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一個電視訪談節目中,節目組特意來到日本街訪一位小姐姐會不會使用中國製造的物品。出乎人意料的是,在國外很吃香的中國製造,小姐姐卻不買賬。
在問到她的時候,她表示在街上逛街的時候,如果遇到中國製造的商品甚至不會作出過多的停留,立馬轉身就走。在食品店,看到包裝上寫著「中國製造」她就絕對不會碰觸。
到底是什麼讓這個日本的小姐姐對中國製造這麼的有成見呢?原來在之前她看到了一則新聞。
新聞裡面講述的是一個黑心商家「用紙皮製作肉包子」,打那以後她就對中國的食物甚至中國的一切商品都失去了信心。
但是經過官方的介入調查,這則新聞是假新聞,就是節目組為了收視率博人眼球做的假新聞。那個黑心商家是節目組事先找好的,用紙做的麵皮也是節目組的道具。
其實看到小姐姐對於中國製造的食物如此的沒有信心,就能猜測到他肯定沒有看到這件事的反轉。普通人在看到這樣的新聞有這樣大的反應,其實是情有可原的。
在節目里,主持人在問到她衣服的產地的時候,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當小姐姐將自己衣服上的標籤扭頭拿出來的時候,標籤上的「Made In China」立馬就顯露了出來。
前面還信誓旦旦說自己不會使用任何中國製造的小姐姐,光速被打臉。後來,她也在節目里誠摯地道了歉,表達了自己嫌棄中國製造的歉意。
像是前幾年日本也有一檔節目,他們隨機挑選了一位搞笑藝人,想要看一下究竟他家有多少「日本製造」。
在節目組相當嚴苛的要求下,就連大部分由中國製造的零件也會被淘汰。經過最後的清點計算,中國製造的產品居然高達619件之多,而東南亞生產的則是118件。
其實在日本,有很多廠家會將「Made In China」寫作「Made In P.R.C」,很多人對於這樣的改變感到不理解,其實P.R.C就是中國的縮寫。
對於這樣的行為,難道是商家怕貨物賣不出去嗎?其實不是。如果我們過於計較這個標籤上面的內容反倒是會忽略產品的質量。
在那些繁雜的質疑中國製造的聲音中,只有將產品質量做的更好,讓中國製造成為好產品的代名詞才能讓更多人接受中國製造。
對於中國製造,各個國家的人都抱著不同的態度。近幾年來,隨著中國的發展愈加迅速,中國製造迅速地火遍了全球。
無論是非洲、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還是歐洲、美國等發達國家,都逃不過中國製造的真香定律。
在外國的街頭巷尾,經常會有為了購買中國商品排成長隊的景象。前不久,就有一位小哥親眼目睹在米蘭的街頭老外們排起長隊爭相購買煎餅果子。
中國人是怎麼做到在短短的幾年時間中,讓中國製造火遍全球的呢?中國商品向來都是物美價廉,它通常是用最低廉的價格套住外國人的口味。
隨著進出口貿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開始在國外的商場裡面嶄露頭角。
搶手到什麼程度呢,有的時候甚至是大半夜起來候著去超市門口等待。當外國人搶到一塊鐫刻著「Made In China」的貨物時,這足以讓他們一整天都覺得好運滿滿。
那麼中國製造火遍全球的原因僅僅是因為他物美價廉嗎?主要還是有兩個原因,首先中國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大力發展製造業,現在的中國已經搖身一變成為了製造業強國。
作為人口第一大國,中國的銷售市場尤其廣闊。這些先天的優勢條件吸引了很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開辦廠子。
中國具有一個比其他東南亞國家更明顯的優勢,那就是中國不僅僅是製造業強國,他還是工業強國。我國的工業體系十分的完備,配套產業、原材料供應商、生產線在中國都能夠被滿足。
國外企業不遠萬里地來到中國建廠,在中國可以直接享受「一條龍」服務。
早在幾年前,有很多廠商因為成本過於高昂,已經做出了要將廠房搬去越南、印度的決定。但是當他們看到中國的的工業體系如此完備的時候,又半路將廠址遷到了中國。
中國除了完備的工業體系,最重要的是他還有發達的交通運輸網。中國最密集的製造大省都被鐵路緊緊地連接在一起,在這幾個省製造出來的貨物商品都能在第一時間裡到達港口。
到達港口後,這些商品通過輪船會輸送給全世界各地。這樣的優勢條件是其他國家可望而不可及的。兩個如此之大的優勢讓中國製造的商品快速地在世界各地風靡起來。
在美國,小孩子們人手一個的玩具熊有70%都是來自中國製造。人們平時穿的衣服也有60%是由中國製造。
近兩年的公共衛生事件,中國給全世界各地製造的口罩也遭到了大家的瘋搶。24.6億的口罩被提供給美國用來防護,打個比方就是每個美國人就能夠分到7個來自中國製造的口罩。
在製造業領域上,中國具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勞動力的成本的低廉有很多國外的廠子選擇遷往東南亞。
但相比於其他國家,中國的「一條龍」優勢又讓很多國家的企業家遷回了中國。很明顯,中國製造創造出來的商業價值是其他國家不容忽視的。