都在人間舞動

重慶街頭扛貨父子組合,父親冉光輝上身光著膀子,肩上扛著袋百來斤的貨物,嘴裡還叼著一根煙,信步走下批發市場旁邊的樓梯,他的手裡還緊緊牽著三歲的小兒子,亦步亦趨跟在父親旁邊。這樣辛苦的扛貨日子,即便每天只有微薄的收入,作為父親的冉光輝也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著,從沒有放棄生活,更沒有放棄一個作為父親的責任,他用行動著的愛給孩子撐起一個家,給了孩子穩穩的如大山一般的依靠。


19世紀德國的牧師卡爾.威特在面對幼兒時期反應遲鈍,有點痴呆的兒子小卡爾時,他沒有氣餒,更沒有放棄自己的孩子,而是運用自己總結的教育理念和全能教育法,傾注一生的心血,將兒子小卡爾培養成了遠近聞名的天才,自己也成為了兒童早期教育的鼻祖。正是因為卡爾.威特一直舞動著從未停止過的愛的行動,所以成就了孩子,也成就了自己,卡爾.威特用行動證明了愛是一個動詞。

「母愛如水」,為什麼我們會形容母愛如山呢?有人會說因為母親的愛給我們帶來溫暖、靈動、親和,就如同柔水一般包容環繞給人親切感。沒錯,但是同樣我們要知道這份溫暖,這份靈動,這份親和,這份親切感也都不是無緣無故的憑空幻想出來的,而是由古往今來無數偉大的母親用她們愛的行動總結出來的。


馬拉松賽道上,45歲的單親媽媽陳嘉齡推著18 歲的兒子「小比」奮力前行。小比四肢過於纖細、摺疊狀「窩」在推車裡,高興的手舞足蹈。這是10公里的賽道、小比和推車共40公斤。這也是陳嘉齡第十幾次參賽了,只因為,她的兒子在馬拉松中總是非常開心。「孩子,希望我們在一起的每一天都要開開心心。」陳嘉齡推著兒子在馬拉松賽道上的每一步都是正在正在跳動著的愛,她完美的闡釋了母愛在跳動著,且一直都在,從未停止過。


今年的東京奧運會上,46歲的體操傳奇丘索維金娜在完成最後一跳時,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許多其他國家的選手上前向其致意。丘索維金娜不僅是一位值得人尊敬的「體壇老將」,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曾經因為兒子患白血病,她帶兒子去德國治療、並代表德國出征數次。「一枚世錦賽金牌價值3,500美元,這對我來說很重要。」她曾坦言自己需要賺錢給兒子治療。但是,在兒子的病情得到控制後,她又再次的回到了自己的祖國,並且接下來多次代表烏克蘭參賽。丘索維金娜用行動表示了對孩子的愛,也用行動表示了對祖國的愛,更是用用行動教會了孩子將這份愛延續下去。

所有以上關於愛的事例,不管是父親的愛,還是母親的愛,都在表明著愛是一個動詞,它是需要人行動起來的,只有行動起來的愛才可以讓人看到,只有行動起來的愛才能讓人感受到,只有行動起來的愛才會一代一代淵源流傳下去,讓我們一起將愛這個動詞用行動進行到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